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化工生产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状况报告

阅读: 评论:0

海洋化工生产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状况报告
一、培养目标与规格
1.人才培养规格
本专业培养在盐化工、海藻化工、海水综合利用等行业领域,从事工艺控制与检测、设备操作与运行、基层生产管理、产品营销等岗位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
2.人才培养目标
知识目标:
1)掌握基础化学、仪器分析、化工原理等基础知识;
2)掌握化工识图与绘图、化工单元操作技术、化工设备操作与维护、化工仪表与自动控制技术、化工安全技术、海洋化工生产技术、海水淡化技术、海洋化工产品检验技术等职业核心知识;
3)了解海洋化学、海洋生物技术、海洋腐蚀与防护、海洋高分子材料、海洋生态管理、海洋化工产品营销等职业拓展知识。
能力目标:能在海洋化工生产、海洋生物活性物质提取、海水淡化、海洋高分子材料及海洋化工设备防腐企业从事生产工艺控制、设备操作与维护、原料与产品检验、产品营销等工作。
1具有生产质量控制能力;
(2)具有生产工艺操作能力;
3)具有工艺异常及事故诊断与排除能力;
4)具有设备异常及故障诊断与排除能力;
5)具有安全生产设施使用能力;
6)具有环保设施使用能力。
态度目标:本专业职业素质要求与海洋化工行业特性严密相连,化工产业的特殊性决定了这一行业不同的素质要求。
1)热爱海洋化工事业,树立行业荣誉感;
2)具备文明生产、安全第一的责任意识,遵守劳动纪律,学习安全技术知识,提高警惕,防止事故,保障人身安全;
3)加强岗位职责管理,严格执行岗位责任制并按照相关的要求严格地进行各种操
作;
4)勤俭节约,爱护生产设备,精心保养,维护设备,防止设备的过度磨损,不浪
费化工原料、燃料;
(5)具备勤于思考、认真做事的工作作风;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及团队协作精神;
6)具备清洁生产与环境保护意识;具有自学能力,创新精神。
二、培养能力
(一)专业基本情况
海洋化工技术专业为2016年设置专业,2017年开始招生。海洋化工技术专业是新兴专业,也是高职特专业。本专业紧紧围绕青岛市蓝经济区建设发展需要,遵循职业能力发展规律,关注学生发展需求,整合全方位育人元素,优化专业课程体系,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专业“三段两化一贯制”人才培养模式下,实施“课证融合、项目教学、仿真再现、实境实训”的教学模式,实现学生就业有优势、创业有能力、发展有空间。将海洋化工技术专业打造成为高职特专业,青职品牌专业。
(二)在校生规模
海洋化工技术专业目前在校生共六个班,253人。其中,2019级在校生两个班87人,2020取环术级在校生两个班79人,2022级在校生两个班87人。
(≡)课程体系
本专业教学团队通过对青岛地区的海洋化工企业调研,确定海洋化工技术专业毕业生首次就业的职业岗位是海洋化工工艺运行控制岗、海洋化工生产装置操作与维护岗、原料及产品质量控制岗,发展岗位是基层生产技术及管理岗。根据对海洋化工行业职业岗位和典型工作任务的分析如下进而确定海洋化工技术专业职业能力,设计人才培养方案、重构以“任务驱动、过程导向、理实一体”的课程体系。
典型工作任务及职业能力、课程开设分析表:
5
4业岗位
典型工作任务
职业能力
对应课程
流体输送与传热设备操作与维护
化工原理
专业
海洋化工生产装置
盐化工生产设备操作与维护、海水淡化
反应过程设备操作与维护
化工设备机械基础
能力岗位分析
操作维护
生产装置操作与维护、海藻化工生产操
传质分离设备操作与维护
化工安全与环保
(外操)
作与维护
设备异常及故障诊断与排除
安全设施使用
化工单元操作实训海洋
化工教学实习
叶念琛三部曲数据管理系统
海洋化工工艺运行操作控制(内操)
盐化工生产工艺运行操作控制、海水淡化工艺运行操作控制、海藻化工生产工艺运行操作控制
化工仪表控制和操作
化工工艺识图与绘图
反应过程运行控制能力
流体输送与传热过程运行控制
传质与分离过程运行控制
牛.产异常及事故诊断与排除
化工识图与绘图
传质分离技术
化工仪表与自动控
制技术
海藻化学与工艺学
海洋化工生产技术
海水淡化技术
海洋化工综合实训
海洋化工原料产品质量控制(检验)
原材料质量控制、生产过程质量控制、产品质量控制
常规化学分析
卤水理化性能测定
纯碱产品性能测定
氯碱产品性能测定
海藻产品性能测定
分析化学
海洋化工产品检验技术
化学基本技能实训
分析化学实训
海洋化工市场营销
两碱化工、海藻化工等海洋化工产品营销
海洋化工产品的理化性能
海洋化工产品的用途
营销知识与技巧
无机化学
有机化学
海洋化学
化学品市场营销
团队合作能力
思想政治课
社会主义探索阶段
人际交往能力
职业指导课
延迁能力岗位
基层生产
工艺方案组织执行、开停车方案制订、生
语言表达能力
基层管理能力
公共外语
专业英语
技术管理
产工艺优化、基层管理
专业外语能力
查阅资料能力
心理健康课
阅读与写作
工艺衡算能力
计算机文化基础
工艺创新能力
普通话
社团活动
社会实践
拓展课
(四)创新创业教育
本专业结合专业特点,积极开展创新创业教育。
1)鼓励教师对课程内容进行创新创业性教学的改造、组织和研究。重构教学课程内容,引入海洋新能源、海洋新材料、海洋化工产业发展动向、新产品、新工艺等与课程相关的前沿热点问题及其进展,增加问题研讨的科学性、先进性和实用性。
2)结合课改工作,促进教师创新创业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建立以“以学生学习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开展问题导向式、讨论式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实现创新性教学方式。加强对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的保护与引导。
3)开设系列创新创业素质课程,在专业课程体系中注入更多的创新与创业要素。开设《洗衣液生产性实训》、《食品农残检测》等创业类社团课程。
三、培养条件
(一)教学经费投入与教学设备
本专业近年来投入500多万元用于校内实训条件改善,目前建有基本技能实训室、分析检测实训室、谱分析实训室、有机合成实训室、化工单元操作实训室、化工仿真实训室、化工总控实训室、化工仪表与自动控制实训室和绿化工生产车间,用于培养学生的技能及职业技能鉴定,为中小企业提供技术支持。
(二)实训基地
本专业校外与大型国有和上市企业、科研院所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满足本专业学生校外顶岗实习要求,实现了实习就业一体化,为区域海洋化工行业培养、输送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教师队伍
本专业拥有较强的师资力量,现有专任教师15人,其中高级工程师5人,教授2人,副教授3人,高级职称教师的比例为60加硕士7人,博士2人;专任教师中2人获高级技师职业资格证书、4人获得技师职业资格证书。6名教师从企业引进,具有多年的化工企业一线工作经验。4名教师进行了为期半年的脱产企业研修,具有半年以上企业工作经历的教师占67
除校内专任教师外,本专业还从合作企业聘用了行业企业专家、技术骨干、山东省首席技师等IO人作为兼职教师,承担本专业的核心课程主讲及校外顶岗实习指导工作。
(四)现代教育技术应用
本专业教学团队积极推进现代教学技术,《化工分离技术》、《化工产品检验技术》、《化工生产技术》等专业课程尝试教学信息化,利用国家专业资源库资源、精品课程网站资源、及多媒体动画、图片、视频等资源,在保证校园网络畅通、教室多媒体设备齐全的前提下,引导学生正确使用计算机和手机,构建出一个多元开放的教学环境。
利用校园网、专业课程网站等,引导学生利用国家专业资源库平台和课程网站平台,积极开展“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探索翻转课堂教学,减少课堂讲授,增加讨论,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四、培养机制与特
本专业积极实践海洋化工专业“三段两化一贯式”人才培养模式。
1.工学结合,实行“三段”培养
依托良好的校企合作关系,实行“三段”人才培养。通识教育、专业基础教育一年半,由学院组织专业教师实施。专业核心教育、订单培养一年,由校企双方联合开展,在合作企业与学生双向选择的基础上,将所有学生编排到由企业冠名的实习就业“意向班”,以“意向班”的形式进行校企合作培养,专兼教师联合授课,为学生进入真实生产岗位奠定基础。企业顶岗实习半年,校企双方共同管理,以企业为主,学院为辅。
2.校企合作,实现“两化”管理
顶岗实习实行课程化管理,由企业指导教师组织过程管理与考核,专业指导教师进行全程监控,阶段考核。实现了专业与产业、课程与岗位的对接。由于校企合作、联合培养,学生的基础知识扎实、学习能力强、职业素养高,顶岗实习后大部分学生能够与企业签订就业协议。实现了实习就业一体化。
3.全员育人,实践“一贯式”指导
为更好地贯彻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现代教育理念,更好地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和人才培养目标的转变,实践专业导师一贯式全面指导,专业导师不仅要指导学生的学习、生活,还要指导他们的社会实践、顶岗实习及就业创业。
全体专业教师都参与育人,都担任导师,学生以小组或宿舍为单位,每个导师负责一个或几个小组或宿舍,学生从入学到毕业,从课上到课下,从社会实践到顶岗实习,全程由固定导师跟踪指导。
导师一贯式指导促进教师关注学生,密切师生关系,并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实现了“一对一”指导。
五、培养质量
海洋化工技术专业目前拥有两届毕业生,3g认证2020年送走首届毕业生81人,毕业生就业率100%,其中统一安排对口就业63人,就业专业对口率78%2022年第二届毕业生58人,毕业生就业率100%,其中统一安排对口就业37人,就业专业对口率64%
多西环素大部分学生提前经过双向选择,被合作企业提前预定,基本实现了实习就业一体化。各企业对毕业生评价优良。
本专业虽然设置较晚,但是同行认可度较高,在校生规模最大,为高职石化生产技术类专业委员会海洋化工组组长单位。
六、毕业生就业创业
本专业积极拓展市场,提升毕业生就业创业质量。
1.重心前置,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本专业紧跟蓝经济重大战略部署,紧贴人才需求,培养专业技能人才。实施与大企业合作战略。加强校企合作,与海湾集团、万华化学、中国石化等知名企业达成建立合作关系,确保毕业生在离校前都能参加半年的顶岗实习,使毕业生在企业能干得好、留得住。
2.强化措施,完善就业指导体系
本专业全体教师全员参与就业指导工作,以“导师制”的形式将学生落实到人。实施职业指导全员、全程、全方位“三全育人”,把职业指导融入“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工作中。实施就业数据日报、周报,实施目标责任制,开展就业工作考核。冬、夏季开展用人单位回访和毕业生跟踪调查。
3.积极推动,以创业带动就业
构建以课程为核心,以讲座、咨询、校园活动为外延的立体化指导服务体系。开设《大学生就业指导》(必修)、《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选修)、《创业基础》(选修)课程,纳入学分管理。组织本专业学生参加各级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大力宣传就业形势政策和就业创业典型事迹,组织学生参加“创业者说”、“校友讲堂”等系列讲座,营造积极、向上、主动的就业创业氛围。为学生提供横向转岗、择业的可能,拓展就业的领域与宽度。

本文发布于:2023-07-08 05:11:4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xueshu/18599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专业   化工   海洋   学生   技术   就业   生产   企业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369专利查询检索平台 豫ICP备2021025688号-2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