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两年制)

阅读: 评论:0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
(两年制高职)
结合国家职业教育政策和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常态以及我院课程改革行动计划制订2021级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办学宗旨,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促进就业为目的,以培养综合职业能力为核心,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模式改革,实施“学教做合一”的人才培养模式,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实现“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的人才培养目标。
二、基本原则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应面向三个需求,以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为目标,以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为主线,科学设计人才培养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根据区域经济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国家新型产业政策的变化,确定专业定位。
(一)贯彻职教政策。2014年,国家召开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落实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各项部署,推动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各专业要依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六部委联合发布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教育部发布的《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教育厅发布的《山东省职业院校基本工作规范》文件要求,做好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工作。
(二)突出学生主体。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职业成长的根本宗旨出发,面向未来职业生涯,科学研究确定人才培养的目标、规格。
(三)依托行业企业。体现国内外产业、行业职业资格和职业能力认证标准,确定专业教学目标。
(四)加大实践学时比例。强调基础课程及实训、实习教学的系统化建设,实践学时比率占总学时比率要达到60%以上,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由简单到复杂的工作任务安排课程序列。完善顶岗实习标准,优化顶岗实习、社会实践课程教学体系,搭建校企合作工学交替、顶岗实习平台。
(五)设立创新、创意、创业课程。注意培养学生的三创能力和意识,在专业课中,设计开设创新、创意类课程,在公共选修课中增加“三创”课程。卷盘
(六)各专业大类都要有学分互换的课程,可实施“以证、以赛”,体现“课证融合、课赛融通”。
(七)体现课改工作。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应吸取三年来课改成果,同时积极推进我校信息化教学建设。
(八)推进教学改革。倡导不同生源类型学生实施分类教学和小班化(一个自然班)教学,合理设置课程和教学安排。提倡“多师同堂”协同教学及“1+N”教学内容与方法改革,构建“互联网+”翻转课堂新模式。加强微课程开发,建设微课程资源库。
三、学制及学分分配卵磷脂小体
学制两年。
(一)学分计算方法
教学学时:A类课每16学时为1学分,B类课每18学时为1学分,C类课每20学时为1学分,学时学分国家有规定者,从其规定。毕业实习(顶岗实习)一般在第二学年冬季学期开始至毕业之前进行(结合专业特点,也可自行安排);毕业实习(顶岗实习)时间,累计不超过三特医院6个月,毕业实习(顶岗实习)时间每天不超过8小时。毕业实习(顶岗实习)安排须严格遵守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进度。
(二)学时与学分结构
根据《山东省职业院校基本工作规范》规定,三年制大专总学时2800-3300,二年制大专总学时2000左右,各专业在校课程总学分控制在100120学分之间,必修课不少于80学分。其中:
基础素质(公共)课20学分左右,专业基础课不少于10学分,专业核心课不少于30学分,拓展课不少于10学分(其中专业选修课6学分以上、公共选修课4学分,素质提升(平台)课不少于10学分,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20学分。专业课学分可以根据专业特点,合理调整、安排。我学会了画画
四、教学计划安排
(一)本专业各类别课程学时学分分配汇总表,参见模板附表1
(二)基础素质(公共)课教学计划,参见模板附表2制定。
(三)专业基础课教学计划,参见模板附表3男生女生金版文章制定。
(四)专业核心课教学计划,参见模板附表4制定。
(五)拓展类课教学计划,参见模板附表5.15.2制定,其中专业选修课由教研室根据专业特点设置课程模块供学生自主选修。
公共选修课程可从公共教学部提供的公共选修课、尔雅通识课等课程类目中由专业教研室选择推荐给学生选修。
(六)素质提升(平台)课教学计划,参见模板附表6制定。
(七)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教学计划,参见模板附表7制定。
(八)几个注意的问题
1.学生毕业实习(顶岗实习)期间,可以与毕业设计等环节结合。必须取得工作经历证书,参加毕业答辩后,取得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相应学分。
2.参加市级以上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教育主管部门,以及其他政府职能部门组织的各项技能大赛获奖者,持获奖证书及相关文件,可以折算素质提升课程学分(以赛、以证课程互换学分的除外),最多不超过6学分(市级第一、二、三名分别为432学分;省级第一、二、三名分别为543学分;国家级第一、二、三名分别为654学分;其他奖项为1学分);参加实习、实训、社会实践活动的工作经历,合计不少于24周,可取得工作经历证书,取得工作经历证书可折算综合素质类课程1个学分。参加教指委、企业、行业协会组织的技能大赛获奖者可以参照市级获奖执行,相同级别不重复计分。其他类型的技能证书可参照执行。
3.素质提升课程学分依照《素质提升课程评定指标体系》执行。
五、毕业条件
学生德智体各方面合格方可毕业。
(一)德
学生思想品德和行为操行鉴定合格。由学生处、二级学院,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和操行进行鉴定。
(二)智
1.学业成绩:学生必需修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规定的课程,完成学业,取得相应学分。
2.职业(资格)证书要求:根据专业特点至少取得1项国家认可的中级及以上(或相应等级)的职业资格证书;由于行业或专业的特点不能满足本项要求的,也应作出一定的要求。
3.取得工作经历证书。
福建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三)体育
体育达标。体质健康测试达标成绩在50分以上(含50分)。按照《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修订)》测试的成绩达不到50分者按结业或肄业处理。符合免测条件、按规定提
交免测申请并获得批准者不受本条毕业资格的限制。具体由公共教学部组织达标并审定。
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主要内容要求
第一部分专业介绍与人才培养方案说明
该部分主要介绍专业(方向)名称、招生代码、学制、学习方式、招生对象等情况。介绍专业背景和专业发展历程与特。以及对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调研、制订、审核、论证情况和设计理念。
第二部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概括表述本专业面向的区域、行业,培养的专业岗位技能,适应社会需要的技高品端人才。
第三部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模式
第四部分人才培养规格及知识、能力、态度目标
从整体上说明专业培养的内容、培养过程、培养方式,明确培养要达到的目标规格。
第五部分课程设置及教学计划
具体说明专业所开设的课程、课程性质、总学时、总学分、教学周数以及课程开设的时间顺序、周教学时数、考核和成绩等成,形成专业教学计划。
第六部分毕业条件
修完规定课程,成绩合格,修够的学分数,以及获取的职业资格证书、基本能力证书、工作经历证书、体质健康测试成绩、德育等达到毕业要求的条件。
第七部分专业教学资源
说明本专业教学开展所需要的各种资源配置情况,包括师资、校内实训条件、校外实习基地建设情况等。
第八部分教学运行管理
整体上介绍本专业教学运行的基本要求和原则,教学管理和学业管理原则和具体事项。
第九部分专业评价
通过分析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专业社会服务能力、学生满意度、毕业生就业与社会声誉等方面,对专业人才培养状况做简要评价。
第十部分说明
对于实践教学学时、基础素质(公共)课学时要求、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内容、课程类别、部分课程的组织实施等问题进行相关说明。
第十一部分核心课程内容简介
各门主要课程的基本情况介绍,包括课程名称、课程性质、设计思路、主讲教师、教材、课程教学目标、与相关课程的关系等。
第十二部分评审情况
本部分是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进行审核、论证的情况介绍,企业行业专家提出评审意见。

本文发布于:2023-07-08 04:48:1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xueshu/18591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专业   课程   学分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369专利查询检索平台 豫ICP备2021025688号-2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