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张雨生卒年及其句曲外史之得名问题

阅读: 评论:0

第!"卷第#期$%&’!"(%’#钦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0/"’’.1.
)**#年!)月+
,-.)**#+
++[收稿日期])**#*/*)
++[作者简介]丁雪艳(!"01),女,河南周口人,广西师范大学中文系硕士研究生。
关于张雨生卒年及其句曲外史之得名问题
丁雪艳
(广西师范大学中文系,广西桂林2#!**#)
++[摘+要]+元代著名诗人、方外之士张雨,关于其生卒年岁问题,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其生年有两种说法,即至元十四年(!)00年)、至元二十年(!)1/年)。关于其卒年,有五种说法:至正六年(!/#3年)、至正八年(!/#1年)、至正九年(!/#"年)、至正十年(!/2*年)、至正十二年(!/2)年)。现经考证,张雨生卒年可推定为:生于至元二十年,卒于至正十年(!)1/4!/2*年),享年31岁。张雨号“句曲外史”的得名缘由概有三说,经考辨:其是以陶弘景自况也。
++[关键词]+张雨;生卒年;句曲外史;得名
++[中图分类号]5)*3’)++[文献标识码]6++[文章编号]!**123)"()**#)*#**)1*#
++元代著名诗人、方外之士张雨,原名泽之,法名嗣真,字伯雨,一字天雨,号贞居子,又号句曲外史,交游甚广。关于其生卒年岁问题,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关于其生年有至元十四年(!)00年)、至元二十年(!)1/年)两种说法。
++清·萨龙光于萨都剌《雁门集》卷十三《梦张天雨》诗后案语考张雨生于宋端宗景炎丁丑(至元十四年),卒于至正之丙戌,时年七十。清·吴荣光《历代名人年谱》(上海书店!"1"年版)、今人唐圭璋《全金元词》(中华书局!"0"年版)、黄拔荆《词史》(福建人民出版社!"1"年版)、钟陵《金元词纪事会评》(黄山出版社!""2年版)、齐森华等主编《中国曲学大辞典》(浙江教育出版社!""0年版)、郭味蕖编《宋元明清书画家年表》(人民美术出版社!"21年版)、吴海林与李延沛合编《中国历史人物生卒年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年版)、《中国历史人物辞典》(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年版)、黄瑞云选《金元诗三百首》(中州古籍出版社!""/年版)皆承之。傅璇琮、许逸民主编《中国诗学大词典》(浙江教育出版社!"""年版)邓绍基、史铁良录“张雨”条亦沿用萨说。邓绍基主编《元代文学史》(人民文学出版社!""!年版)所记同吴荣光,而又于注释中标以“待考”。钱仲
联、傅璇琮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0年版)记雨生年同上。
++王德毅等编《元人传记资料索引》(中华书局!"10年版)录张雨生于至元二十年,卒于至正十年,年六十八。马兴荣、吴熊和等主编《中国词学大词典》(浙江教育出版社!""3年版)张撝之、沈起炜主编《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上海古籍出版社!"""年版)亦如是说。徐邦达《历代书画家传
记考辨》[!](7#)
暂考定张雨生于至元二十年癸未,卒
于至正九年己丑,年六十七。王荣初选注《西湖诗词选》(浙江人民出版社!"1/年版),顾希佳选注《西湖竹枝词》(浙江文艺出版社!"1/年版),李廷锦、李畅友选注《历代竹枝词选》(广西人民出版社!"10年版)均记张雨生于至元二十年。此亦为一说。
++另有一书中并存两说,自相矛盾者,如查洪德、李军《元代文学文献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年版)其中第二章记雨(!)1/4!/2*年),第三章又记雨(!)004!/2*年)。
++笔者以为其生年当为至元二十年,考辨如下:++据任士林《松乡集》所载张雨母亲墓志铭(《夫人费氏墓志铭》)云:“(费氏)生于宋宝祐丙
辰八月某甲子,至元己卯归张氏。”[)](卷/)张雨母亲
于至元已卯即至元十六年(!)0"年)嫁于张家,由是知雨不可能生于至元十四年(!)00年)。又云:
第!期丁雪艳:关于张雨生卒年及其句曲外史之得名问题
“(费氏)男三人,长即泽之,次济之浩之。”雨为长子,其生年为至元二十年之说,合于此记。
""又据黄溍《师友集序》云:
“师友集者,张君伯雨所得名公赠言及倡酬之作也。伯雨之生,去宋季未久。”[#](卷$%)又宋于祥兴二年己卯($&’(年)亡。若雨生于至元十四年,则宋尚未亡,与此说不符。而其生于至元二十年之说,与此说相符。""又明·姚绶《句曲外史小传》(亦附于毛刻《贞居外史集》后)云:
“外史丁丑出茅岭,庚辰归阳德馆,作黄篾楼,储古图史甚富。往来灵石山之精舍。丁卯造水轩于浴鹄湾,明年刻诗药井上,时年七十有六。”此小传中错讹之处较多,明朱存理《珊瑚木难》已有所批评“近嘉兴姚公绶为外史著传,载事皆不详。覈惜姚公不一见而为作传,识者讥之。”清人萨龙光也于《雁门集》之《梦张天雨》诗后详加考辨,以“丁卯”当为“丁亥”、
“七十六”当为“六十六”,[!](卷$#)此不赘述。按萨说雨丁亥年($#!’年)造水轩,明年戊子年($#!%年)“刻诗药井上,时年六十有六”,则可推知雨生于至元二十年($&%#年)。其实,姚绶所记基本是采用元吴睿于张雨书《台仙阁记》卷后跋语,中云:
""""外史丁丑(后至元三年$##’年)出茅岭,庚辰(后至元六年$#!)年)归阳德馆,作楼
居,而往来于灵石坞之精舍;丁亥(至正七年
$#!’年)造水轩于浴鹄湾,明年(至正八年戊
子$#!%年)刻诗药井上,时年六十有六。濮
阳吴睿隶。[*]
此则材料是较为有说服力的证据,然多为世人忽略。吴睿与张雨同时代,且交往甚密,吴氏所记当更确切。据此可推知张雨生于至元二十年($&%#年)。
""又:
《贞居先生诗集》(武林往哲遗著本)卷五有《壬申元日试笔二日立春》诗中有“须鬓明朝年五十,长松白雪领春风”之句,查陈垣《中西回史日历》可知此“壬申”即为元至顺三年($##&年),时年雨四十九岁,就此亦推定雨生于至元二十年。""关于张雨卒年,说法较多,共有五种,即至正六年($#!+年)、至正八年($#!%年)、至正九年($#!(年)、至正十年($#*)年)、至正十二年($#*&年)。其中,至正六年之说始自萨龙光,齐森华等主编《中国曲学大辞典》沿用萨说;至正八年之说
拉萨尔
始见于清·吴荣光《历代名人年谱》,郭味蕖编《宋元明清书画家年表》,吴海林、李延沛编《中国历史人物生卒年表》《中国历史人物辞典》,黄瑞云选《金元诗三百首》沿用之(钱仲联、傅璇琮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于其卒年上标以“约”字,不确);至正九年之说见于徐邦达《历代书画家传记考辨》,其暂考定张雨卒于至正九年己丑,年六十七;至正十年之说影响最大:今人唐圭璋《全
女模特之死
金元词》、黄拔荆《词史》、钟陵《金元词纪事会评》、王德毅等编《元人传记资料索引》、马兴荣、吴熊和等主编《中国词学大词典》、张撝之与沈起炜合编《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皆如是说;至正十二年之说仅见于王荣初选注《西湖诗词选》、顾希佳选注《西湖竹枝词》、李廷锦、李畅友选注《历代竹枝词选》。
""笔者以为五种说法中,前三种显然不成立,今略举几例证之如下:
""《式古堂书画汇考》录《张外史室迩札并诗帖》诗后张雨记曰:
“己丑至正九年四月十一日夜二鼓书。”[+](卷$()
""《盛京书画录》著录赵孟頫楷书《道德经宝生神章经》后张雨第二跋,末识:“至正九年己丑($#!(年)夏五,张雨谨书”“张雨私印”。此卷今藏故宫博物院,赵书、张氏二跋皆为真迹。《珊瑚木难》卷二《游汾湖·记》为至正十年三月十七日,吴江顾逊与会稽杨维桢、甫里陆宣、大梁程翼、金陵孙焕、青云王佐、吴郡陆恒、汝南殷奎凡客七人以钓雪舫载声妓酒具游汾湖,杨维桢为之志,末云:
“今汾湖之游是已,其可不有纪述以为后人之慕乎?于是乎书,俾主人刻诸苍雪轩上,坐客各系乎后,时期而不至者,茅山张君雨也。”此记中“期而不至”已标明时张雨犹在世。
""由此可知,张雨在至正十年还有活动,即张雨不可能死于至正十年三月之前。而现在可见的材料中不到张雨在至正十年三月以后的诗文书画。当然,仅凭这一点并不能证明张雨卒于至正十年。另外有一条很有说服力的材料:""""汪珂玉《珊瑚网·法书题跋》录《张贞居杂诗册》之《自赞画像》其后杨维桢有语云:“吁道人仙人去已一纪矣,铁崖之友属之何
人?开卷怆然,不胜山阳之感。至正二十又公案小说
一年花朝日抱遗叟杨维桢在清真之竹洲馆
书。”[’](卷$$)
至正二十一年距至正十年恰为一纪,由是推知张雨卒于至正十年($#*)年)。杨维桢与张雨同时代,张雨晚年与杨交游甚密,因而,杨氏所记当更可信。诚然,孤证不为确证,我们还可再看一则材料:""刘基《句曲外史张伯雨墓志铭》:“至正乙丑(至正九年)基以提举儒学备员江浙,始获识外史,一见即如平生欢。明年七月而外史卒。”[%](卷*)""此据《四库全书》本《珊瑚木难》收录所记,朱存理其后有案语云:
绝路狂飙
“右《伯雨墓铭》……乃陶南村杂抄中所录,考之《覆瓿》等集皆不载,故录之于此。《南村文钞》乃借李兵曹先生所藏者。”而翻检今行世之陶宗仪《古刻丛钞》
(中华书局$(%*年据知不足斋丛书影印本)不录此文,而此墓志铭亦附于明毛晋所刻《贞居外史集》后,但文字有出入,
(&
钦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第!"卷
##!#此《句曲外史张伯雨墓志铭》所据为《珊瑚木难》本收录,而汲古阁本《句曲外史集》附录所收文字多错讹脱落,不足征也。
甚而脱落字句之处,不足征也。《珊瑚木难》所录亦有错讹。元“至正乙丑”所记年不存在,或为亥豕之误。故而毛刻本改为“乙酉”(!$%&年),明姚绶亦更为“乙酉”,于是,姚氏、萨龙光及后世很多学者均据此考张雨卒于至正六年(!$%’年)。其实,此说不确。据近人王馨一《刘伯温年谱》(商务印书馆民国二十五年版)和今人周《刘基评传》(南京大学出版社!""&年版)所附之《刘基简谱》所考,刘基于至正八年戊子寓居杭州,为江浙行省儒学副提举。刘基《刘显仁墓志铭》亦云:“至正八年,
予初寓临安。”由是,刘基于至正八年为江浙儒学副提举,寓居杭州,“乙酉”显然不合,或推为“己丑”(至正九年)为当。则“乙”“己”显更易误写。据此,至正己丑年刘基始获见张雨,“明年”张雨卒。可推知张雨卒于至正十年,此条材料可为一佐证。今人多沿用毛刻本“乙酉”之说,而未考之史料,遂使谬误相承。
##刘基《句曲外史张伯雨墓志铭》云:“(外史)至元之丙子以上塚告归,遂不复去。筑室北郭著书于其间,命曰幽文玄史,又建紫虚阁于葛岭。会玄教吴宗师命外史为《道德经》注,注成加教门修撰西太乙宫高士仍提点开元宫,时年已六十矣。乃先葬其冠剑于南山而辞宫事,但饮酒赋诗,或焚香终日,坐密室,不以世事接耳目。后八年卒于宫之斋居。”
[(](卷&)
因前所考论知雨生于至元二十年,
则此“仍提点开元宫,时年已六十矣”当为至正二年,“后八年卒于宫之斋居”由是知雨卒于至正十年(!)($年)。
##综上所论,张雨生卒年岁可推定如下:生于至元二十年,卒于至正十年,享年六十八岁(!)($*!$&+年)。
张雨,号“句曲外史”。其得名缘由说法不一,概有刘基、姚绶、李贤三说,试辨之如下:
##明·刘基《句曲外史张伯雨墓志铭》!
云:“雨独与翰林学士吴兴赵文敏公善。赵每以陶弘景方雨,谓雨曰:‘昔陶弘景得道华阳,是为华阳外史。今子得道于句曲,其必继陶后。’乃号雨句曲外史,雨遂自居曰句曲外史,四方人称之曰句曲外史。”
[(](卷&)
此一说也。
##明·姚绶《句曲外史小传》云:“(雨)尝悦刘
大彬所修《茅山志》,因号句曲外史。”["](附录)
此二
说也。
##明·李贤奉敕撰《明一统志》云:“(张天雨)尝屏居修《茅山志》,因自号句曲外史。”
[!+](卷$()
明·胡宗宪修《浙江通志》(嘉靖四十年刊本)卷六十八、明·徐象梅《两浙名贤录》(明天启徐氏光碧堂刻本)卷四十四亦如是记。明·凌迪知辑《万姓统谱》(明万历刊本)云:“尝居茅山,著《茅
山志》,自号句曲外史。”[!!](卷%+)
此三说也。
##综观以上三种说法,其中两种以为张雨号句曲外史与《茅山志》有关。现将有关《茅山志》之情况略记如下:
##近代陈国符先生在《道藏源流考》一书中,对《茅山志》的编纂及各代版本进行了较详的考证,
最后得出结论谓:“此书实即张天雨所修,刘大窃取其名而已。”《道教大辞典》中“张雨”条、《道藏提要》中“茅山志”条等也都纷纷引用了这一结论,认为《茅山志》的作者是张伯雨而不是刘大彬。孙王成《元版〈茅山志〉的作者究竟是谁》一文针对陈国符先生在《道藏源流考》中的观点进行考辨得出“《茅山志》是刘大彬同赵孟頫、虞集、张伯雨等众弟子大家共同合作的结晶”的结论。今人卢仁龙
于《〈道藏〉本〈茅山志〉研究》(载《社会科学战线》!"")年第二期)一文中考证《茅山志》“是刘大彬主持茅山道务时修成,张雨为实主其事者”并提出“《寻山志》就是后来的《茅山志》”的“大胆的假说”,二书是否本一,或未可知,若无确凿的文献佐证,再多主观理由的推断也只是“大胆的假说”,不足以立论。现就笔者所见,略作考辨。
##刘大彬《茅山志序》云:“句曲有记尚矣。宋绍兴二十年,南丰曾恂孚仲、昭台道士傅霄子昂修《山记》四卷,所书山水祠宇,粗录名号而已,考古述事则犹略焉。大彬登坛一纪,始克修证传宗经录,又五载而成是书。凡十二篇十五卷,题曰《茅
山志》。”
[!)](卷首)##《四库全书总目》史部地理类存目云:“《茅山
志》十五卷。元道士刘大彬撰。大彬号玉虚子,钱塘人。延祐中袭封茅山四十五代宗师,洞观微妙玄应真人。是书分志诰副墨、三神纪、括神区、稽古迹、道山册、上清品、仙曹署、采真游、楼观部、灵植检、录金石、金薤编十二门,每门以三字为题,盖
仿陶弘景《真诰》例也。”
[!$](卷,’)##由此可知,《茅山志》为元刘大彬所修,张雨“尝屏居修《茅山志》,因自号句曲外
史”、“尝居茅
山,著《茅山志》,自号句曲外史”之说即第三说不确。胡俨《重刻茅山志序》云:“茅山旧有记,而志起于嗣宗师刘大彬,故元时所编集也。又外史张
伯雨所书极精洁,元季析燬。”[!)](卷首)如是而言,则
刘大彬修成《茅山志》之后,张雨曾以其书法精妙而抄写《茅山志》。元萨都剌《酬张伯雨寄茅山志》诗:“怅余未识茅君面,喜得茅山道士
+
$
第!期丁雪艳:关于张雨生卒年及其句曲外史之得名问题
书。”[!](卷")
##此诗中“书”为书法,而非书籍。然后世多未加详辨,据此而言《茅山志》为张雨所修,谬之大矣。此盖读书不审之故也。嘉靖二十九年刊本《茅山志》有明江永年序云:
“旧志编自前元宗师刘大彬,传于翰林承旨赵孟頫,赞于大学士虞集,书于华阳外史张伯雨,世称四绝。”此可为一佐证。又《万历钱塘县志·外纪》
(明聂心汤撰武林掌故丛编)
“刘大彬”条记:
“刘大彬,居茅山,延祐间得九老仙都君玉印,仁宗即以赐之,加洞观微妙玄应真人之号。经籙殿宇由彬而新,作山志,张伯雨为之书,蜕于华阳。”亦可为证。
##另据刘大彬《茅山志序》云:
“大彬登坛一纪,始克修证传宗经录,又五载而成是书。”文末又识曰:
“大元天历元年岁在戊辰十二月二日嗣上清经录四十五代宗师洞观微妙玄应真人刘大彬序。”[$%](卷首)由是则知《茅山志》成书于元天历元年戊辰十二月二日(公元$&%’年)。而《句曲外史书诗文卷》之《仲谢三诗》后志曰:
“大元泰定二年岁在乙丑(公元$&%(年)六月廿五日句曲外史张嗣真华阳南洞记。”[)](卷$*)据此可知,张雨在《茅山志》修成以前已号曰“句曲外史”有证矣。因之,姚氏所谓“尝悦刘大彬所修《茅山志》,因号句曲外史”之说亦不确。
##而刘基之说有理有据,较为可信。陶弘景,《梁书》有传:“陶弘景,字通明,丹阳秣陵人也。……于是止于句容之句曲山。恒曰:
‘此山下是第八洞宫,名金坛华阳之天,周回一百五十里。昔汉有咸阳三茅君得道,来掌此山,故谓之茅山。’乃中山立馆,自号华阳隐居。始从东阳孙遊岳受符图经法,!历名山,寻访仙药。每经涧谷,必坐卧其间,吟咏盘桓,不能已已。”[$!](卷($)陶弘景为梁之高隐,且亦隐于句曲山,时人多以陶况雨,如张翥《輓张伯雨宗契》“一夕星坛蜕羽衣,山灵何许散灵辉。书留真诰陶弘景,名在丹台马子徵”[$(](卷&),杨仲弘《送句曲外史张君归华阳》
“见说陶公虽隐遁,犹将道德佐齐梁”[$)](卷)),等等。后人亦多以陶方雨。清人徐良夫于《句曲外史集原序》中即以陶、张并举“陶弘景在齐梁
时挂冠居句曲山,自号华阳隐居,性雅淡爱山水,每经涧谷必吟咏盘桓,尤喜著书赋诗,旁通阴阳医药之术,朝廷屡征不起,世以高尚称之,后七百余年当元盛时,贞居以儒者抽簪入道,自钱塘来句曲,负逸才英气,以诗著名。格调清丽句语新奇,可谓诗家之杰出者。……然隐居之清风高节,贞居之雅度逸才亦可谓前舂而后应。岂非句曲山清爽之气钟秀于二子欤?”[*](卷首)
##张雨《句曲外史书诗文卷》之《马陶三传》即司马相如、五柳先生、陶弘景三人。又张雨有《元统元年冬十一月句曲外史菌山巢居成制十小诗以自见录呈华阳隐居资一捧腹》[*](卷上),其一“崇
元馆主在齐梁,乃有元之吴郡张。相望八百四十载,我居鹤台如故乡”,其六“但倚茅君为座主,从称外史作官衔。道家六经发愿写,深向石头藏一函”云云。可见,张雨素来也很仰慕陶弘景,且以己与之比况。因而,赵孟頫“每以陶弘景方雨”,
“雨遂自居曰句曲外史,四方人称之曰句曲外史”之说较为合理,故张雨号“句曲外史”是以陶弘景自况也。
[参考文献]
[$]徐邦达+张雨生卒年考正[,]+历代书画家传记考辨[-]+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
[%]任士林+松乡集[-]+四库全书本+
[&]黄溍+金华黄先生文集[-]+续四库全书本+
[!]萨都剌+雁门集[-]+四部丛刊本(据清嘉庆十二年萨龙光辑本)+[(]英和等+石渠宝笈三编[.]+清嘉庆内府抄本+
[)]卞永誉+式古堂书画汇考[.]+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雅施达["]汪珂玉+珊瑚网[.]+四库全书本+
[’]朱存理+珊瑚木难[.]+四库全书本+
张明芳[*]张雨+句曲外史集[-]+汲古阁本+
[$/]李贤+明一统志[.]+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凌迪知+万姓统谱[.]+文渊阁四库全书本(明万历刊本)+[$%]刘大彬+茅山志[.]+四库存目本+
[$&]永瑢+四库全书总目[0]+北京:中华书局,$*)(年影印版+[$!]姚思廉+梁书[.]+北京:中华书局,$*"!+
[$(]张翥+蜕菴集[-]+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杨载+杨仲弘集[-]+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0&1#"$+,)223,$+,)2$+3"3,&()(4+#&,5#,&
123456789:;
(!"#$"%&#’#(#)*+,-#&,./01*&23%4.+-*56&%7#+’%,8,01%5%&(!$//!,$"%&*)
##61&$",%$:0<:;=96>:?:@:AB6?CB7D B@E6:;19;:?D9+F<7CGBHI7A B@D<797:G B@<J?HJGD<:;K K7:D<:;K D<7G7:?B;B@<J? :IJ:?BCJ;JB;?KJ@@7G=G7:DI9+F<GB6=<LGJDJLJ?A,D<7K:D7B@0<:;=96M?HJGD<:;K K7:D<L:;H7LB;LI6K7K:?@BIIB>?:<7>:?HBG;J; $%’&:;K KJ7K J;$&(/+,;K D<7G7:?B;B@<J?:IJ:?J?D<:D<7IJN7K<JA?7I@DB F:B OB;=PJ;=+
##73.8("2&:0<:;=96;D<797:G B@HJGD<:;K K7:D<;4B6Q6>:J?<J;D<7G7:?B;B@D<7:IJ:?;LGJDJLJ?A
[责任编辑#律#楚]
$&

本文发布于:2023-07-08 05:30:0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xueshu/18607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外史   茅山   华阳   中国   珊瑚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369专利查询检索平台 豫ICP备2021025688号-2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