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绿碳基金碳汇项目管理暂行办法

阅读: 评论:0

中国绿碳基金碳汇工程造林技术暂行规定
第一章总那么
第一条为标准中国绿碳基金碳汇工程的造林技术,提高造林质量,取得预期效益,依据?全国造林技术规程?,并参照?京都议定书清洁开展机制下造林再造林模式和程序?和?森林多重效益工程设计标准?等国内外技术标准和规那么,结合我国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指导中国绿碳基金资助的碳汇工程。
第三条碳汇工程应当保证在最大限度地获得碳汇的同时,与工程所在地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促进森林资源可持续开展、当地经济社会开展和水土保持等相结合。坚持适地适树,提倡多树种、多林种结合。
第四条碳汇工程应当按规划设计,按设计施工,按标准检查验收。
角先生
通俗小说第五条碳汇工程的计入期〔或工程周期〕确定为20年。在工程计入期内,必须保证工程成果得到维护。
第六条碳汇工程实施过程中,应当尽量减少或防止由于工程活动本身造成的温室气体排放。这些活动排放可能来自于使用机械整地、汽车运输苗木和施肥等造成的温室气体排放。在可能导致排放的工程活动不可防止时,应当按照附
件1?造林工程碳汇计量所需参数记录表?要求,详细记录相关情况。
第二章工程地点选择、调查和设计
第七条碳汇工程造林应当以营造生态公益林为主。工程实施地点应当在注重适地适树原那么下,优先考虑生态区位重要和生态环境脆弱地区,如大江大河源头、重要水库周围、西部风沙源、革命老区、贫困地区和石油、煤炭开采矿区等。
第八条根据第七条的根本原那么,选择实施碳汇工程造林的地点应当满足以下具体条件:
1. 2000年1月1日以前或2000年1月1日以来的无林地。
2. 不具有商业竞争力、存在一定造林技术难度、不具备天然更新能力的土地。
3. 适宜树木生长,相对集中连片,预期能发挥较大的碳汇功能。
4. 有助于促进当地生物多样性保护、控制水土流失、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开展等多种效益。
5. 近5—10年内尚不能纳入国家造林方案。
6. 造林地权属清晰,具有当地政府部门核发土地使用权证书。当地众具有参与工程造林的积极性,
具备开展工程
活动的组织、劳力和技术保障。
第九条工程实施前应对拟开展工程的地点进行基线状况调查,调查内容主要包括:
1. 拟开展工程造林活动地点的气候、土壤、地质。多年的干旱、洪涝、霜冻等自然灾害发生情况等。
2.拟开展工程造林活动地点的植物类型、种类、组成、盖度。鸟类和兽类等动物物种和分布情况。特别应该关注是否涉及珍稀濒危植物、古树名木、古迹、历史遗存、有特殊价值的景点、珍稀濒危动物的栖息地等。
3.拟开展工程造林活动地点的水土流失情况。
4.拟开展工程造林活动地点的社会经济开展情况,包括人均收入,贫困人口情况,当地众的燃料来源,当地农户放牧情况。
5.拟开展工程造林活动地点的土地权属和利用现状。
在开展基线调查的同时,可针对拟开展工程造林活动地点典型立地状况拍摄照片或录像加以记录,以便和工程实施后进行对照。
调度指挥系统
第十条在基线调查根底上,应对工程实施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分析,主要包括:
1. 工程实施的目的和意义:主要包括在促进当地经济开展、社会进步、生态保护等方面的积极意义。
2.拟开展工程造林地点是否存在权属争议;是否存在
林农、林牧矛盾;是否存在与被征占用于道路或城市建设等土地利用的冲突;是否存在因技术、资金等制约因素导致拟开展工程造林地点多年来未能造林;未来5-10年内可能的土地利用方向,有无被占用作农田、牧业用地或其它建筑用地等非林业用途的潜在风险等。
国际扫盲日3.造林树种,尤其是乡土树种的种苗准备、劳动力条件等能否到达实施工程的要求。不同树种在拟开展工程造林地区的多年平均生长量情况。
4.旱涝灾害、火灾和病虫害等自然灾害发生风险以及预防控制灾害的能力和措施等。
5.开展工程造林活动的组织实施能力和造林后期经营管护措施和能力。
244uu
6.工程可能产生的预期效益分析:包括估算工程实施后20年内预期可能吸收固定的二氧化碳量;木材或其它木质或非木质林产品收益等;对保护当地生物多样性、促进脱贫、治理水土流失、推进森林可持续管理、提供农户就业时机等生态、社会效益分析以及其它可能的效益。
最后一分钟教学设计
第十一条工程实施前应当编制工程实施方案。工程实施方案的具体要求参见?中国绿碳基金碳汇工程管理暂行方法?第十四条。在工程实施方案中,主要的技术环节是开展造林作业设计,所需填写的相关表格见附件3。
第十二条造林作业设计应当按照小班进行。首先应当
在基线调查的根底上,对拟开展工程造林活动的地点的立地类型进行划分,然后应针对不同立地类型,按照?工程营〔造〕林技术模型登记表?〔附件3〕进行造林技术模型设计,并填写?工程营〔造〕林经济模型统计表?〔附件3〕;再按照?造林作业设计小班调查设计卡?〔附件3〕的要求,针对每个小班进行详细设计。
通过造林小班作业设计,需要将工程造林任务落实到山头地块,小班设计结果需要勾绘到1:1万或1:5万地形图上。具体见附件2?造林小班作业地理空间数据采集具体要求?。
造林技术模型设计中,应充分考虑预防火灾和病虫害的技术措施。提倡营造多树种、多林种结合的混交林。
第十三条造林小班作业设计应在造林施工前编制,作业设计完成后,作为实施方案的一局部一同报省林业厅〔局〕造林主管部门审核,然后报国家林业局应对气候变化领导小组办公室审批。无作业设计
或作业设计未经批准的,不得施工。作业设计一经批准,应遵照执行。因特殊情况需变更时,须报原审批部门批准。
第十四条碳汇工程要定期实施碳汇计量和监测,有关碳汇工程计量和监测的具体要求另行规定。
第三章种苗准备
第十五条碳汇工程造林树种选择应做到适地适树,充

本文发布于:2023-07-08 00:51:1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xueshu/18520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工程   造林   开展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369专利查询检索平台 豫ICP备2021025688号-2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