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金融综述英文

阅读: 评论:0

中国学术界对碳金融的认识与研究进展
Dan WU1  Yong HU2*
1International Business School, Beijing Foreign Studies University, Beijing, 10089, P.R. China
2*Ecological Civilization Research Center, Bei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Beijing 100083,P.R. China
Yong HUauthor for correspondence
Tel+86-135********
Emailhuyong@bjfu.edu
Dan WU
Emailwudanmemo@bfsu.edu
Abstract在全球气候变化,温室效应不断加剧的大背景下,世界各国纷纷兴起碳金融市场。为了让世界各国学者充分了解中国学术界对碳金融的认识与研究进展,此文采用文献研究法,对进10年来中国学者发表的碳金融文献进行了系统检索、分析和研究。分析结果表明:中国碳市场、碳期货、碳基金等均处于发展初期,学者建议国家成立统一交易所,商业银行积极创新,加强国际间的合作。 
Key words碳金融;碳货币;碳信贷;碳期货;碳基金;碳金融市场
在全球气候变化,温室效应不断加剧的大背景下,1992年在巴西里约热内卢的地球峰会上,各国政府签署了首个以全面控制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的国际公约——《联合国气候框架公约》(UNFCCC),签订UNFCCC149个国家承诺到2050年温室气体减排50%。为进一步应对全球气候变暖,加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149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于199712月在日本京都的框架公约第3国贼查抄内幕次缔约方会议上又签署了《京都议定书》。《京都议定书》是国际上第一个具有法律约束力的要求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条约,它旨在防止全球变暖,其要求2012年底前温室气体排放量较1990年降低5.2%,其中欧盟削减8%,美国削减7%,日本和加拿大削减6%
此外,《京都议定书》还建立了三个灵活的市场机制:联合履行(Joint Implementation JI),清洁发展机制(the Clean Development Mechanism CDM)及国际排放权交易(International Emission Trading IET)。首先,所谓联合履行机制(JI),指发达国家之间通过项目级合作所实现的减排单位(Emission Reduction Units ERUs)可以转让给另一发达国家缔约方,同时扣减转让方分配数量配额的相应额度。其次,清洁发展机制(CDM)的内容是:有减排责任的发达国家可以通过为发展中国家的相关项目提供资金和先进技术,从而帮助发展中国家减排温室气体(以二氧化碳为换算品种),由此获得的核准减排单位(Certificated Emission Reductions CERs)。在《京都议定书》的框架下,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成为资产,排放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成为一种权利,具有经济价值,发展中国家主要通过CDM机制参与国际碳排放交易。最后,国际排放交易(IET)机制,指一个发达国家可以将其超额完成减排义务的指标,以贸易的方式转让给另外一个未完成减排义务的发达国家,并同时扣减转让方的允许排放额。简单地说即是发达国家之间就各自分配到的减排单位(Assigned Amount UnitsAAUs)进行买卖。
汇丰银行研究显示,2008年全球气候变化行业中的上市企业(含可再生能源发电、核能企业)营业总额达到了5340亿美元,尽管全球出现了经济衰退,低碳行业2008年的收入仍大
幅增长了75%,超过了5300亿美元的航天与国防业的营业总额。据联合国和世界银行预测,2012年全球碳交易市场容量可达1500亿美元,有望超过石油市场成为世界第一大市场。这一切都催生了低碳经济的发展并为碳金融的发展开辟了新领域。
一、“碳金融”概念
目前“碳金融”(Carbon Finance)尚未有统一概念。
世界银行碳金融部定义碳金融向可以购买温室气体减排量的项目提供资源;而欧洲复兴开发银行的定义则限定在融资层面:“碳金融一词用碳市场体系中帮助温室气体减排项目融资,与CDM机制和JI机制有关的国家有关。”;斯图尔特 胡德森(Stewart Hudson)定义了碳金融的三个主要特征:第一,缔造交易碳配额和抵消产品的市场;第二,与清洁能源相关的投融资;第三,公司的碳风险和收益评估,挖掘企业在低碳发展趋势中可以获得的预期收益,以及由此对贸易和投资产生的影响;索尼娅 拉巴特(Sonia Labatt)和罗德尼 怀特(R.R. White2007年出版的《碳金融:气候变化的金融对策》中认为碳金融的定义包括:代表环境金融的一个分支;探讨与碳限制社会有关的财务风险和机会;预期会产生相应的基于市场的工具,用来转移环境风险和完成环境目标。
中国学者对碳金融虽有自己不同的见解,但是其核心思想仍保持一致。吴俊、林冬冬、徐佳佳、李瑞红、凌、肖祖珽、初昌雄、周丕娟等认为所谓碳金融,是指服务于旨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各种金融制度安排和金融交易活动,主要包括碳排放权及其衍生品的交易和投资、低碳项目开发的投融资以及其他相关的金融中介活动。王天慧、孙慧将“碳金融”定义为与发展低碳经济相关的金融政策和市场活动,其认为低碳经济是低碳发展、低碳产业、低碳技术、低碳生活等经济形态的总称,实质在于提升能效技术、节能技术、可再生能源技术和温室气体减排技术,促进产品的低碳开发和维持全球的生态平衡。沈旭文、修晶认为对“碳金融”的解释大体可分为广义与狭义两种。从广义上讲,碳金融是指与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有关的所有金融交易活动,一方面包括温室气体排放权及期权期货等衍生金融产品的买卖交易、投资或投机活动,另一方面包括节能减排环保项目的投融资以及相关的担保、咨询服务等相关活动。而狭义的碳金融,则仅指涉及碳排放权及衍生产品的相关交易。而我个人认为“碳金融”是基于低碳经济的发展而出现的一个概念,是与限制温室气体(主要是二氧化碳)排放有关的一系列金融活动,包括减排技术、碳交易、直接融资、银行贷款等。
二、“碳金融”工具
()、碳货币
碳货币是什么?碳货币是指未来国际货币体系可能会在“碳本位”上重建,即让二氧化碳排放权成为继黄金、白银、美元之后的另一种国际货币基础,将碳货币发展为一种新的超主权货币。
Patrick Wood认为从本质上来说,碳货币将会基于有效能源对世界人民的定规分配。倘若一定时期内不使用,货币过期(就象手机上的月度备忘一样),这样以来,同样的人,便可以在下一阶段接收新的能源生产指标的分配。由于欧盟排放交易体系(EU ETS)在全球碳交易中所占的市场份额最大,因而当前的碳交易市场的结算货币主要为欧元。
王颖指出,作为温室气体排放量最大的国家之一,中国被许多国家看作是最具潜力的减排市场,“碳货币”的出现与发展不啻为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机遇,而人民币要想搭上“碳货币”这趟快车,还有赖于中国企业界对碳交易的积极参与和创新。在未来国际碳货币体系下,中国出口的比较优势很可能被购买碳货币所抵消。所以中国应采取积极政策以应对国际碳货币发展潮流,积极加入到国际碳货币体系的构建中,建立中国碳金融体系,加快健全和完善碳交易市场,使人民币在碳信用的计价和结算中占据一席之地。同时积极发展我
国的低碳能源和低碳技术,为今后可能出现的碳货币体系做好储备。
()、碳信贷
维多利亚环境保护委员会将碳信贷定义为用以降低二氧化碳所需要付出的成本,认为一单位碳信贷等同与一吨二氧化碳。
张璐阳认为中国的低碳信贷可以在商业银行“绿信贷”Green-Credit Policy制度基础上融入低碳概念,将原有“绿信贷”模式进一步专业化为两维低碳信贷体系:一维是低碳企业贷款。进一步加大低碳产业、低碳企业规模化信贷的投放力度,力求低碳经济信贷化,助推低碳经济在我国的全面开展;二维是CDMCERs贷款。借助全球碳权交易市场发展平台,对CDM项目下CERs进行贷款。一方面可引进发达国家的节能减排资金援助和节能技术,另一方面可促进低碳企业对能源的高效利用和清洁开发。2010年上半年,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和证监会曾联合下发《关于支持循环经济发展的投融资政策措施意见的通知》,《通知》指出,节能、节水、“零”排放等循环经济项目将在投融资方面获得国家重点支持,并且明确表示,要通过拓宽抵押担保范围、多元化信贷等方式解决目前循环经济发展普遍面临的融资难困境。在随后的半年多时间里,由于有了国家宏观
政策文件的支持,从中央到地方,各地银行金融机构在企业的“低碳”项目融资方面可谓大开绿灯。仅在金融中心上海一地来看,据上海银监局的数据显示,2010年三季度末,上海银行业机构对其信贷投放总量已达到493.71亿元,前三季度总量增幅季度环比分别为0.96%1.53%1.97%,呈不断加速态势。今年前三季度规模总量增加了4.1亿元,增幅达191.86%,占前三季度信贷总量新增份额19.27%,占全部表内业务的份额由年初的0.46%让朋友圈清清爽爽上升到了1.27%
丢番图
(三)、碳期货
何川指出,国内市场碳期货交易的交易对象应是以二氧化碳当量为换算标准的碳排放权或是所增加的汇,即二氧化碳排放空间为标的物的标准化期货合约。而国际市场碳期货交易的交易对象是以核证减排额CER为标的物的标准化期货合约。目前,国内碳排放期货合约是经国家环境管理部门批准、确认和登记的以多少吨二氧化碳为换算的标准值的碳排放的减少量或是汇的增加量,等级统一,无替代品;CER期货合约的交割标准品为经由相关国际认证机构认证、在联合国CDM执行理事会注册、并最终由CDM执行理事会签发的CER;此外,交易企业在国家环境管理部门都有登记和备案,所以其交割必须通过国家环
赤杨
境管理部门进行划拨,同时伴随现金结算;每个交割月的最后一个星期一最为交割日,进行碳排放权的交割(遇法定假日顺延);而该期货合约最后交易日的结算价为其交割结算价,最后交易日确定为交割日前的最后一个交易日。
武魏巍指出在碳金融领域,碳期货是具有极其重要作用的碳金融衍生产品,对中国碳金融和低碳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首先,发展碳期货最直接的意义是,加快中国经济增长方式改变。其次,发展碳期货可以促进中国提升碳经济效益。据世界银行预测,2011—2012年,每年全球碳金融交易市场规模岫岩教育网600亿美元以上,其中碳期货交易额将占1/3以上。英国新能源财务公司20111月发表的最新研究报告重申,2020年全球碳金融市场规模将达3.5万亿美元,有望超过石油市场,成为世界第一大市场。另据世界银行测算,如果发达国家三乙胺2012年要完成50亿吨减排目标,其中至少30亿吨来自于购买中国的减排指标。作为目前世界上最具潜力的碳减排市场和最大的清洁发展机制CDM项目供应方,中国每年可提供2.5亿—3.25亿吨二氧化碳核定减排额度,意味着中国每年碳金融交易的最保守估计可达72亿美元。这对于中国碳期货发展而言,无疑是一个机遇。再次,碳期货市场越发达,中国在国际碳金融领域的地位就越重要,碳交易方面的话语权就越大。目前在中国还没有碳期货产品。没有碳期货交易市场就意味着碳交易定价权的丧失,使我国作为碳排放的出售方,
在与欧洲碳基金、国际投行等碳排放权购买方之间开展交易时缺乏经验。再加上信息不对称导致的碳交易的不公平性,中国在碳排放交易方面处于绝对劣势地位。第四,大力发展碳期货的意义还在于,有助于促进人民币国际地位的提升。目前,虽然中国是二氧化碳交易的重要参与国,但美元、欧元仍是碳现货和碳期货等衍生品市场的主要计价结算货币。而且,国际碳金融的计价结算与货币的绑定机制使发达国家拥有着强大的定价能力。

本文发布于:2023-07-08 00:56:2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xueshu/18522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金融   排放   中国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369专利查询检索平台 豫ICP备2021025688号-2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