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淋巴结肿大概述
淋巴结肿大(lymphadenectasis)是指扩大的一个或多个淋巴结,可能是源于数量增加的淋巴细胞或网状内皮细胞,或者来源于通常不存在的浸润细胞。这种表现可能是广泛性的(涉及三个或更多的淋巴结组)或局限性的。
英文名称:lymphadenectasis
其它名称:无
相关中医疾病:暂无资料。
ICD 疾病编码:暂无编码。
固原市回民中学
疾病分类:暂无资料。
是否纳入医保: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与遗传无关
发病部位:全身
常见症状:广泛性或局限性的淋巴结肿大
主要病因:感染、肿瘤、反应性增生
检查项目:体格检查、血象检查、骨髓检查、血清学检查、淋巴结活检、CT、B 超、淋巴结造影 重要提醒:反复淋巴结肿大患者应早期就医查明病因,积极,避免疾病加重。
临床分类:暂无资料。
二、淋巴结肿大的发病特点
传染性 | 无传染性。 | 交通流
传染源 | 暂无资料。 |
发病率 | 暂无资料。 |
好发地区 | 暂无资料。 |
好发季节 | 暂无资料。 |
上海外轮代理 传播途径 | 暂无资料。 |
发病率 | 暂无资料。 |
发病趋势 | 暂无资料。 |
好发人 | 无特定好发人。 |
| |
三、淋巴结肿大的病因
病因总述:淋巴结肿大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多在感染细菌、真菌等引起炎症反应后发生。另外,肿瘤、反应性增生等因素,也可导致淋巴结体积增大。
基本病因:
1、感染(1)急性感染:上呼吸道感染、口腔炎、急性蜂窝织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麻疹、风疹等。(2)慢性感染:结核、真菌感染、丝虫病及性病等。
2、肿瘤(1)淋巴瘤:霍奇金病与非霍奇金病。(2)白血病:急性与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变期、浆细胞白血病。(3)恶性组织细胞病。(4)浆细胞肿瘤:多发性骨髓瘤、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重链病。(5)肿瘤转移:鼻咽癌、肺癌、肝癌、胃癌、食管癌、乳腺癌、结肠癌、精原细胞瘤等。
3、反应性增生(1)急性坏死增生性淋巴结病。(2)窦性组织细胞增生伴巨大淋巴结病。(3)免疫反应性疾病:药物反应、疫苗接种反应、血清病、Castleman 病(血管滤泡性淋巴样增生、巨大淋巴结增生)、血管免疫母细胞淋巴结病。(4)风湿性疾病:系统
性红斑狼疮、变应性亚败血症、结节病等。
4、其他(1)组织细胞增生症 X(Langerhans 组织细胞增生症)。(2)类脂质沉积症:Gaucher 病、Nieman-Pick 病。
危险因素:暂无资料。
诱发因素:暂无资料。
四、淋巴结肿大的症状
症状总述:淋巴结肿大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多在感染细菌、真菌等引起炎症反应后发生。另外,肿瘤、反应性增生等因素,也可导致淋巴结体积增大。
典型症状:
1、局部淋巴结肿大(1)非特异性淋巴结炎:由引流区域的急、慢性炎症引起,如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可引起颈部淋巴结肿大。肿大的淋巴结一般质地软、有压痛、表面光滑、无粘连。(2)淋巴结结核:肿大的淋巴结多发生于颈部血管周围,呈多发性、质地稍硬、大
小不等、可互相粘连或与周围组织粘连,晚期破溃后可形成瘘管,愈合后可形成瘢痕。(3)恶性肿瘤淋巴结转移:肿大的淋巴结质地硬或有橡皮样感、与周围组织粘连、不易推动、一般无压痛。如肺癌多向右锁骨上淋巴结转移;胃癌或食管癌多向左锁骨上淋巴结转移,称为 Virchow 淋巴结;乳腺癌多向腋下淋巴结转移。
2、全身性淋巴结肿大淋巴结肿大的部位可遍及全身,大小不等,无粘连。如急慢性淋巴结炎、淋巴瘤、白血病、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等。
伴随症状:暂无资料。
病情发展:暂无资料。博盈投资
并发症:引起淋巴结肿大的原因不同,患者常有不同的伴随症状。
1、感染感染患者还可见发热、乏力等症状。
2、肿瘤肿瘤患者常可兼见体重不明原因的大幅度改变、局部异常肿块、局部持续性疼痛等症状。
五、淋巴结肿大的检查
预计检查:患者出现淋巴结肿大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就医后,医生首先会对患者进行体格检查,判断淋巴结肿大的程度、分布部位结合临床实际情况,可能建议会患者行血象、骨髓检查、血清学检查,必要时需做 CT、B 超、淋巴结造影、淋巴结活检等检查,进一步明确诊断。
体格检查:应按一定顺序检查浅表淋巴结。依次为耳前、耳后、耳下、枕后、颌下、颏下、颈部、锁骨上窝、锁骨下窝、腋窝、滑车上、腹股沟等处淋巴结。触诊时应注意肿大淋巴结数目、大小、质地、活动度及有无压痛等情况,同时观察局部皮肤有无红肿、瘢痕及瘘管形成。
红寨论坛实验室检查:
1、血象淋巴结肿大者应常规查血常规。当淋巴结肿大时,各型白血病较易经血常规检查发现,此时外周血出现数量不等的原始及幼稚细胞。(1)如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增多提示炎性疾病。(2)淋巴细胞绝对数增加应考虑病毒感染、免疫性疾病。(3)变异
淋巴细胞增多超过20%可诊断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4)嗜酸粒细胞增多提示寄生虫感染或嗜酸粒细胞肉芽肿。(5)在白血病、恶性组织细胞病、淋巴瘤晚期以及许多实体肿瘤晚期,因肿瘤细胞浸及骨髓,可致全血减少。
2、骨髓检查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对白细胞、浆细胞瘤、类脂质沉积症等疾病的诊断有较大帮助,对疟原虫、利什曼小体的检出率较高。
3、血清学检查嗜异性凝集试验1∶200可诊断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疑及钩端螺旋体病、恙虫病和布氏杆菌病应作相关血清学试验;疑及性传播疾病时可做 HIV 抗体、梅毒血清等试验。
影像学检查:
1、CT、B 超可对全身脏器进行观察,排查可能的疾病,明确淋巴结肿大的原因。
2、淋巴结造影可明确深部淋巴结是否存在病变。
病理检查:淋巴结活检对肿瘤引起的淋巴结肿大有重要意义。
其他检查:暂无资料。
中国青年志愿者标志六、淋巴结肿大的诊断
诊断原则:医生在诊断淋巴结肿大时多会仔细了解患者的病史,如患者是什么时候出现的淋巴结肿大、近期是否接触过结核患者等,并询问是否伴有压痛等伴发症状,最后根据患者的病史、典型症状并相关辅助检查结果,多可做出诊断。在诊断过程中,医生需鉴别可能引起淋巴结肿大的原因,如急性感染、肿瘤、结缔组织病等。
诊断依据:
1、了解患者发病年龄、病程、起病方式、伴随症状、发展过程等。
2、儿童、青少年出现局部淋巴结肿大伴疼痛,多因急性感染所致。应注意沿淋巴结引流区域寻感染灶。青壮年急起多处淋巴结肿大伴疼痛、高热,抗生素无效应注意坏死增生性淋巴结炎,但应除外白血病、淋巴瘤、免疫母细胞淋巴结病等。中老年有无痛性淋巴结肿大,应警惕恶性淋巴瘤及淋巴结转移癌,一般需活检确认。
3、慢性淋巴结肿大往往提示为慢性炎症如结核、真菌感染等,也见于病程缓慢的淋巴瘤、慢性型 Gaucher 病、免疫性疾病。
4、全身广泛淋巴结肿大可见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传染性淋巴细胞增多症、淋巴瘤、血管免疫母细胞淋巴结病、白血病、免疫性疾病、全身感染性疾病等。淋巴结肿大患者的伴随症状可为病因诊断提供重要线索。
5、伴皮肤瘙痒应考虑霍奇金病及变态反应性疾病;伴周期性发热多见于恶性淋巴瘤。
6、局部淋巴结肿大伴低热、盗汗、消瘦,提示淋巴结结核、淋巴瘤或淋巴结转移瘤。全身淋巴结肿大伴贫血、出血、发热等,主要见于各种类型白血病、恶性组织细胞病、淋巴瘤晚期,偶见于系统性红斑狼疮。
鉴别诊断:
1、急性感染致淋巴结肿大淋巴结常呈轻至重度肿大,质软有压痛。局部皮肤可有红、肿、热及明显压痛,可伴发热及白细胞增高,后淋巴结可缩小。感染性淋巴结肿大,多数由局部感染所致。局部脏器感染常引起相应引流区的淋巴结组肿大,如面部、五官或头
颅急性感染,常引起颈部、颌下、耳后、枕后等多处淋巴结肿大。
2、慢性感染致淋巴结肿大淋巴结多为轻至重度肿大,质地中等,有轻度压痛,局部皮肤无红、肿、热等表现,但肿大淋巴结可互相黏连或与邻近组织黏连,淋巴结大小动态改变不明显。如慢性非特异性淋巴结炎、淋巴结结核、丝虫病、真菌感染等。
3、肿瘤所致淋巴结肿大淋巴结往往呈进行性肿大、质硬、无红肿及明显压痛,一般亦无黏连和瘘管形成。如恶性淋巴瘤、白血病、浆细胞瘤、恶性组织细胞病、Langerhans 组织细胞增生症、淋巴转移癌。
4、变态反应性淋巴结肿大(1)急性坏死增生性淋巴结病:青少年多见,主要表现为高热,颈、腋下、肺门等处淋巴结肿大,浅表淋巴结有轻度压痛,伴有一过性白细胞减少,对抗生素无效。(2)血管免疫母细胞淋巴结病:一种病因未明的 T 淋巴细胞调控失常致淋巴细胞经抗原启动后过度增生的疾病,部分病例在病程晚期可转化为外周 T 淋巴细胞瘤或免疫母细胞淋巴瘤。(3)Castleman 病:一种原因不明的反应性淋巴结病,又名巨大淋巴结增生。(4)窦性组织细胞增生伴巨大淋巴结病:浅表淋巴结无痛性、进行性肿大,常互相融合成巨大肿块,经数星期至数月可自行消退。(5)反应性淋巴结炎:多种药
物,如肼苯哒嗪、甲基多巴、、苯妥英钠等可引起变态反应,出现皮肤松弛症巨型大疱或呈红斑狼疮型反应,伴淋巴结肿大,停药后肿大淋巴结可缩小或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