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应用文写作教学双训模式与实践

阅读: 评论:0

应用文写作教学双训模式与实践
精品文档,仅供参考
水杨醛应用文写作教学双训模式与实践
一、应用文写作课程教学现状和存在问题
应用文写作课程是针对高职院校学生开设的一门应用范围广、综合性、实践性极强的通识必修课,其重要性自不待言。但是,应用文写作的教学情况却不容乐观,“教师不好教,学生不好学,教无效,学无用”,较多学生认为课程枯燥沉闷,往往存在“一看就会,一写就错”的情况,学习效果不尽人意。
中国移动北京公司网上营业厅(一)学情分析
科学家小时候的故事
1.学生写作基础差,对写作有畏难情绪,尤其是对党政机关公文的写作,平时就对其关注度不高,加上公文写作本身确实具有相当难度,影响课程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技能的训练。
2.课程本身专业性、理论性都较强,按照章节教学的传统方
法使课程比较枯燥,学生对课程持抵制态度,课程学习的逐步推进着实不易。3.开设该门课程的学生大
多为大三毕业生,平时实习、专升本、求职或者兼职所占时间较长,导致课程的后期出勤率不高,任务难以按时完成。从应用文写作课现有的教学现状来看,由于以上诸多因素,特别是随着手机媒体参与到课堂中来,学生的抬头率直线下降,对于“写”的训练很不重视,学生学好这门课难度较大。
(二)教材编排
目前关于应用文写作的教材可谓是汗牛充栋,编著众多,不仅良莠不齐,而且难易程度不一,很难实现教与学的良性互动。1.现有应用文写作教材虽然繁多,但究其编排体例结构,大多是相同类型的文种组成单元,单元下面是一个一个的章节,教学内容和教材体系一般是横向的按文体类别编目,逻辑关系松散。2.章节下面的内容编排,基本是“例文+基础知识介绍+模板写作+技能训练”的套路。这样“保险”的编排体例结构,中规中矩,知识点完备,条理清晰,但是,
满满的套路让人觉得其面目可憎,难怪学生拿到教材,觉得翻不下去,更学不进去了。3.教材的更新换代迟缓,缺乏与时俱进。尤其是选择的例文年代久远,信息陈旧,远离学生生活实际,读来晦涩难懂,味同嚼蜡。笔者发现市面上在售的新编教材,在阐释党政机关公文的格式时,依然采用《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的相关规定,而2012年7月1日起《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已经正式实施,同时也意味着旧办法已经废止。新编教材如此做法,其更新的滞后性由此可见一斑。
(三)教师授课
1.与教材编排体例相一致,教师授课也基本上按照其设置的顺序脉络展开教学:讲述基础知识———例文———模板写作———点评总结,依赖于教材设置的脉络,虽然没有错误,但是却了然无趣。汽车板材
2.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手段陈旧,教师满堂灌,照本宣科,为完成教学任务而教,学生感觉来不来课堂都无所谓,看完教材即可获得课堂上教授的知识,课叶坚颖
堂上学生缺乏期待,更谈不上惊喜。3.考核方法单一,一张试卷定终身,期末终结性考核所占比重过大,而过程性考核不仅所占比重不高,而且细化也不够。
二、双训模式的可行性
众所周知,应用文写作课程是一门注重应用的课程,教学过程中培养的是一种写作的能力,而这种能力的获得仅靠知识的传授是不够的,它必须通过实践教学的环节,才能使知识转化为能力。因此,实践活动是课堂知识的检验和补充,同时又是把理论知识转化为工作能力的最有效途径和最终目的。体现在应用文写作教学中,就是要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注重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结合,把相对枯燥的应用文写作知识从课堂里解放出来,使学习知识成为一种兴趣、一种享受,而不再是沉重的负担。双训教学模式为实现这种教学目的提供了可能,它是着眼于应用文写作“写”和“说”双线并行的训练,通过对同一题、同一事件进行不同深度的认识和表达,启发学生
我不喜欢有风的日子

本文发布于:2023-07-08 04:00:2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xueshu/18576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教学   学生   写作   课程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369专利查询检索平台 豫ICP备2021025688号-2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