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疫苗中灭活剂与佐剂的种类及其作用作者:卫龙兴 王福泉来源:《现代农业科技》2009年第19期 摘要介绍了动物疫苗中的灭活剂和佐剂的种类及其作用,以期为灭活剂和佐剂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动物疫苗;灭活剂;佐剂;种类;胜诉在美国作用
中图分类号R96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 1007-5739(2009)19-0321-01
动物疫苗种类包括弱毒苗和灭活疫苗,在灭活疫苗生产过程中,必然涉及灭活剂和佐剂数学物理学报,二者的安全性和效力也决定了疫苗的质量和推广应用效果。
1疫苗灭活剂
灭活是指破坏病原体的生物学特性,但尽可能避免影响其免疫原性或破坏血清中补体活性的过程。常用的灭活剂有甲醛、β-丙内酯(BPL)或其他有效灭活剂。 1.1甲醛
甲醛是一种有强烈刺激性的致癌物质,其既可作用于病毒含氨基的核苷酸碱基(如A,G,U),又可作用于病毒壳蛋白。作用于病毒壳蛋白时,易使蛋白质发生交联或病毒颗粒聚集,不能再作用于壳蛋白内的核酸。这样,病原体蛋白的抗原性会遭到严重破坏,并可能有病原体存活。用甲醛灭活时间长,一般需要在37~39℃处理24h以上或更长时间,使用浓度一般为0.1%训狼记
。其灭活的效果易受温度、pH值、浓度、是否存在有机物、病原体的种类和含氮量等因素影响,残留的游离甲醛若随疫苗注入机体后,会产生制激性反应。 1.2β-丙内酯
β-丙内酯(Beta-Propiolactone,BPL)在国外已广泛用于各种疫苗的灭活,是一种杂环类化合物,沸点155℃,常温下是无粘稠状液体,对病毒具有很强的灭活作用。能作用于病原体
DNA或RNA,改变病毒核酸结构达到灭活目的,而不直接作用于蛋白斯特林冲锋,不破坏病原体的免疫原性。大剂量β-丙内酯(BPL)虽是一种致癌物,但极易水解,在37℃水浴水解2h后消失,其水解为无毒性的人体脂肪代谢产物小说村子β-羟基丙酸。另外,由于其能在疫苗液体中完全水解,不必考虑在成品疫苗中的残留,接种反应也轻微。同时,β-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资质管理办法丙内酯灭活病原时间短,从而显著地缩短了疫苗生产周期,提高了经济效益。但与甲醛相比,价格明显昂贵,不适用于发展中国家或经济落后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