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都足够高,那水桶才能盛满水。其二,只要这个水桶里有一块不够高度,水桶里的水就不可能是满的。
演变一:一个水桶的储水量,还取决于水桶的直径大小
每个企业都是不同的一个水桶,因此,水桶的大小也不可能完全一致。直径大的水桶,其储水量自然要大于其它水桶。也就是说,一个企业在进入市场之初,他的起步也是不完全一样的,有的基础扎实,有的基础局促,有的资源面广,有的资源面窄,这都对企业的最初的发展起到关键的作用。
演变二:在每块木板都相同的情况下,水桶的储水量还取决于水桶的形状
学过物理的人都知道,在周长相同的条件下,圆形的面积大于方形的面积。因此圆形水桶是所有形状的水桶中储水量最大的,它强调组织结构的运作协调性和向心力,围绕一个圆心,形成一个最适合自己的圆。
因此,从做企业来说,企业的每一块资源都要围绕一个核心,每一个部门都要围绕这个核心目标而用力,作为总经理来说,偏颇任何一个部门都会对水桶的最后储水量带来影响。
有一句话说得好,结构决定力量,结构也决定着水桶储水量。
4.“反木桶原理”:木桶最长的一根木板决定了其特与优势,在一个小范围内成为制高点;对组织而言,凭借其鲜明的特,就能跳出大集团的游戏规则,独树一帜建立自己的王国。在扬长避短中,把你的业绩建立在自己的优势资源上更合理一些。按照德鲁克(Drucker)的话说,就是“Build your performance on strength, not weakness”。
5.多米诺骨牌效应(Domino Effect ):在一个相互联系的系统中,一个很小的初始能量就可能产生一连串的连锁反应,人们就把它们称为“多米诺骨牌效应”或“多米诺效应”。
第一棵树的砍伐,最后导致了森林的消失;一日的荒废,可能是一生荒废的开始;第一场强权战争的出现,可能是使整个世界文明化为灰烬的力量。这些预言或许有些危言耸听,但是在未来我们可能不得不承认它们的准确性,或许我们惟一难以预见的是从第一块骨牌到最后一块骨牌的传递过程会有多久。
有些可预见的事件最终出现要经历一个世纪或者两个世纪的漫长时间,但它的变化已经从我们没有注意到的地方开始了。 成功推倒340多万张骨牌,一举打破了此前由荷兰人保持的297万张的世界纪录。从电视画面可看出,骨牌瞬间依次倒下的场面蔚为壮观,其间显示的图案丰富多彩,令人惊叹,其中蕴含着一定的科学道理。 “多米诺骨牌效应”,该效应产生的能量是十分巨大的。这种效应的物理道理是:骨牌竖着时,重心较高,倒下时重心
下降,倒下过程中,将其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它倒在第二张牌上,这个动能就转移到第二张牌上,第二张牌将第一张牌转移来的动能和自已倒下过程中由本身具有的重力势能转化来的动能之和,再传到第三张牌上......所以每张牌倒下的时候,具有的动能都比前一块牌大,因此它们的速度一个比一个快,也就是说,它们依次推倒的能量一个比一个大。
6.霍桑效应(Hawthorne effect):心理学上的一种实验者效应。20世纪20-30年代,美国研究人员在芝加哥西方电力公司霍桑工厂进行的工作条件、社会因素和生产效益关系实验中发现了实验者效应,称霍桑效应。
实验的第一阶段是从1924年11月开始的工作条件和生产效益的关系,设为实验组和控制组。结果不管增加或控制照明度,实验组产量都上升,而且照明度不变的控制组产量也增加。另外,又试验了工资报酬、工作休息时间、每日工作长度和每周工作天数等因素,也看不出这些工作条件对生产效益有何直接影响。第二阶段的试验是由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梅奥领导的,着重研究社会因素与生产效率的关系,结果发现生产效率的提高主要是由于被实验者在精神方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参加试验的工人被置于专门的实验室并由研究人员领导,其社会状况发生了变化,受到各方面的关注,从而形成了参与试验的感觉,觉得自己是公司中重要的一部分,从而使工人从社会角度方面被激励,促进产量上升。
这个效应告诉我们,当同学或自己受到公众的关注或注视时,学习和交往的效率就会大大增加。因此,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学会与他人友好相处,明白什么样的行为才是同学和老师所接受和赞赏的,我们只有在生活和学习中不断地增加自己的良好行为,才可能受到更多人的关注和赞赏,也才可能让我们的学习不断进步,充满自信!
7.虚假同感偏差(false consensus bias) 我们通常都会相信,我们的爱好与大多数人是一样的。如果你喜欢玩电脑游戏,那么就有可能高估喜欢电脑游戏的人数。你也通常会高估给自己喜欢的同学投票的人数,高估自己在体中的威信与领导能力等等。你的这种高估与你的行为及态度有相同特点的人数的倾向性就叫做“虚假同感偏差”。煤矿防爆绞车
有些因素会影响你的这种虚假同感偏差强度:
(1)当外部的归因强于内部归因时; (2)当前的行为或事件对某人非常重要时;
(3)当你对自己的观点非常确定或坚信时; (4)当你的地位或正常生活和学习受到某种威胁时;
(5)当涉及到某种积极的品质或个性时; (6)当你将其他人看成与自己是相似时。
8.蝴蝶效应在混沌学中也常出现,又被称作非线性。对于这个效应最常见的阐述是:“一只
蝴蝶在巴西轻拍翅膀,可以导致一个月后德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这句话的来源,是这位气象学家制作了一个电脑程序,这个可以模拟气候的变化,并用图像来表示。最后他发现,图像是混沌的,而且十分像一只蝴蝶张开的双翅,因而他形象地将这一图形以“蝴蝶扇动翅膀”的方式进行阐释,于是便有了上述的说法。
蝴蝶效应在社会学界用来说明:一个坏的微小的机制,如果不加以及时地引导、调节,会给社会带来非常大的危害,戏称为“龙卷风”或“风暴”;一个好的微小的机制,只要正确指引,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将会产生轰动效应,或称为“革命”。 蝴蝶效应通常用于天气、股票市场等在一定时段难以预测的比较复杂的系统中。
此效应说明,事物发展的结果,对初始条件具有极为敏感的依赖性,初始条件的极小偏差,将会引起结果的极大差异。
9.小世界定律(六度分割理论):是一个数学领域的猜想,名为Six Degrees of Separation,理论指出:世界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大,碰见认识的人比我们想象的要容易。你和任何一个陌生人之间所间隔的人不会超过六个,也就是说,最多通过六个人你就能够认识任何一个陌生人。这就是六度分割理论,也叫小世界理论。
这种现象,并不是说任何人与人之间的联系都必须要通过六个层次才会产生联系,而是表达了这样一个重要的概念:任何两位素不相识的人之间,通过一定的,总能够产生必然联系或关系。显然,随着和联系能力的不同,实现个人期望的机遇将产生明显的区别。
10.二八法则,多种解释
1897年,意大利经济学家帕列托在对19世纪英国社会各阶层的财富和收益统计分析时发现:80%的社会财富集中在20%的人手里,而80%的人只拥有社会财富的20%,这就是“二八法则”。“二八法则”反应了一种不平衡性,但它却在社会、经济及生活中无处不在。附:破窗理论等在商品营销中,商家往往会认为所有顾客一样重要;所有生意、每一种产品都必须付出相同的努力,所有机会都必须抓住。而“二八法则”恰恰指出了在原因和结果、投入和产出、努力和报酬之间存在这样一种典型的不平衡现象:80%的成绩,归功于20%的努力;市场上80%64位微处理器的产品可能是20%的企业生产的;20%的顾客可能给商家带来公安海警学院院长80%的利润。遵循“二八法则”的企业在经营和管理中往往能抓住关键的少数顾客,精确定位,加强服务,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八法则”同样适用于我们的生活,如一个人应该选择在几件事上追求卓越,而不必强求在每件事上都有好的表现;锁定少数能完成的人生目标,而
不必追求所有的机会。
11.巴莱多定律(也叫二八定律)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意大利经济学家巴莱多发现的。他认为,在任何一组东西中,最重要的只占其中一小部分,约20%,其余80%尽管是多数,却是次要的,因此又称二八定律。
生活中普遍存在“二八定律”:商家80%的销售额来自20%的商品,80%的业务收入是由20%的客户创造的;在销售公司里,地牢围攻3联机20%的推销员带回80%的新生意,等等;“二八现象”竟如“黄金分割”一样普遍。
12.马特莱法则是国际上一种公认的企业法则,又称“二八法则”。其基本内容如下:
一是“二八管理法则”。企业主要抓好20%的骨干力量的管理,再以20%的少数带动80%的多数员工,以提高企业效率。
二是“二八决策法则”。抓住企业普遍问题中的最关键性的问题进行决策,以达到纲举目张的效应。
三是“二八融资法则”。管理者要将有限的资金投入到经营的重点项目,以此不断优化资金投向,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四是“二八营销法则”。经营者要抓住20%的重点商品与重点用户,渗透营销,牵一发而
动全身。
总之,“二八法则”要求管理者在工作中不能“胡子眉毛一把抓”,而是要抓关键人员、关键环节、关键用户、关键项目、关键岗位。
13.手表定律(Segal's law),又称为两只手表定律、矛盾选择定律。 华北油田只有一块手表,可以知道时间;拥有两块或者两块以上的手表并不能告诉一个人更准确的时间,反而会制造混乱,会让看表的人失去对准确时间的信心。这就是著名的手表定律。深层含义在于:每个人都不能同时挑选两种不同的行为准则或者价值观念,否则他的工作和生活必将陷入混乱。
14.酒与污水定律是管理学上一个有趣的定律,意思是一匙酒倒进一桶污水,得到的是一桶污水;把一匙污水倒进一桶酒里,得到的还是一桶污水。显而易见,污水和酒的比例并不能决定这桶东西的性质,真正起决定作用的就是那一勺污水,只要有它,再多的酒都成了污水。酒与污水定律说明对于坏的组员或东西,要在其开始破坏之前及时处理掉。
15.蘑菇管理定律指的是组织或个人对待新加入者的一种管理心态。因为初学者常常被置于阴暗的角落,不受重视的部门,只是做一些打杂跑腿的工作,有时还会被浇上一头大粪,受
到无端的批评、指责、代人受过,组织或个人任其自生自灭,初学者得不到必要的指导和提携,这种情况与蘑菇的生长情景极为相似。一般在管理机构比较正式的大企业和公司里,这种情况比较多。
16.奥卡姆剃刀定律(Occam's Razor, Ockham'sRazor)又称“奥康的剃刀”。奥卡姆剃刀定律,是由14世纪逻辑学家、圣方济各会修士奥卡姆的威廉(William ofOccam,约1285年至1349年)提出。这个原理称为“如无必要,勿增实体”,即“简单有效原理”。他在《箴言书注》2卷15题说“切勿浪费较多东西去做用较少的东西同样可以做好的事情。”
17.“100-1=0”定律最初来源于一项监狱的职责纪律:不管以前干得多好,如果在众多犯人里逃掉一个,便是永远的失职。在我们看来,这个纪律似乎过于严格了。但从防止罪犯重新危害社会来说,百无一失是极为必要的。后来,这个规定被管理学家们引入到了企业管理和商品营销中(包括服务行业),很快就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流传。
18.250定律是美国著名推销员拉德在商战中总结出的。他认为每一位顾客身后,大体有250名亲朋好友。如果您赢得了一位顾客的好感,就意味着赢得了250个人的好感;反之,如果你得罪了一名顾客,也就意味着得罪了250名顾客。这一定律有力地论证了“顾客就是上帝”的真谛。由此,我们可以得到如下启示:必须认真对待身边的每一个人,因为每一个
人的身后,都有一个相对稳定的、数量不小的体。善待一个人,就像拨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