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意见

阅读: 评论:0

When you no longer worry about yesterday, it is when you begin to live happily.悉心整理 祝您一臂之力(WORD文档/A4打印/可编辑/页眉可删)
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意见
  人才培养方案是实现专业培养目标、安排教学内容、组织教学活动的总体设计和实施计划,是实施人才培养工作的纲领性文件,反映了学校在人才培养工作上的指导思想和整体思路。认真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对规范人才培养过程、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实现人才培养目标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了做好我院20__级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工作,现提出如下原则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和落实教育部《关于制定高职高专教育专业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教高[20__]2号)、《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__]16号)、《国家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规划(20__-20__)》、《江苏省中长期教育改革
时尚前沿
和发展规划纲要(20__-20__)》、《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十二五专业建设规划(20__-20__)》等文件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走产学结合的发展道路,大力推进校企合作,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突出以学生为本的素质教育、职业技能教育和终身教育理念,以适应新形势发展对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要求,制定出具有针对性、灵活性和开放性,彰显高职特点及我院特的人才培养方案,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较强专业技能和较强社会适应能力的高端技能型人才。
  1
  二、基本原则
爱与恨的千古愁>保健食品良好生产规范
  人才培养方案在总体上要遵循高职教育规律和职业成长规律,坚持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原则,优化课程体系,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的培养。
  1.体现校企合作的办学理念
  紧跟人才需求市场动态,以社会需求为依据,准专业办学定位,明确人才培养规格,参照职业岗位技能要求,与行业企业合作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探索建立校中厂、厂,引导行业、企业参与专业课程和教学资源的开发。
  2.突出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贯彻四个嵌入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体现教学与生产相结合,学习与工作相结合,突出各专业人才培养的特。
  3.构建能力核心的职业课程体系
  充分调研、明确岗位能力要求,结合《课程标准化建设方案》合理构建专业课程体系,重视学生职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的培养,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养成。
  4.完善适应行业的双证书制度
  要对学生取得与专业核心能力密切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提出要求,引入行业、企业技术标准,证书要求与技术发展相适应,完善学历证书+职业资格证书的双证书制度。
  5.加强教、学、做 一体的教学模式改革
  继续推行任务驱动、项目导向、订单培养、工学交替等教学做 2
  一体的教学模式改革,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方面进行探索和实践,重点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将素质教育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
刘子蔚
  三、方案具体要求
p2p流媒体  1.课程类别
物理隔离卡  (1)课程分必修课和选修课。
  (2)必修课分为通识课程(含实践环节)、专业基础课程(含实践环节)和专业主干课程(含实践环节)。
  (3)选修课分为人文素质课程、专业拓展课程。
  2.学时与教学周要求
  (1)方案总课时原则上不超过2700课时,实践教学环节课时应不低于总课时的50%,其中生产性实习应占到80%。
  (2)每门课程原则上不超过90学时。
  (3)周学时原则上安排在20~24学时范围内(含选修课),第一、二学期课时可适当增加。
  (4)前4学期每学期教学周数为19周(一般15周理论教学周+4周整周实践周),第五学期教学周数为10周,由于各专业具体情况不同,在满足每学期总教学周数的情况下,各专业可以合理自行设置,但要尽量避免学生每学期后几周课时数过少或没课的情况发生。
  3.学分计算
  (1)方案总学分原则上限定140-150学分之间(含选修课)。 3
  (2)入学教育与军训、公益劳动、毕业设计(论文)、顶岗实习每周以1学分计算。

本文发布于:2023-07-08 04:25:3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xueshu/18582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专业   能力   职业   教学   教育   方案   课程   要求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369专利查询检索平台 豫ICP备2021025688号-2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