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学与实践
高考作文押题预测:立成中国的脊梁、变奏的生活、融于集体,彰显价值 【原题回放】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作文
“立”本义是笔直地站立。在甲骨文中像一人正面立地之形。我们的学习生活中有许多关于“立”的词语、成语、名言、诗文等。如“自立”“成立”“顶天立地”“立身处世”;“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太上立德,其次立功,其次立言”(《左传》)。
综合以上材料,请你以“立”为话题,谈谈你生命中与“立”有关的人物,可以是你自己、亲人、朋友、同学等等,写成记叙文;或者谈谈你对“立”有哪些认识与思考,写成议论文。
要求:选好其中一种文体,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立意:
2.立,是不能倒下的精神。
任楼论坛3.立有境界,立德为先。
【优秀范文】
立成中国的脊梁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他们或为自身立德,或为万民立言,或为祖国立功。于是,我们眼见这一个个身影,立成了中国的脊梁。
回溯历史,先人们用这一双冷眼做利剑,以心中的一汪热血做执剑的手,立下了这千年不朽的宏愿: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了自己立下的志愿,他们甘愿承受忧谗畏讥,去国怀乡之痛,也要坚持住自己的操守和德行。这,就是为天地立心,而立德。(获取更多高中作文素材请搜索关注:高中语文作文)可他们立下这志愿,不仅为自己的名声,还为了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更为了这冥冥苍生。于是,他们可以不顾自身的安危,敢谏敢言。这,就是为生民立命,而立言。“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标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信念,就这样永恒地立起来了。
毋庸置疑,于己,他们注重立德。譬如晚清第一名臣曾国藩,他曾说:“吾人只有进德修业两件事靠得住。进德,则孝悌礼仪是也;修业,则诗文作字是也。”他虽官至侍郎,但也坚持只拿有限的俸禄,从不想着贪图政府或百姓一分一毫。他也坚持以实才选人,从不会为了一己之私而将自己的兄弟妹胡乱塞到哪个岗位上。我想,他不仅为自己立了德,也教会了别人立德。
热血丹心,于民,他们愿意立言。电视剧《大明王朝》的第一集,故事开始在一个冬天,入冬以来多省无雪,这必将导致明年蝗虫大作,引发粮荒。于是,人们普遍认为,无雪是天灾,“天灾”孕育着“人祸”。而国库亏空也是这“人祸”之一。于是嘉靖皇帝下令:“要钦天监出一个三代以来盛世无雪的例证来证明今冬无雪与人事无关”。但是那个主事的钦天监官员周云逸,却一点合作的意思都没有。他站在江山社稷、百姓疾苦的制高点,无视皇帝期盼的眼神,将冬天无雪、财政赤字、严党擅权、皇帝怠政一起打包丢给了“天子”。这是对皇帝陛下赤裸裸的挑战!可是为了生民疾苦,他还是这样做了;虽然为此丢了性命,他还是这样做了。我想,无须多言,这就是为生民立言。
不可否认,看着先人们立下了一个个为国为民的宏大志愿,一次次前赴后继地倒下、又站立。终于,立成了中国的脊梁!
揆诸当下也当看向这一个个中国的脊梁。先从自身立德做起,锻炼自己的自立能力,从“坐着”到能“站立”起来。立起来之后,我们还当一直“立”下去。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而必有坚忍不拔之志。不管人生路上有多少艰难险阻,我们也不能坐下、跪下,而应当一直站着,一直向前走。当然,向前走的时候,不仅想着自己,我们还应当低下头看看那些需要帮助的人,抬抬头看看祖国需要什么。立,就要一身正气,纵使倒下,也要目视前方!两河口水电站
“时代的考题已经列出,我们的答卷正在写就”。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无 论过去、现在,吾辈青年始终要以中国脊梁为榜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增强立德立志意识,在时代的洪流中乘风破浪,在新征程上书写吾辈青年一代传奇。愿我们立成中国的脊梁,看湘江北去,万山红遍。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话题作文题。
根据材料内容,对于“立”,我们需要思考的,绝不仅仅是它的本义,而是它对于我们为人处世的指导意义。考生可以对材料中各种关于“立”的成语和诗句分类。如“立身处世”“太上立德,其次立功,其次立言”(《左传》),“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等,我们可以将之看作对我们立身处世,即为人处世的方法指导和行为准则,可从中看出坚定不屈的毅力和自强不息的精神。
如写议论文:写作时,可以从上述关于“立”的不同思路中到一种立意。如讲创新、突破,可讲“立”中蕴含了何种创新、突破精神,新时代我们应该怎样去创新、去突破;如讲立身处世,可讨论有关“立”的名言中蕴含了怎样的人生智慧和社会哲学,这些道理在今天又可以发挥怎样的妙用;如讲坚 定,则可讨论这一精神的重要性,以及对于我们自身的启发。总之,角度很多,只要能准一条论述清楚即可。
如写记叙文:写身边人立德立言立志的精神品质,写人记事注重人物的细节描写,神态、心理、动作、语言等;和环境的烘托;记事,情节的曲折波澜,伏笔铺垫等,写出自身的感悟。
【原题回放】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作文
毕淑敏:我去尼泊尔的时候,和一个尼泊尔小伙子聊天,我觉得他说得很好。他说,中国的节奏越来越快,中国人到尼泊尔去,一开始很不习惯尼泊尔的慢节奏,慢慢待下来,就觉得这种节奏很舒服,适合人的身体,让人能真正融入大自然。既然好的东西都那么慢,为什么我们不试着慢一些呢?
记者:可有些人会觉得,我如果非常忙碌,做更多的事,把黑夜也利用起来,是在增加生命的长度;这个也尝试,那个也尝试,是在增加生命的宽度。这不好吗?
参考立意:
1.慢以致远。
2.快慢皆有道,生命更丰盈。
3.适时变奏,快慢适度。
【优秀范文】
变奏的生活
与一个记者讨论生活节奏快慢的问题时,毕淑敏认为尼泊尔的慢节奏适合人的身体,能让人真正的融入自然;而记者却认为快节奏的生活可以充分利用时间,增加生命的宽度与长度。
确实,在这样一个高速发展的社会,人们的脚步变得越来越快,也随之形成了人们口中的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与此同时,慢节奏的生活理念也慢慢地浮出了水面。其实在我看来,快生活、慢生活只是一种生活态度。快生活,高速、干练、简洁;慢生活,放松、闲适、回归自然。
快生活和慢生活是相辅相成的。(获取更多高中作文素材请搜索关注:高中语文作文)硬币总有他的正反面,而这两面是背对背同时存在的。而对于变奏的生活来说就要在不同的时候把握不同的速度,选择一个主导的状态来适应。
对于一个上班族来说,无论是办公室里,吹空调闲聊的白领,还是工地上累死累活要攒钱养家的工人,他们都需要以一个快节奏的状态,用来达到高质量、高效率的工作。当一个人的日程表被排满,在精神上会受到一定程度的的压迫,而这种压力,会让一个人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因此工作效率就会
提高。
但是,长时间的超负荷工作,我们的大脑是会死机的,由此,工作的效率质量也会有所下降。就像一台电脑,连续的高强度计算,CPU会烧掉的!所以,为了适当的放松自己的大脑、神经,也为了使自己工作达到最优的效果,我们需要适当的“慢”。
所以说,快节奏是为了高效,高品的工作,而适度的慢节奏是为了放松自己的大脑,从而更有效的“快”工作。没有人可以一礼拜不吃不喝不睡的去拼命工作,也没有人可以在一天喝茶钓鱼中写完一篇毕业论文。这种以快为主,以慢为辅的变奏工作方式,可以让人事半功倍。
而在下班后,我们的速度可能需要颠倒了。开心地去玩,放松地去休息,大规模的“慢”动作让我们全身心的放松下来,闭上眼睛仔细地感受自然,慢慢的融入自然。而快的是烧饭,打扫,但这些“快”是为
湖南文理学院学报
了更好的休息,为自己创造优良的环境。如果你能享受这烧饭,打扫的过程,这种“快”又何尝不是一种“慢”呢?
在我看来,其实没有绝对的“快生活”和“慢生活”,不断地在自己的生活中调节自己的速度与节奏,快中带慢,慢中带块,时快时慢的变奏生活,才是最好的生活节奏。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审题:
这一道引语式材料作文题。
这是由一组对话组成的材料,关键是要读出两人对话的内容构成的一种矛盾:前者用亲身经历和感受得出好的东西往往都是慢的,因而提倡“慢生活”;后者则代表一部分人对前者表示质疑,而对快节奏、高效率的生活更加认可。可见,这不是一道简单的对某个人的话发表看法的题目,而应整体理解题意,对“慢生活与快生活孰优孰劣”做出思考。
事实上,“快与慢”各有利弊,本话题是针对当前社会追求速度、普遍求快的心理而出的一道题。“快”固然有好的一面,但是一味地求快,却可能失去很多的东西,甚至带来严重的后果,比如“”时期的“赶英超美”“放卫星”,这给我们民族带来了灾难。和“快”相比,“慢”显得有点不合时宜,但是“慢”却也给人类带来很多财富,比如说我们熟知的“慢工出细活”,只有慢火才能熬出好汤。但是“慢”就一定好吗?也不尽然。所以作文时最好辩证思考这快与慢。
具体写作时,首先要确定要突出哪一点,突出“快”,还是突出“慢”,还是二者并驾齐驱,都要很明显的表示出来,不要含糊。其次,在论述的时候,必须要辨证,不能绝对化。避免绝对化的一个方法就是
在论述的时候,首先给自己预设一个前提,比如重点是谈“慢”,你可以把观点建立在当前人们普遍求快这个前提上,借此反思,提出在某些时候慢下来,这样的观点就比较辨证,也容易获得别人的认同。
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火花和浪花偶然会面了。火花对新朋友浪花说:“我们都能开出美丽的花,而且都叫花,因此我们是对亲密的妹。”浪花考虑了一会儿,不同意它的看法,否认说:“从表面看,我们的确有些相像,但是我与波浪紧密相连,根植于波浪之中,所以我的花永开不败;而你只突出个人,所以总是一闪即逝。”
浪花的对话给人深刻的启示,你从中获得了怎样的感悟?请就你的感悟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参考立意:
1.拥抱江河,常开不败;
罗尔斯2.融于社会,彰显价值;
3.走出孤岛,奔向集体;
4.火花易逝,浪花永恒;
5.根植于波浪,花永开不败;
6.超越小我,实现大我;
7.孤芳不自赏,大我铸辉煌;
8.收敛个人锋芒,成就时代辉煌;
9.做常开不败的浪花,不做一闪即逝的火花;
……美国经济
【优秀范文】
融于集体,彰显价值
浪花与波浪紧密相连才会经久不衰,永远绽放。个人只有把自己融入集体、社会和时代,才能永葆事业的青春,创造永恒的价值。一味突出个人,只能像火花一样,转瞬即逝。
16世纪英国诗人约翰·邓恩曾说:“没有人是一座孤岛,可以自全。”我们青年人不应囿于自我的小圈子,当与祖国一起追梦、圆梦。融于集体,融于社会和时代,方能更好地实现自我的价值。
不要蜷缩在自己促狭的世界里,当关注祖国的发展,因为无数的人都与我们有关。(分论点1)
二战时期一位牧师曾这样反思自己:“起初他们追杀共产党,我不说话;接着他们追杀犹太人,我不是犹太人,我不说话;最后他们奔我而来,再也没有人站起来为我说话了……”过于自我其实是在孤立自己,而帮助别人就是在帮助自己。(获取更多高中作文素材请搜索关注:高中语文作文)“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古训是说读书人要少参与是非,多钻研学问,而不是教人“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祖国需要我们的担当与奉献。融入时代,砥砺奋斗,无数的人都与我们有关。
不要认为自己的力量渺小,当滴水汇成大海时,你就可以改变世界。(分论点2)
港珠澳大桥的建设充分证明了这一观点。总设计师林鸣发明专利达数百项之多,但一个人的力量总是有限的,港珠澳大桥的建设还需要无数设计者和工人的辛勤付出才能完成。港珠澳大桥被国外媒体誉为新世界七大奇迹之一,如果单凭总设计师的一己之力去研发,这个世界难题恐怕很难攻克。“众人拾柴火焰高”,个人只有融于集体,才能收获更大的成功。
不要忽略集体的价值,当灾难来临时,你会体会到大爱与温暖。(分论点3)
2008年汶川大地震突如其来,让汶川人民恐慌不已,让中国同胞紧张不已。而从各地赶到汶川的救护人员和志愿者却让我们的心很温暖,正所谓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因为我们都是祖国的一分子,是一个集体。无论何时遇到困难,四面八方的兄弟妹都会第一时间赶到我们面前并向我们伸出援手。
鲁迅先生说:“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与我有关。”浪花离不开波浪,鱼儿离不开海洋,鸟儿离不开天空,而我们离不开集体。个人与集体、社会、时代紧紧连在一起,只有融入集体才能更好地彰显自我价值,圆梦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