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华馆藏本王铎行草《枯兰复花赋》及图卷竟与商丘有这样的渊源?
01 明清称草圣,不负神笔名
觉斯神笔意纵横,信马由缰却天成。相位表
书道从来堪寂寞,人生自是少玲珑。
一尘不染沧桑外,三界独留翰墨中。
遗恨贰臣不我去,哪知明日向清风。
孟津王铎故居——王铎像
02 健翮嫌天窄,雄心向海浓
王铎(1592—1652年),字觉斯、觉之,号石樵、十樵、嵩樵、痴樵、痴庵、痴仙道人,别署烟潭渔叟,明末清初书法家,河南孟津人。 明万历二十年(1592年),王铎生于河南洛阳孟津县双槐村。祖父王作,一生未仕。父亲王
本仁,以耕读为业。
王铎十二岁始临习《圣教序》,三年后,“字字逼肖”,其书法天赋甚得舅舅陈具茨赏赞。
骑脖子>分离度十五岁时,与孟津东花园村马姓女子结婚,妻马氏长王铎二岁。
而此时王家家道中落,原有的二百亩田产,几被兼并殆尽。“衣食为艰”,有时不得以母亲变卖陪嫁物维持生计。贫困时不能一日两粥,上学读书只能依靠舅舅资给。
二十九岁,王铎始中乡试。当年冬,入京师,以备会试。
天启二年(1622年),王铎三十岁,进士及第,受到考官袁可立的赏识,推荐其入翰林院为庶吉士。
天启四年(1624年)正月,王铎受诏为翰林院检讨。该年春,王铎返回乡里。四月,舅舅陈具茨卒,王铎亲侍榻旁。
天启七年(1627年)五月,王铎任福建考试官。
崇祯元年(1628年)春,在京充“皇陵陪祀”职。四月,升翰林院侍讲职。
此后,历任掌南京翰林院事、少詹事、太子詹事、礼部右侍郎、经筵讲官、南京礼部尚书等职。dirac
崇祯十七年(1644年),崇祯帝在煤山自缢,明朝灭亡。福王朱由崧在南京即位,建立南明,年号弘光。王铎昔日对朱由崧曾有救助之恩,于是被任命为东阁大学士,入阁为次辅。“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历来儒士毕生追求的梦想,王铎也愿意为此做最后一搏。事实上,他也对守卫南京做出了努力,但无奈大明王朝气数已尽。清军势如破竹,很快攻陷扬州,弘光帝逃往芜湖,随后被擒,押回北京,遇害。南京城的守卫力量已不足以进行有效的抵抗,王铎只能随钱谦益等开城门降清。
作为袁可立的门生,黄道周、倪元璐等人的确选择了死节。甚至,在金陵陷落后,袁可立之子,年仅四十五岁的袁枢,也秉承父志“死忠死孝”,不仕满清,绝食数日而卒。
而王铎却选择了苟活,投降了清朝。这对于文人士大夫来说,于气节上确是有亏。司马迁曾经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而司马迁也忍辱活了下来,因为他还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去做——完成《史记》,比起这件事,侮辱真的不算什么。
王铎一生挚爱书法,“一日临帖,一日应清索,以此相间,终身不易。”可以说,他于官场上并未着意太多,全部身心都献给了书法。就连在逃难途中,也不忘临帖写字。至于一直被人诟病的“贰臣”之名,他的内心也并非没有矛盾与纠结,但有什么比他最心爱的书法更重要呢?
物业管理教程03 恩师袁可立,大明真英雄
袁可立(1562—1633年),字礼卿,号节寰,河南睢州(今河南商丘睢县)人。万历十七年(1589年)进士,初任苏州府推官。二十三年(1595年)升山西道监察御史,五月因直谏罚岁俸。二十四年(1596年)正月,被削职为民,罢归乡里。朝中大臣为袁可立鸣冤者十数年不绝,沉冤长达二十六年。其间朝廷三次即家征召“御史”,都未赴任。袁公雅尚高洁,“视一官若敝屣”,终万历一朝未再复出。
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七月,万历皇帝驾崩。八月初一,朱常洛即位,改元泰昌,是为明光宗。旋即大赦天下,袁可立也沉冤得雪,于八月十七日起为尚宝司司丞。而朱常洛仅在位一月,九月初一便因病暴崩,史称“一月天子”,年仅三十八岁。八月之前,仍为万历四十八年,八月至年底,为泰昌元年。
朱由校继位,是为明熹宗,次年改元天启。
天启元年(1621年)二月,袁可立升本司少卿。七月,升太仆寺少卿。
天启二年(1622年)三月,擢通政司左通政署司事,任殿试考官,取倪元璐、黄道周、王铎等三十六人为翰林院庶吉士。四月,加右佥都御史使巡抚登莱等处军务。
朝廷起用既急,袁可立也迅即就道,随命赴任。巡抚登莱数载,市农工商安居乐业,“海无传烽,亭有息鼓”,难得明末一派景象。
袁可立后以功升兵部侍郎、兵部尚书,累加太子少保、太子太保。于天启七年(1627年),三上疏辞,绝意仕进,退归桑梓,居家不出。
崇祯六年(1633年),发生“登莱兵变”。其后,随着后金势力的日渐强大,更兼频使离间谗毁,大明内忧外患,自乱阵脚,袁可立呕心沥血创设的登莱防线一时土崩瓦解。冬十月十一日,心力交瘁的袁可立薨逝于睢州。同年至交董其昌上言于帝,崇祯帝谴使至睢州祭葬。同时代书画大家董其昌、陈继儒等,门生故吏黄道周、倪元璐、王铎等皆为其撰文致祭,题碑作赞。
崇祯八年(1635年),王铎时任右庶子,作《太子少保兵部尚书节寰袁公神道碑》。该年秋,王铎以不合温体仁、吴宗达辈,乃自请调任掌南京翰林院事。经河北涿县,于九月返回孟津。十二月,携家人赴南京上任。始乘舟沿黄河东下,在河南商丘之虞城登陆,由虞城而夏邑,由夏邑而永城,由永城而宿州。次年正月,抵达南京。亚洲卫星
崇祯十年(1637年),王铎任少詹事,十月返京。十二月,为恩师袁可立书丹《明资政大夫政治上卿兵部尚书节寰袁公墓志铭》。
王铎小楷《袁可立墓志铭》(局部)
04 巨公袁伯应,死节震金陵
袁可立之子袁枢(1600—1645年),字伯应,号环中,又号石(上寓下心)。为明末著名的书画家、收藏鉴赏家、诗人。初以父荫进户部郎中,官至河南布政司右参政、大梁兵巡道。
王铎视袁可立为恩师,与袁枢关系也十分密切。袁枢诗文韵致甚高,因父亲关系,与董其昌、黄道周、倪元璐、钱谦益、刘理顺、方以智、王时敏、王铎等名家相互酬和,名满天
下。
袁枢于书画方面也颇有成就,赵震元称其为“一代巨公,三吴妙品”。很受董其昌、王铎的推重。
在收藏鉴赏方面,更是堪称大家,且藏品巨富,“睢阳袁氏”为收藏界极其重要一脉。
崇祯十五年(1642年),袁枢奉旨榷江苏浒墅关,十七年五月回朝。“榷政告竣,颂声塞途。”。
王铎曾于崇祯十三年(1640年)九月,受命南京礼部尚书。赴任途中遇农民起义军,其间往返辗转。
直至崇祯十六年(1643年)春,王铎在苏州浒墅关与老友袁枢相聚,为袁枢作《层峦丛树图跋》。并于此避难数月,二人诗文酬和,相互赠答,联袂之作为世人所重,流出海外者尤多。在苏州西部山区的摩崖石刻上,至今保留有“明崇祯十六年三月河南王铎书、袁枢题”的“仙砰”两个大字,是重要的旅游资源和书法珍品。王铎《拟山园选集》有《浒墅北发石舟中远送因以寄怀》等数首诗为袁枢而作。当年夏,王铎为袁枢书《苍雪精舍诗卷》。
王铎还把临王献之《贤弟帖》赠与袁枢,此幅书于崇祯十四年(1641年),是其四十九岁之作。此轴草书写于绫本之上,笔势劲健纵逸,意到笔随。书法右下方钤有“石(上寓下心)”一印,表示此作品应曾藏于袁枢之手。王铎与袁枢二人交情深厚,并书《赠袁枢诗册》相赠,末页署款为:“癸酉九月夜,用圣教兴福夫子碑,为环中(袁枢号)老亲契”。据此有人认为王铎与袁家一定有姻亲关系,或亲戚与师生关系并存。
清兵入关后,王铎任南京福王朝廷东阁大学士,任次辅。
崇祯十七年(1644年),四月二十五日,清军攻陷扬州,福王逃往芜湖,留王铎守江宁(南京)。不久,王铎随时任南明礼部尚书钱谦益投降清军。
而袁枢时被特命为河南省布政司右参政,分守大梁道,治睢州。袁枢即开其宅为府治所,乡党以为荣。南明朝廷以高杰为帅以图收复中原,十二月,抵达归德。时河南总兵许定国正驻兵睢州,二人不睦,互有轻视之意。
弘光元年(清顺治二年1645年)正月十二日,许定国竟于袁可立府邸内设席诱杀高杰。第二天,攻入城中的高杰部疯狂报复,血洗睢州城。许定国率部北渡黄河投降清朝,成为清军南下一支重要的力量。
袁枢与河南巡抚越其杰同至南京,见南京已被清军攻克,眦裂发怒,与越其杰相继绝食数日,忧愤而亡。
王铎入仕清朝后,授礼部尚书、弘文馆学士,加授太子少保。
顺治九年(1652年),王铎奉旨祭祀西岳华山,染病归家而卒。
05 枯兰复花赋,精妙实绝伦
琅华馆藏本《枯兰复花赋》,纵25.8厘米,横203.9厘米,64行,596字,写于顺治六年(1649年),为王铎五十八岁时的作品,现藏辽宁省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