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培养方案优选范文5篇

阅读: 评论:0

人才培养方案优选范文5篇
           
为了确保活动能无误进行,时常需要预先开展活动方案准备工作,活动方案是整场活动的战略,可以为活动指明方向。那么该如何写活动方案呢?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人才培养方案优选范文,希望大家喜欢。    人才培养方案优选范文1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根据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经济发展需要,面向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培养知识、能力、素质全面协调发展,系统掌握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具备进一步提高学历层次和自主学习新知识的能力,具有创新创业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可在城市地铁、隧道、地下停车场、地下商业设施、地下综合管廊、人防工程等城市地下空间开发领域从事勘察、规划、设计、施工和管理等部门从事工程技术、管理等工作。
    二、毕业生应具有的知识、能力、素质
    1.具有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质、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工程职业道德。
    2.具有从事城市地下空间工程所需的相关数学、自然科学及相关土木工程基础知识,并能分析地下空间领域的复杂问题,且能够获得有效结论。
    3.扎实掌握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
    4.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科学理论和技术手段进行城市地下空间规划、地下建筑设计、岩土工程勘察、地下建筑结构设计、地下工程施工的能力。
    5.具有对于城市地下空间工程问题进行系统识别、表达、分析和解决的能力,包括设计实验、分析与解释数据,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米国内库勒夫数    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阅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了解地下工程的前沿发展现状和趋势。
    7.了解与本专业相关的职业及行业的政策、法律、法规。
数码相机如何选择
    8.能够理解和评价针对地下空间领域复杂问题的工程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
响。
    9.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较强的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以及在团队中发挥作用的能力。
    10.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
    11.能够就地下空间领域复杂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并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12.具有创新创业意识和进取精神,能够通过终身学习不断扩展知识领域,提升综合能力。
    三、学制与学位
    标准学制:四年 修业年限:三至八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n-二甲基亚硝胺    四、主干学科
    力学、土木工程
    五、主要课程
    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土质学与土力学、岩体力学与工程、基础工程、土木工程材料、建筑设计基础、城市地下空间规划、地下建筑设计1、岩土工程勘察、地下建筑结构、地下工程施工、隧道工程、地下工程测试与监测等。
三个一切
    六、主要实践环节
    认识实习、测量实习、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地下建筑结构课程设计、基础工程课程设计、隧道工程课程设计、地下工程施工课程设计、岩土工程综合课程设计、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等。
    人才培养方案优选范文2
    一、专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是为了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拥有深厚宽广的理论基础、系统全面的民航运输管理专业知识、热爱民航事业的航空商务和运输产品设计工程师、航空运输产品营销策划
师、航空运输生产运行调度工程师,能在国家及省、市的民航运输管理部门、民航运输企事业单位等从事民航运输组织、生产、经营、指挥、商务营运、现场运行管理与企业经营管理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二、专业的性质
    对于我们民航运输管理专业的人来说,更应该意识到,由于我们专业未来可从事的行业很多,所以需要我们对自己的准确定位,并通过自己的努力达到心中的“乌托邦”职业方向。二专业的就业对每个二专业同学的要求都很高,不仅需要我们对民  安全第一网
航知识、民航系统有全面、系统的了解,还需要我们对此如数家珍,这样才能在未来的就业中构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让自己能更快的到适合自己的工作。注重语言能力,交际能力,以及和客户打交道的能力。同时需要我们了解一定的心理学知识,更好的摸清客户的心理。

本文发布于:2023-07-08 04:50:4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xueshu/18591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工程   能力   空间   城市   专业   管理   知识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369专利查询检索平台 豫ICP备2021025688号-2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