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作业制度
1)施工作业执行文件:有效设计图纸、技术交底文件、《K922型移动闪光接触焊作业指导书》、《钢轨焊接第1部分:通用技术条件》(TB/T1632.1-2005)、《钢轨焊接第2部分:闪光焊接》(TB/T1632.2-2005)。 2)施工作业执行的强制性规范:《安全生产法》、《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钢轨焊接接头技术条件》。
3)作业队制订的《作业队施工职责分工及岗位责任制制度》。
2适用范围
适用于有碴轨道和无碴轨道使用移动式闪光焊作业车进行的钢轨焊接施工。 3 闪光接触焊焊接工艺流程图
工艺目的:将已铺设的25m长钢轨按无缝线路轨条布置图焊接成相应长度的单元轨节。
4施工工艺
4.1主要设备
无缝线路钢轨由K922及UN5-105Z型焊轨车在已施工完成的整体道床上直接焊接。K922焊轨车由加拿大进口的含有K922焊机、发电机及配套设备的集装箱和车体组成。UN5-105Z型焊轨车是中国成都生产。焊轨车车体由邯郸机械厂制造。在非焊接区可在1435mm标准轨距的轨道上转移,在焊轨区车体可以通过液压设备升起。焊接完成后通过自行走行机构在钢轨上行走。K922焊机头悬臂吊挂与焊轨车前端,焊轨车组内安装配套的发电机组及控制台。
4.2钢轨焊接前准备工作
反倾销论文
4.2.1焊接设备组装调试、钢轨型式试验
按照组装程序进行设备组装,并进行全面调试。确认设备一切正常后将待焊轨按照规定的检验要求焊接进行型式试验,确定焊接参数合格后可开始正式施工。
在钢轨接头端面及两侧钢轨与焊机导电钳口部位间500m范围内采用手提式砂轮机打磨,打磨后钢轨表面应有金属光泽,不得有锈蚀,对母材的磨耗不得超过0.2mm。若打磨后的待焊时间超出24h或有油水沾污,则必须重新打磨。
4.2.3钢轨焊接前设备检查
分子动力学能研究什么
焊接前应按照焊机使用说明检查主机、冷却系统、液压系统、电气控制系统是否正常;检查动力电压、水温、水位、油温、油位钳口上的焊碴及其他碎屑、推瘤刀上的焊接飞溅物是否清楚。焊接参数是否符合实验结果。一切正常之后,在操作司机、工长签字确认后方可进行焊接工作。
4.3钢轨焊接
①准备工作完成后,推送移动式焊轨车运行到焊接接头处,特制集装箱将二位端前墙向上旋转到与顶棚平齐并锁定。起吊机构连同焊机沿轨道向外移动至端墙外平台;吊臂驱动油缸伸长降下置于钢轨上,确保两钢轨间隙位于导轴上标记的正下方,降低焊机直到压在钢
轨上。
②焊机机头上的两对钳口将两钢轨轨头夹紧,自动对准系统接头两侧各500mm范围内在水平和纵向两个方向上自动非常精确地对准(两端钢轨在纵向同时被相对抬高0.6~0.8mm/m)。两钳口在通以400V的直流的电压后形成两个高压电极,提高焊接电流。启动焊接,激活自动焊接工序;分别进入预闪光阶段(该阶段应锁定钢轨夹紧选择开关,防止在焊接周期结束时焊机再次夹紧钢轨)、低压闪光加速闪光、以及顶锻阶段。顶锻完成以后整个焊接过程结束。随后钢轨夹紧装置快速松开两钳口,在焊机头内的推瘤刀立即进行推瘤,从而完成一侧钢轨的焊接作业。
焊机机架张开到最大位置,起升焊机直至完全离开钢轨焊接接头,取出推瘤焊碴,清洁焊机内部。然后将焊机调整到另一侧完成钢轨焊接。在完成一组焊接接头后,每间隔三根轨枕上紧扣件,焊机前行到下一个焊接接头处。
4.4焊后正火
正火作业前焊接接头表面温度应低于400℃~500℃,然后用氧气一乙炔加热器将焊缝温度
加热到850℃(轨底角)~950℃(轨头)之间。钢轨表面正火加热温度采用光电测温仪进行测量。做好正火记录。
4.5钢轨焊后调直、粗打磨
钢轨焊缝正火完,温度降低至300℃以下时,对钢轨进行调直。焊后打磨可以分成粗打磨和精细打磨,粗打磨利用手提式砂轮机对焊缝及附近轨头顶面、侧面、轨底上面和轨底进行打磨;焊缝踏面部位在常温下不能打亏,打磨时不得横向打磨,打磨面不得发黑、发蓝而应平整有光泽。粗磨应保证焊接接头的表面粗糙度能够满足探伤扫查的需要;焊接接头非工作面的垂直、水平方向错边应进行纵向打磨过渡。打磨后的焊缝平直度要求见下表
焊缝平直度允许偏差表
部位 | 轨顶面 | 轨头内侧工作面① | 轨底 |
平直度 | 0~+0.3mm | -0.3mm~+0.3mm | 0~+0.5mm |
| 意志亡灵 | | |
注:①内侧工作面“+”表示指向轨道外侧,使轨距扩大。
4.6焊接接头超声波探伤
每个钢轨焊接接头均应进行超声波探伤,并根据业主及设计要求进行第三方检测及监督抽检。探伤前应将焊缝处温度减低到40℃以下,冷却可以用浇水法进行,但浇水时钢轨温度不得高于250℃。在经打磨过的焊接钢轨轨底、轨腰、轨头上均匀涂抹探伤专用油,然后用探头进行探伤。探伤结果不得有未焊透、过烧、裂纹、气孔、夹渣等有害缺陷。
4.7数据的记录及分析
每完成一个接头的焊接,除瘤、打磨、探伤后,应将相关数据、信息等资料收集、整理、同时加以分析、存档。
5钢轨焊接安全措施
⑴各工序工作人员应经过安全技术培训并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
⑵搬运及作业时,各工序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操作,以防止发生人身伤害。
⑶焊轨作业时,应配置好必须的劳动防护用品(工作服、劳保鞋、口罩、眼镜、长皮手套等),焊机开始焊接时,设置安全区域,区域内不得有人,以防止溅出焊渣烫伤人。如有人员围观,应劝其离开。
⑷打磨前应检查端磨机是否漏电,运转是否良好,如有异常应立即联系维修电工进行维修,严禁私拉乱接,避免发生触电事故。
⑸打磨后的钢轨端面严禁再次污染,如有污染要重新打磨。
⑹必须配用灭火器材料设备。
⑺隧道外焊接环境要求在天气无雨或雾,气温应不低于5℃,风力应不大于5级下进行。特殊环境下采取围风,挡雨措施。
⑻线上焊时要注意线路上的行车,并注意做好防护。
⑼未尽事宜按相关操作规定执行。
6劳动组织
1.劳动组织模式:专业作业队组织模式。
2.作业工地配备专职副经理、技术负责人,技术,质量、安全、试验、材料、施工员,工班长,均由项目部正式职工担任。
rohm7质量控制及检验
工班在作业时,按照下列标准进行质量控制;每道工序完成后,质检员按照下列要求进行检验。
1.现场钢轨焊接应按现行《钢轨焊接接头技术条件》(TB/T1632—2005规定进行检验,并做好检验记录。
2.超声波探伤:每个钢轨焊头均应在焊后(焊后冷却到40℃以下)进行超声波探伤检查。探伤结果不得有未焊透、过烧、裂纹、气孔、夹渣等有害缺陷。发现不合格应切除重焊。
3.钢轨焊头轨顶面、侧面及底面,应纵向打磨平顺,不允许横向打磨,不得有低接头。用1m直尺测量钢轨焊头的平直度符合轨顶面0~+0.3mm/m,轨头内侧工作面-0.3~+0.3mm/m,轨底0~+0.5mm/m.
4.每个焊接接头都应在焊好后按规定进行外观检查,并做好记录,在接头附近做好标记。
5.轨头及轨底上圆角打磨后在1m范围内应圆顺,母材打磨深度不超过0.2mm。
6.轨底上表面焊缝两侧各150mm范围内及距两侧轨底角边缘各35mm的范围内应打磨平整。表面粗糙度Ra的最大允许值为12.5μm。
7.轨底不打磨时,接头距混凝土轨枕边缘不小于40mm,长钢轨焊接接头的轨底必须进行打磨。
8安全及环保要求
8.1施工安全
⑴岗前对施工人员进行钢轨焊接操作规程安全教育,增强安全防范意识。
⑵作业前检查所有设备是否完好,确认完好后方可进行操作。
⑶所有施工人员上班时必须佩戴上岗证和安全帽等劳动保护用品。
⑷现场必须配备足够的灭火器材以防现场出现火灾。
⑸焊轨车行进时应在工班长的统一指挥下进行,并做好防溜措施。
⑹配电系统应符合“三级配电两级漏电保护”要求,移动式机械的电源导线必须采用绝缘良好的保护套铜芯软电缆。
8.2环境保护
⑴现场施工宜按《环境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GB/T-24001/ISO14001:2004)规定对现场进行环境管理。
⑵施工期间所产生的污染物排放和处理应符合国家和地方有关环保的现行法规规定和施工图要求。
8.3改善隧道内焊轨施工时的空气质量措施
8.3.1洞内轨道焊接的主要污染源香河二中
(1)牵引设备排放的废烟;
(2)焊机主发电机排放的废烟;
(3)焊接接头正火时产生的废烟。
8.3.2焊轨作业面的空气质量改善方案
由于焊轨作业时的污染源较多,且洞内空气流动速率很低,因此洞内焊轨作业面上的空气相当污浊,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焊轨作业的效率,对焊轨作业人员的健康更是一大威胁。为此需采取有效措施,改善焊轨作业面上的空气质量。基因敲除
(1)采用国内使用经验较成熟的TY柴油添加剂,使焊轨机、发电机排放出的废气中的有害气体的含量大幅降底。
(2)加强焊轨作业面上的通风
采用10KW的轴流风机,在作业区间内间隔布置,从而加快作业区的空气流动,并不断与外界进行气流的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