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指导意见

阅读: 评论:0

制(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指导意见
人才培养方案是人才培养的总体设计和实施蓝图,是教育教学的纲领性文件,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规格和质量的重要保证,是学校组织一切教学活动和从事教学管理的主要依据,是学校的教学思想和教学理念的集中体现。人才培养方案具有相对稳定性,同时又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适时进行调整修订。经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研究,确定普宁职业技术学校制(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指导意见如下:
一、制(修)订依据
1.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20]8号)。
2.教育部人社部财政部《关于实施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的意见》(教职成[2015]9号)。
3.专业人才需求调研报告。
二、指导思想
坚持以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教育部有关文件的精神,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质量为核心,以改革创新为动力”的办学思想,加强校企之间的深度合作,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以深化办学模式、培养模式、教学模式和评价模式改革为重点,以推进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为核心,构建具有地方专业特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
三、基本原则
(1)人才培养方案制订必须与行业、企业合作,以行业、企业全面调研为基础,全面、准确把握本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岗位和岗位,针对岗位对知识、能力和素质的要求,增强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活动的岗位针对性和适应性,适当考虑岗位相关性和迁移性,使毕业生能够较快适应岗位要求,并具有一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卫星电视接收卡
(2)人才培养方案制订必须努力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把工学结合作为重要切入点,探索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等有利于增强学生能力的教学模式,教学过程注重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抓好课程实训、校内综合实训、顶岗实习三个关键环节,全
面推进“教、学、做”一体化课程教学模式。
(3)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任职要求,参照相关行业、职业资格标准,根据专业自身特,以基于工作过程的典型任务构建课程体系,实施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的双证或多证书制度,并把双证或多证书制度纳入到人才培养方案中。
(4)人才培养方案制订要全面把握中职学生的特点,适应学生的学习方式,既要明确本专业人才培养规格,又要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着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5)各专业部充分发挥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作用,紧紧围绕人才培养总体目标制(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坚持统一性与灵活性相结合,各专业可根据自身特点,发挥优势和特长,制定出各自有特的人才培养方案。
四、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基本步骤
1.社会需求调研分析
认真进行人才的社会需求调研分析。主要分析有:(1)目前人才市场供需情况,包括技术
7900gtx职业工种的供求,学生对专业认可度,实际胜任者的数量等;(2)评估未来3至5年的供需趋向;(3)有关职业岗位的性质、职责、内涵、条件、环境、待遇等资料;(4)目前专业课程设置及课程内涵是否与市场需求相一致。
2.职业岗位()分析
职业岗位()分析是人才市场分析的自然延伸,为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定位,以及教材教法的选编提供依据。主要包括:(1)职业分析;(2)职责分析;(3)典型工作任务分析。
3.学习领域确定
在综合能力与专项能力的基础上划分教学单元,或将工作过程的职责归类提取转换为学习领域。按照职责不冲突的原则将完成工作过程所需的职责分类转化为教学目标的能力要求,并按照能力不重复的原则将这些要求确定为若干个学习领域。
4.学习情境设计
针对学习领域具体的能力要求将完成教学目标的学习内容重构组合,将理论知识和技能要求穿插在一起,选择合适的载体将学习领域分为若干个学习情境。根据确定的学习领域和学习情境,按照认知规律和能力递增的原则合理安排学习领域和学习情境的顺序,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体现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为一体的课程体系。
五、框架结构
(一)专业名称
(二)招生对象及学制
(三)人才培养目标
1、能力目标
成像设计
2、知识目标
3、素质要求
(四)职业范围
(五)毕业标准
(六)职业资格证书
(七)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
(八)专业课程体系
1、课程结构
2、主干课程描述
3、实践教学
4、职业道德与职业核心能力培养
(九)培养模式及教学进程
1、人才培养模式
2、教学模式
3、考核与评价农业劳动生产率
4、教学进程安排表(包括:教学环节总学时分配表、课程设置与教学时间分配表、实践教学分配表)
(十)教学条件要求
1、师资条件与要求
2、实践教学条件与要求(包括: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训基地)
(十一)编制说明
六、相关要求
(一)课程体系
1.课程体系构建。深入分析各专业面向的就业岗位环境、岗位职责、岗位所需能力、任职资格等,逆向分解为培养对象所具有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确定培养目标与规格;依据工
作过程或工作流程完成典型工作任务分析,归纳为行动领域,根据职业成长及认识规律整合重构行动领域,转换为学习领域,设置课程门类,完成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开发。
2.开设课程数量。公共文化基础课程统一开设6门;职业能力课程开设10~15门,其中包含职业技能实训课和顶岗实习等;职业拓展课程开设3-5门。
3.课程描述。文化基础课程和职业拓展课程以文字形式进行描述,职业能力课程以图表形式进行描述。主要描述教学内容及要求、考核项目及要求和参考学时。顶岗实习与其他课程一样进行描述并进行教学设计。
(二)培养进程
1.教学周数。每学期总教学周数按21周计算,三年共126周。
2.学时安排。
网上订书(1)课内总学时控制在35003600之间,包括校内外的入学教育、集中实践、顶岗实习等。
(2)顶岗实习不少于半年。
(3)校内外的集中综合实践课程,每周按30学时计算总课时。
3.学分计算。学分设定标准以授课(实践)学时数(或周数)为主要依据。
(1)顶岗实习和集中实践课程按照每周30个学时为1学分计,其他课程按照17~20学时1学分计。
(2)学分的最小计量单元为0.5学分。
(3)总学分在160学分左右。
(四)考核评价
1.考核方式多元化,体现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全面考核和学生能力考核。在理论考核中要体现实践要求,在实践操作考试中应注意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把握。
双面英雄
2.在顶岗实习的考核中加入否决项,以约束学生的顶岗实习过程,考核应以企业为主。
七、说明
1.在人才培养方案制订工作中,各专业部要在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聘请行业、企业专家、技术人员参与,要组织人员进行广泛的社会调研,充分论证,并提供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论证记录。
2.在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时,大胆进行教学改革的探讨,根据职业教育的特点,改革教学模式。
3.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完成后,经专业部教学部长审核签字报教务处,经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讨论审议,学校分管教学副校长审批签字后执行。
4.本意见自发布之日起执行。

本文发布于:2023-07-08 04:32:1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xueshu/18584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教学   课程   能力   职业   专业   学习   要求   方案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369专利查询检索平台 豫ICP备2021025688号-2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