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宗画家担当的画与诗作者:余四海来源:《美与时代· 美术学刊》2014年第04期 97riri 摘要:担当师从董其昌,他的诗、书、画和他的老师董其昌有迥然不同的面貌,有一种前人所不及的艺术气魄。他是从烈火中锻炼出来的,具有坚挺的个性,贯彻到其作品中就形成一种奔放和豪迈的画面,刚劲不屈的艺术风格。他确实也有佛家的空灵思想,“苍苍千点雪,冷冷一声钟出草
”。他空灵萧散的心境更多表现在他的画面中。 关键词:担当 惟画通禅 静谧萧散 空灵
c86 一
云南地处中国的西南方,资源丰富,景迷人,山峦矗立在云雾之间,似有似无。人文景观得天独厚,庙宇众多,身处在这里的人们长期过着依山傍水的诗意生活。尤其是大理苍山洱海,更是令人神往的人间仙境。于物同游,在山水和蓝天之间挥洒着自己的情怀。自古就常有诗人、画家来此地咏叹和挥毫泼墨,明代的禅宗画家大师担当就是这里的杰出代表大艺术家和诗人。于今人虽相隔几百年,但仍活在我们的精神世界里。 秩序边缘
担当(教育手拉手论坛1592—16732018未来科学大奖),姓唐名泰,字大来,法名普荷,担当是其号。生长在昆明市附近晋宁县一家仕宦人家,从小读书非常用功和刻苦,13岁考上秀才,30岁到北京应试落了第,便索性漫游吴、楚,寻师访友。北上江南拜董其昌、李维祯为师,结识了陈眉公,且和当时的名僧湛然云门和尚及苍雪法师往来,开始接受佛教思想。他的后半生正处于明朝末年汉奸和权宦当道的时代,加上满族入侵,民不聊生,生灵涂炭,复杂激烈的斗争动荡全国。从1645年(明弘光元年、清顺治二年)至1681(清康熙二十年)这30多年间,云南更是处在十分复杂的局面之下,那时,原来唐泰已经以和尚的身份出现在云南,过着隐居山林修行的生活。担当感觉自己人生灰淡,落入空门,了却尘世的烦脑。具体担当是如何出家为僧已不得而知,无从考证。本文只研究他的画与诗,以及作品中外化的禅意。
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