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处理方法

阅读: 评论:0

A/OAnoxic/Oxic的缩写,它的优越性是除了使有机污染物得到降解之外,还具有一定的脱氮除磷功能,是将厌氧水解技术用为活性污泥的前处理,所以A/O法是改进的活性污泥法。 A/O工艺将前段缺氧段和后段好氧段串联在一起,ADO不大于0.2mg/LODO=24mg/L。在缺氧段异养菌将污水中的淀粉、纤维、碳水化合物等悬浮污染物和可溶性有机物水解为有机酸,使大分子有机物分解为小分子有机物,不溶性的有机物转化成可溶性有机物,当这些经缺氧水解的产物进入好氧池进行好氧处理时,可提高污水的可生化性及氧的效率;在缺氧段,异养菌将蛋白质、脂肪等污染物进行氨化(有机链上的N氨基酸中的氨基)游离出氨(NH3NH4+),在充足供氧条件下,自养菌的硝化作用将NH3-N(NH4+)氧化为NO3-,通过回流控制返回至两性文学A池,在缺氧条件下,异氧菌的反硝化作用将NO3-还原为分子态氮(N2)完成CNO试题与研究在生态中的循环,实现污水无害化处理。
 1A/O法、A2/O
A/O法(Anaerobic-Oxide process,厌氧-好氧法),A2/O(厌氧/缺氧/好氧)法处理系统的工艺流程与常规活性污泥法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就是在普曝池前设置厌氧区和缺氧区,是为满足脱氮除磷功能衍变而来,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曾是脱氮除磷的标准工艺。本工
艺成熟可靠,可以满足一般工程的脱氮除磷要求,但需要有庞大的内回流系统(包括污泥回流、混合液回流),因此在运行管理上比较复杂,在能耗和对水质、水量的适应性上与新开发的工艺比较有一定的差距。A2/O工艺流程简图见图3.2-2
A/O法,A2/O法处理城市污水的特点:曝气池池容小,需气量少,具有脱氮除磷功能,BOD5SS去除率高,出水水质较好,工作稳定可靠,有较成熟的设计、施工及运行管理
经验,产泥量较传统活性污泥法少;污泥脱水性能较好;无需设初沉池;对水质和水温度化有一定适应能力;另外,从节省能耗的角度看,A2/O工艺的优点是可以充分利用硝化液中的硝态氧来氧化BOD5,回收了部分硝化反应的需氧量,反硝化反应所产生的碱度可以部分补偿硝化反应消耗的碱度,因此对含氮浓度不高的城市污水可以不另外加碱来调节PH 
A2/O法的缺点主要在于该工艺本身,如必须设置污泥回流泵房,需要设置单独的二次沉淀池,占地面积较大。
年来,A2/O法在国内外采用比较多,如北京高碑店污水处理厂、天津东郊污水处理厂均用此法。对较高浓度的城市污水,A2/O法更能体现其优点。
2SBR
SBR法是Sequencing Batch Reactor知网股东的英文缩写,为间歇式活性污泥法。在序批式反应器系统(SBR法)中,曝气池、二沉池合二为一,在单一反应池内利用活 
性污泥完成城市污水的生物处理和固液分离,传统活性污泥法曝气池,是一种空间顺序的处理方式,有机物降解也是空间的推流,有机物是沿着空间而降解的。而间歇式活性污泥
法是一种时间顺序的处理方式,同一构筑物在不同时间完成不同功能。SBR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法处理工艺在流态上属完全混合型,在有机物降解方面是时间上的推流,有机基质含量是随着时间的进展而降解的。间歇式活性污泥法主要的运行操作是:入流、反应、沉淀、排放和待机等五个工序所组成。这五个工序是在同一构筑物(SBR池)内进行、实施。
SBR法处理工艺中生物反应过程是在非稳定条件下进行的,SBR池内生物相复杂,微生物种类多。特别是在反应初期,反应池内溶解氧浓度低,一些兼氧性细菌通过厌氧和不完全氧化过程,把部分难降解物质转化为可降解物质,有机质经历缺氧、好氧阶段,微生物通过多渠道进行代谢,使有机物降解更完全。 
SBR法处理工艺根据处理需要可满足好氧、缺氧和厌氧条件,进行SBR法所特有的硝化、反硝化作用和实现除磷功能。另外,SBR法处理工艺中溶解氧变化在02mg/L颠黑倒白之间,可减少能耗。
SBR法处理工艺的优点:不设二沉池,曝气池兼具二沉池功能;节省污泥泵房、沉淀的刮泥排泥等设备;自控运行管理简单;建设费用和运行费用都较低;占地面积少;SBR法的缺点在于设备闲置率较高;系统控制较传统活性污泥法复杂。
3AB
AB法是一种生物吸附——降解两段活性污泥法,A段负荷高,曝气时间短,仅0.5h左右,污泥负荷高达26kgBOD5/kgMLSS·d,B段污泥负荷较低,为0.150.30kg BOD5/kgMLSS·d。该法对有机物、氮和磷都有一定的去除率,适用于处理浓度较高、水质水量变化较大的污水,通常要求进水BOD5≥250mg/LAB法才有明显的优势。本工程设计进水BOD5较低,采用AB法显然不太合适。
4BAF生物滤池
曝气生物滤池(BAFBiological Aerated Filters)也叫淹没式曝气生物滤池(SBAF-Submerged Biological Aerated Filters),是在普通生物滤池、高负荷生物滤池、生物滤塔、生物接触氧化法等生物膜法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被称为第三代生物滤池(The Third Generation Filter)。
其工艺原理为:在滤池中装填一定量粒径较小的粒状滤料,滤料表面生长着高活性的生物膜,滤池内部曝气。污水流经时,利用滤料的高比表面积带来的高浓度生物膜的氧化降解
能力对污水进行快速净化,此为生物氧化降解过程;同时,污水流经时,滤料呈压实状态,利用滤料粒径较小的特点及生物膜的生物絮凝作用,截留污水中的悬浮物,且保证脱落的生物膜不会随水漂出,此为截留作用。 
投加滤料不同,使得单元填料中同时具有厌氧、缺氧和好氧区,利于食物链的形成,并能在曝气条件下,同时具有脱氮、除磷和去除有机物的功能。
5、人工湿地
人工湿地面积可视情况而言,可在市郊结合部,也可在污水处理厂出水的附近建造。一些人工湿地属预处理型,在那些目前还不具备建造污水处理厂的城乡结合部建造人工湿地,将生活污水排入,利用所种植物对其进行处理,然后再排入自然水系,保护水体;还有些湿地属于加强型,在污水处理厂附近建造人工湿地,将污水处理厂处理过的水引入,再经过人工湿地的加强处理,提高其水质,然后排入自然水系,作为其补充水源。 
根据湿地中主要植物形式人工湿地可分为:1、浮游植物系统; 2、挺水植物系统;3、沉水植物系统。其中沉水植物系统还处于实验室研究阶段,其主要应用领域在于初级处理和二级处理后的精处理。浮游植物主要用于N P去除和提高传统稳定塘效率。目前一般所
指人工湿地系统都是指挺水植物系统。挺水植物系统根据废水流经的方式,可分为表面流湿地(SFW)、潜流湿地(SSFW)、立式流湿地(VFW)(3)表面流湿地和立式流湿地因环境条件差(易孳生蚊虫),处理效果受气温影响较大以及对基建要求较高,现多不再采用。故人工湿地大部分采用潜流式湿地系统。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是一个综合的生态系统,具有如下优点:建造和运行费用便宜;易于维护,技术含量低;可缓冲对水力和污染负荷的冲击;可提供和间接提供效益,如水产、畜产、造纸原料、建材、绿化、野生动物栖息、娱乐和教育。但也有不足:占地面积大;易受病虫害影响;出水水质受环境气候影响变化较大,经常达不到设计要求或不能达标排放,有的人工湿地反而成了污染源。另外,据已有数据,当上下表面植物密度增大时,人工湿地系统处理效率提高,在达到其最优效率时,需2~3个生长周期,所以需建成几年后才达到完全稳定的运行。因此,目前人工湿地技术最大问题在于缺乏长期运行系统的详细资料。大理日报电子版 
人工湿地做为城镇污水处理的一种手段目前在我国应用还比较少,尚处于摸索试验阶段,为达到国家排放标准人工湿地一般尚需进行严格的预处理,且要有交适宜的场地,占地面积较大。不适用于大规模的城市污水处理。

本文发布于:2023-07-08 11:34:1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xueshu/18723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处理   污水   系统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369专利查询检索平台 豫ICP备2021025688号-2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