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复活(节选)》教学设计2

阅读: 评论:0

《复活(节选)》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①鉴赏人物形象,研讨人物心理刻画方法,理解托尔斯泰“心灵辩证法”;
②探究思想主旨,理解“复活”含义,理解“托尔斯泰主义”。
郑盈盈③获得精神滋养,领悟什么是真正的“活”,什么是活着真正的意义。
jeavons④培养学生深入挖掘文本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研讨人物心理刻画方法。
教学难点
性别大战
理解“托尔斯泰主义”。
教学方法
启发法,讨论法,辩论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文学是一种魔法,文学有一种起死回生的力量。”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复活>(节选)》,来看看列夫·托尔斯泰是如何通过文学使他笔下的主人公起死回生的。
二、自主学习成果展示
首先展示一下同学们的自主学习成果,素材整理,有请申乙伽同学。
这是夏金顺同学的,有请。
260字以内概括全书故事情节,有请徐瑞阳同学。
她概括的故事情节,既抓住了关键内容,又做到了语言简洁,值得大家学习借鉴。
三、情节梳理
1.那么,我们课文节选的是哪部分情节呢?谁来给大家简述一下?
明确:聂赫留朵夫去监狱探望玛丝洛娃,想要赎罪。玛丝洛娃认出了他,但表现冷漠,只想从他身上得到些好处。聂赫留朵夫内心在短暂的动摇后更加坚定地想要拯救她。探监时间到了,聂赫留朵夫表示会再来。
2.这篇课文段落比较多,我们给它划分一下层次。你认为可以怎样划分呢?
明确:
开端:隔栏相见(1-26)聂赫留朵夫祈求宽恕,玛丝洛娃认出了他。
发展:长凳交谈(27-52)聂赫留朵夫探问旧事,玛丝洛娃冷漠回避。
高潮:卢布插曲(53-70)玛丝洛娃讨要卢布,聂赫留朵夫内心发生动摇。
结局:结束会面(71-78)探监结束,玛丝洛娃等待回牢,聂赫留朵夫表示再来。
3.为什么二人交谈的地点会有变化?
预设:太吵闹了,什么也听不见。w890i
4.吵闹,文中有没有具体表现?
预设:有。23段聂赫留朵夫“隔着铁栅栏没法说话,什么也听不见。”还有6、7、8段以及13、14段。
5.这几段(6、7、8、13、14)描写有什么作用?
明确:①在对话的内容上,从一个侧面表现了当时社会的混乱,是社会的缩影。可以看出监狱里有很多冤屈之人。(见微知著)②为二人第一次见面提供了背景环境。③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④表现了作者细致入微的描写。也使读者能够身临其境。
四、人物赏析(重点)
(一)玛丝洛娃
1.在整个会面过程中,作者对玛丝洛娃的笑有六处描写,请出所表达的心理与其他几项没有共同点的一项:
A.她从衣衫上看出他是个有钱人,就嫣然一笑。( 2段)
B.把她那张眼睛斜睨的笑盈盈的脸凑近铁栅栏。( 3段)
C.她忽然瞟了她一眼,又嫌恶又妖媚又可怜地微微一笑。( 43段)
D.她又像刚才那样微微一笑。( 53段)
E.她鄙夷不屑地——他有这样的感觉——微笑着说。(65段)
F.她说,做出一种要讨男人喜欢的媚笑。(76段)
明确:E。E项表达的是鄙夷不屑的心理。其他各项都有讨好献媚的心理。
2.哪一项表达的心理最丰富呢?
明确:C。C项既有嫌恶,又有妖媚,来讨好聂赫留朵夫,又装出一副可怜的样子,以便获得好处。
嫌恶是真实的情感,妖媚和可怜是装出来的。
这个心理是非常有层次的,既有内心真实情感,又有刻意的表现在外的情感。
3.玛丝洛娃这种真实的嫌恶的情感,除了笑,在文中还有哪些表现吗?
预设:①眼睛:聊天时眼睛不看他。②神态描写。冷冷的。还有70段“粗野可怕、拒人于千里之外的神”。③语言描写。回答很简单,说明不想多谈。还有“那事早完了”“何必提那些旧事”。
泰州数字电视4.根据生活经验,我们知道人的笑有真笑、有假笑,玛丝洛娃这几处笑,有几处是真实内心的表露呢?
预设:只有一项。其他都是假笑。春兰集团公司
5.玛丝洛娃为何总是假笑?她为什么总是一次又一次地,表现出一种献媚的笑容?
生:因为她是,她习惯了这样的微笑。
很好,紧扣了她的身份特征。明明嫌恶、鄙夷,却能如此一次次献媚,说明玛丝洛娃?
生:心灵麻木了,彻底堕落了。
很好。说明了她的堕落之深。托尔斯泰明明要写玛丝洛娃的悲惨遭遇,却不写她的哭,也不写她的怒,反而写她的笑,她的麻木,真是妙绝,更有一番深刻意味。
(二)聂赫留朵夫
1.这样的玛丝洛娃,让前来请求饶恕的聂赫留朵夫内心产生了动摇。文中是如何刻画聂赫留朵夫动摇的心理的?
明确:①直接的心理描写:“这个女人已经无可救药了”。②内心独白:“你只会……从此一刀两断,岂不更好?”。③心理剖析:“他同时又感到,他的心灵里此刻正要完成一种极其重大的变化。”④抽象心理具象化:魔鬼,天平。
(三)人物心理刻画手法
车尔尼雪夫斯基曾经评价说:“托尔斯泰伯爵才华的特点就是不限于描写心理过程的结果;他所关心的是过程本身——那种难以捉摸的内心生活现象,彼此异常迅速而又无穷多样地变换着的,托尔斯泰伯爵却能巧妙地描写出来。”(心灵辩证法)
通过前面对男女主人公心理的分析,我们来总结一下,托尔斯泰刻画人物心理时,都用了哪些手法?
明确:①直接刻画:直接描写、内心独白、心理剖析。②间接表现:语言描写(用词、语气、声调、停顿)、动作描写、神态描写、细节描写、抽象心理具象化。
五、主旨探究

本文发布于:2023-07-07 19:29:2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xueshu/18423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描写   心理   表现   理解   人物   刻画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369专利查询检索平台 豫ICP备2021025688号-2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