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考试 统 计 学 课程 A 卷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择 一个正确的答案代码填入题前括号内,,ff ≌每小题1分,共10分)
【 】1、甲、乙两组工人的平均日产量分别为18件和15件。若两组工人的平均日产量不变,但是甲组工人数占两组工人总数的比重上升,则两组工人总平均日产量会
A、上升 B、下降 C、 不变 D可能上升,也可能下降
【 】2、甲班学生平均成绩80分,标准差8.8分,乙班学生平均成绩70分,标准差8.4分,则 A、 乙班学生平均成绩代表性好一些 B、甲班学生平均成绩代表性好一些 C、无法比较哪个班学生平均成绩代表性好 D、两个班学生平均成绩代表性一样
【 】3、某企业单位产品成本计划在上月的基础上降低2%,实际降低了1.5%,则单位产品成本降低计划完成程度为
A、华大博雅 75% B、 99.5% C、100.5% D、 133.2%
【 】4、某企业最近几批产品的优质品率P分别为85%、82%、91%,为了对下一批产品的优质品率进行抽样检验,确定必要的抽样数目时,P应选 A、91% B、85% C、94% D、82%
【 】5、一般而言,总体平均数的无偏、有效、一致估计量是
A、样本平均数 B、样本中位数 C、 样本众数 D、不存在
【 】6、单相关系数等于零时意味着变量X与Y之间一定
A、无任何相关关系 B、无线性相关关系
C、无非线性相关关系 D、以上答案均错误
【 】7、在右侧检验中,利用P值进行检验时,拒绝原假设的条件是
A、P值> B、P值> C、 P值< D、 P值<
【 】8、正态总体,方差未知,且样本容量小于30,这时检验总体均值的统计量应取
A、~N(0,1) B、 ~N(0,1)
C、 D、
【 】9、原始资料平均法计算季节指数时,计算各年同期(月或季)的平均数,其目的是消除各年同一季度(或月份)数据上的 A、季节变动 B、循环变动 C、长期趋势 D、不规则变动
【 】10、为了分析我校不同专业学生的某次统计学测验成绩是否有显著差异,可运用方差分析法。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 在10个专业中共计随机抽取50个学生进行调查,拒绝原假设的区域是( )。
A、 ( ,+ ) B、( ,+ )
C、 ( ,+ ) D、( ,+ )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择正确的答案代码填入题前括号内,选错或没有选全的,不得分。每小题2分,共10分)
【 】1、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的标准时间是2000年11月1日零点,以下应计算在人口总数内的有
A、2000年11月1日12点出生的婴儿 B、2000年10月31日23 点出生,24小时后死亡的婴儿 C、2000年10月31日8 点出生的婴儿
D、2000年11月1日2 点死亡的人 E、2000年10月31日22 点死亡的人
【 】2、关于均值,以下说法正确的有
A、是全部数据的算术平均,也称为算术平均数 B、可测度现象的集中趋势 C、加权均值不仅受各组变量值大小的影响,而且受各组变量值出现的频数大小的影响 D、当数据呈对称分布或接近对称分布时,均值的代表性要比众数和中位数好 E、易受数据极端值的影响,对于偏态分布的数据,均值的代表性较差
【 】3、下列表述正确的有 添花核心
A、环比增长速度的连乘积等于定基增长速度 B、增长速度加上100%即是发展速度 C、定基增长速度加1等于定基发展速度 D、相邻的两个定基发展速度之商,等于相应时期的环比发展速度 E、环比发展速度的序时平均数就是平均发展速度
【 】4、可变构成指数的两个影响因素是
A、个体指数 B、各组的变量水平 C、总指数 D、各组单位数绝对量的变动 E、总体的结构,即各组单位数占总体单位总数比重
【 】5、假设检验中的显著性水平
A、表示为真时拒绝的概率 B、表示为假时接受的概率 C、表示拒绝所冒的风险 D、是一小概率 E、是一大概率
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简单随机重复抽样的允许误差缩小为三分之一时,样本容量需
原来的 倍。
2、具有线性相关关系的两变量X和Y,当单相关系数为-0.8时,回归方程的判定系数数值一定等于 。
3、某地区的GDP2004年比1998年增长了60%,则意味着此期间该地区GDP年平均递增 %。蒲公英的遗产
4、综合反映各种消费品和生活服务价格变动的重要经济指数称为 指数,又称生活费用指数,简记为CPI。
5、四个流水作业车间生产产品的合格率分别为90%、98%、95%、和93%,则平均合格率为 %。
6、如果物价指数上涨了35%,则现在1元钱只值原来的 元。
7、双侧检验在显著性水平=0.01之下,接受原假设等价于统计量的数值落入置信度为 %的置信区间。
8、定基发展速度等于相应时期各个 发展速度的连乘积。
9、各变量值与其均值离差平方的算术平均数称为 。
10、统计学是一门收集、整理和分析统计数据的方法科学,其目的是探索数据的内在 性,以达到对客观事物的科学认识。
四、判断题(在正确的题前括号内划“√”,错误的题前括号内划“×”,每小题1分,共“10”分)
【 】1、将各组水平固定在基期,单纯反映总体结构变化对总平均数的影响的指数称为固定构成指数。
【 】2、抽样平均误差在抽取的样本容量充分大()时,等于抽样极限误差。
【 】3、某市2004年人均绿化面积为3平方米。若以后每年的平均发展速度不低于141.42%,则2010年至少可实现翻一番的目标。
【 】4、相关系数是对回归模型拟合程度的综合度量。
电子政务信息平台
【针刺事件 】5、五水平的单因素方差分析,每个水平下的样本容量是6,则SSE的自由度必定为4。
【 】6、分组数列中,截至某组的向上累积次数表示小于该组下限的变量值共有多少。
【 】7、标准差是反映数据分散程度的相对指标。
【 】8、在一元线性回归模型中,对的t检验与对整个方程的F检验是等价的。
【 】9、最小二乘法估计的样本回归直线=+X不一定通过点(骨碱性磷酸酶,)。
【 】10、某城市拟对占全市储蓄额4/5的几个大储蓄所进行调查,以了解全市储蓄的一般情况,这种调查方式是抽样调查
五、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10分)
1、通过一事例阐述假设检验的基本思想。
2、简述单因素方差分析中SST、SSE、SSA的含义及三者之间的关系。
六、计算分析题(每小题10分,共50分。计算结果除第2小题保留四位小数外,其余均保留两位小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