实验十 SBR的效率实验

阅读: 评论:0

欧洲警察实验十、SBR序批式活性污泥实验
一、实验目的
1.通过实验进一步理解序批式活性污泥法(SBR)的工作原理与工艺流程。
2.考察序批式活性污泥法对有机废水的降解和脱磷、脱氮的能力。
二、实验原理
SBR法序列间歇式活性污泥法(Sequencing Batch Reactor Activated Sludge Process)的简称,它又可称为序批式活性污泥处理系统。
SBR是一种改进的活性污泥法,是一种按间歇曝气方式来运行的活性污泥水处理技术。SBR与传统活性污泥法的最大区别就是:以时间分割的操作方式代替了传统的空间分割的操作方式;以非稳态的生化反应代替了传统的稳态生化反应;以静止的理论沉淀方式代替了传统的动态沉淀方式。SBR技术的核心就是SBR反应器(池),该池将调节均化、初沉、生物降解、二沉等多种功能集于一池,通常情况下,它主要由反应池、配水系统、排水系统、曝气
系统、排泥系统,以及自控系统所组成。SBR工艺在运行上的主要特征就是顺序、间歇式的周期运行,其一个周期的运行通常可分为以下五个阶段
  1)进水阶段:将待处理污水注入反应池,注满后再进行反应。此时的反应池就起到了调节池均化的作用。另外,在注水的过程中也可以配合其他操作,如曝气、搅拌等以达到某种效果。
  2)反应降解阶段:污水达到反应器设计水位后,便进行曝气或搅拌,达到去除BOD、硝化或脱氮除磷的效果。例如为达到脱氮目的,需通过好氧反应(曝气)进行氧化、硝化,然后通过厌氧反应(搅拌)而脱氮。有时为了取得良好的沉淀效果,则需在反应工序最后的时间段内进行适量曝气,以去除附着在污泥上的氮气。
  3)沉淀澄清阶段:以理想静态的沉淀方式使泥水进行分离。由于是在静止的条件下进行沉淀,因而能够达到良好的沉淀澄清及污泥浓缩效果。
  4)排放处理水阶段:经沉淀澄清后,将上清液作为处理水排放直至最低水位,有时在此阶段在排水后可排放部分剩余污泥。
  5)待进水阶段:此时反应器内残存高浓度活性污泥混合液。
    在一个运行周期中,各个阶段的运行时间、反应器内混合液体积的变化及运行状态都可以根据具体污水的性质、出水水质及运行功能要求等灵活掌握。如在进水阶段,可按只进水不曝气(搅拌或不搅拌)的限制性曝气,也可按边进水边曝气的非限制性曝气运行方式;在反应阶段,可以始终曝气,也可为了脱氮而在曝气后搅拌,或者曝气搅拌交替进行;其剩余污泥可以在待机阶段排放,也可在排水阶段或反应阶段后期排放。对于单一的反应槽而言,只需在时间上进行有效的控制与变换,即能达到多种功能的要求。另外,通过该工艺的有效操作还可以实现同步脱氮除磷的效果。
本实验设备采用五个仪表来自动控制每个阶段的运转时间,并可以根据出水情况随时调整各个工序的时间以达到最佳出水效果。
三、实验仪器与装置
1.序批式间隙循环的活性污泥法实验设备(如图)
2.COD测定仪
3.溶解氧仪
4.杨立青显微镜
四、实验步骤
1.完全了解整个实验设备的工艺流程,管道连接,阀门与开关控制。
2.准备好足够的实验用模拟有机废水,放入进水箱。按照碳:氮:磷=10051的比例,用可溶性淀粉、可溶性蛋白质和磷酸盐配制实验用模拟有机废水,COD控制在300500mg/L左右。
3活性污泥可以直接向城市污水处理厂索取(取曝气区的活性污泥),也可以自己培养。将模拟有机废水放入SBR池中,体积在离液面控制器下方15cm处,向池中投放活性污泥,投放量控制在污泥体积在3050%范围,在实验开始前曝气35h
4.通过控制仪表设定好五个阶段的定时时间。
进水自动控制:固定设置值5s(不要改动)。
曝气时间控制:可根据需要任意设置(搞科研时设置4THE BEST YEARS OF OUR LIVES8热效率h,学生实验时0.51h)。
静止沉淀时间控制:一般设置在2030min
王宽诚滗水时间控制:根据需要滗去上清液的量而设置,排水体积一般不要超过原来反应器内水体积的1/2,可以在反应器放入活性污泥之前测定一下滗水所需要的时间,建议滗水时间设定为局域表面等离子体共振3~5min之间。
闲置期时间控制(活化搅拌时间控制):在SBR的闲置期,自动开启搅拌器对活性污泥进行搅拌和活化,一般在1030min。搅拌的速度可以通过调速器来进行调节。
5开展实验。通上电源,合上空气开关,按一下启动按钮,实验设备自动进入运行状态,会依次进入自动进水阶段、曝气阶段、沉淀阶段、排水阶段和闲置阶段。至此,实验过程结束。
6.关闭电源。打开进水箱、出水箱、SBR反应器的所有排空阀门排水。用自来水清洗各个容器,排空所有积水。
五、实验结果整理
1.记录整个实验过程和基本实验参数。
反应器内温度、反应器内溶解氧浓度、污泥体积、曝气时间、沉淀时间、进水和出水的COD值、生物相状况等。
2.计算在该实验条件下的COD去除率,也可以根据每一批进水的体积和COD去除率来计算去除负荷COD(Kg)/m3(污泥)/批次。

本文发布于:2023-07-08 11:49:0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xueshu/18729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实验   阶段   曝气   活性污泥   时间   沉淀   进行   反应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369专利查询检索平台 豫ICP备2021025688号-2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