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解释:
旧金山对日和约1、人物再现:同一个人物出现在多部小说中,每一部小说描写这个人物的一个阶段或者一个侧面,几部作品联系起来就反映出这个人物性格发展和命运遭遇的全过程,使作品之间建立起了有机联系。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以“人物再现”为经,以“分类整理”为纬,构成了一个包罗万象、序列井然,又能分能合的“小说网”。这种宏大的规模和巧妙的构思引起后来很多作家如左拉等的赞叹和模仿。 2、梅塘集团:70年代后期在法国形成的颇有声势的自然主义文学流派。以左拉为首的自然主义文学集团,其成员经常在左拉的梅塘别墅举行集会,故史称“梅塘集团”,主要成员有左拉、莫泊桑、于斯曼等六人。他们于1880年发表的小说集《梅塘之夜》,被看作是这个集团发起的自然主义文学运动的宣言,代表作品有莫泊桑的《羊脂球》。“梅塘集团”活跃了将近十年,80年代中期因成员之间文学主张的分歧而解体。
3、唯美主义文学:于19世纪末产生于英国,而后扩散到欧洲很多国家,它是在资本主义社
会里包括文学艺术在内的精神生产日益商品化、功利化的趋势下,作为对这种趋势的反动而产生的。它反对为金钱而艺术,主张“为艺术而艺术”,强调表现超然于现实之上的所谓纯粹的美,它颠倒了艺术和社会生活的关系,一味追求技巧和形式美。它在理论上的代表是英国批评家佩特。它与象征主义有共同的思想基础和艺术渊源。在创作上的代表是英国的奥斯卡·王尔德,其主要作品有童话故事集《快乐王子》、小说《道林·格雷的肖像》、喜剧《温德米尔夫人的扇子》。 4、威塞克斯小说:是指哈代长篇小说分类中,成就高影响大的“性格和环境小说”一类。它们都以英国西南部农村“威塞克斯”地区为背景,描写旧式农村的没落,反映资本主义势力对宗法制农村生活的冲击,对农民的悲惨境况寄予深切的同情,对平和恬静的乡村生活不无留恋。代表作品如《德伯家的苔丝》。
5、多余的人:六月成人19世纪俄国文学中一类进步贵族知识分子的典型。他们受过资产阶级的启蒙,不愿与贵族社会同流合污,但又远离人民,无法摆脱贵族传统的影响,缺乏生活目的又无实际工作能力,最终一事无成。普希金的《叶甫塞尼·奥涅金》中的主人公奥涅金是俄国文学中的第一个“多余的人”。
6、心灵辨证法:托尔斯泰表现人物心灵的运动的创作手法,描写人物由一种情感状态向另一种情感状态不断运动、变化的心理过程。人物的每一个行动都有心理根据,每一个心理活动又是在一定情境的影响下产生的,而环境的变化又通过人物的心理内容表现出来,在《安娜·卡列尼娜》中运用得尤为突出。
7、托尔斯泰主义:指托尔斯泰作品中表现的世界观和创作中宣扬的思想,它包括三点:其一是鼓吹不以暴力抗恶,把宽恕作为救世药方;其二是鼓吹道德自我完善,认为每个人努力从道德上完善自己,便可以摆脱利己和贪欲,消除罪恶;其三是宣扬基督教博爱思想,作家反对官办教会的伪善,但主张信仰“心中的上帝”,认为信奉“博爱”可以拯救人类。
1984美国忌讳第二部4桥矿8、社会主义现实主义:1934年8月第一次全苏作家代表大会规定其为苏联文学和苏联文学批评的基本方法,它“要求艺术家从现实的革命发展中真实地、历史具体地描绘现实。同时,艺术描写的真实性和历史具体性必须与用社会主义精神从思想上改造和教育劳动人民的任务结合起来”。
9、自然派:19世纪40年代在俄国形成的以果戈理为代表的现实主义文学流派,其特征是将批判和讽刺的锋芒对准沙皇专制制度和农奴制度,真实地描写和批判农奴制社会的黑暗
面,关注小人物和普通人,描写他们的贫困和所受的屈辱,反映他们不幸的命运。代表作品如果戈理的《死魂灵》。
10、二重人格:《二重人格》是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第二部重要作品,刻画了第一个二重人格高略德金的形象。二重人格发生的根源是都市文明畸形发展的结果。二重人格是性格的一种精神病态,或者说是心理病态。这种人往往分裂成两个自我,性格结构是混乱的,丧失了自我调节、自我控制的能力。这种双重人格是畸形社会和混乱时代的反映,是社会导致的心理病态和人性扭曲。
11、自然主义:是在上一时期萌发、形成声势并对20世纪文学产生了广泛影响的文学流派。
其哲学基础是孔德的实证主义。艺术理论家丹纳在《历史与批评》一著中最早为自然主义文学作了理论上的基本界定:根据精确的观察,按照科学的方法来描写生活。其发源地和中心都在法国。左拉是自然主义理论的创建者,他对自然主义作了系统的总结和阐述,标志自然主义流派正式形成。其理论体现在文学创作上主要有三点:强调客观性而反对倾向性;强调自然性而忽视社会性;强调真实性而忽视典型性。龚古尔兄弟的作品有比较典型
的自然主义风格,如《翟米尼·拉赛特》《修女菲洛梅娜》。
12、解冻文学:20世纪50-60年代中期在苏联文艺界出现了一种新的文艺思潮,揭露社会阴暗,呼唤要关心人、尊重人,以爱伦堡的中篇小说《解冻》为代表。其主导思想是人道主义,表现为:关注普通人、小人物的命运,通过普通人的命运反映国家和民族的命运;呼唤人与人之间的正常关系。“写真实”是其创作的基本主张。
13、奥维奇金派:50年代中后期在苏联文坛上出现,以奥维奇金《区里的日常生活》等一系列农村特写为代表,揭露了农村社会中的矛盾,特别对农村基层政权中的官僚主义作风进行了猛烈抨击。
14、战壕真实派:20世纪五六十年代之交在苏联风靡一时,以肖洛霍夫《一个人的遭遇》为代表。这一派作品的特点是:故事多发生在“弹丸之地”,体裁都是中短篇小说;时间就在一昼夜或几昼夜里,人物也不多;事件往往是以主人公为焦点的一场小战斗,重视细节真实的描写;在艺术上有一定的感染力,但有自然主义的倾向。
15、全景小说:20世纪60年代后半期出现,成为苏联卫国战争题材文学的主流,其范围广,
艺术上多角、多场景、多线索,时空跨度大,画面广阔,篇幅长,代表作有西蒙诺夫的《最后一个夏天》,恰科夫斯基的《围困》。
16、社会问题剧:社会问题剧是易卜生开创的现实主义戏剧新形式。它通过典型的人物和事件,提出现实生活中人们所关注的社会问题并且加以讨论,而在剧本的结尾,不作任何直接的结论,以引起人们深思。这类戏剧贴近生活,批判地揭露资本主义社会的某些不合理现象,宣扬个人精神反叛和道德改善观点,具有强烈的现实性与社会批判精神。代表作如《玩偶之家》《人民公敌》。
质壁分离17、人间喜剧:是巴尔扎克1829年以后创作的90多部小说的总称,它是19世纪上半叶法国的形象化历史。所谓“人间”,指巴尔扎克时代的法国社会,所谓“喜剧”,指这个社会中形形的人生世相。在这90多部小说之间有内在的联系,巴尔扎克采用了“分类整理”和“人物再现”使这90多部小说成为了一个可分可合的艺术整体。《人间喜剧》这种宏大的整体构思,在文学合作上是史无前例的。其中代表作如《高老头》。
简答:
一、西欧各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
①真实地反映社会的本来面目;
②具有强烈的暴露性和批判性;
③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
两面瑶二、福楼拜创作的独特风格:
1、非常注重客观性和真实性,他认为文学应达到科学的精确程度,作家应该隐藏自己的观点和态度,让人物自己表现自己,故而他极善于用白描手法刻画出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2、语言朴素、准确、优美,他是文学语言的巨匠,提出了著名的“一词说”(“我们无论写什么事物,要说明它,只有一个名词;要赋予它运动,只有一个动词;要表现它的性质,只有一个形容词。我们必须努力寻,直到到这个名词,这个动词,这个形容词为止。不能满足于‘差不多’。”),他的语言成为法兰西民族文学语言的典范。
三、司汤达《红与黑》的艺术特点:
首先是严谨而清晰的情节结构;
卡茨
其次是深刻细腻的心理描写,这是《红与黑》最突出的艺术特点;
再次,语言简练精确,生动传神。
四、巴尔扎克《人间喜剧》内容的具体表现:
第一,反映了封建贵族在资产阶级的逼攻下日益走向衰亡的历史过程;
第二,揭露了资产阶级血腥的发家史;
第三,揭露资本主义社会里情欲横流、道德沦丧、“金钱主宰一切”的丑恶现实和人与人之间的金钱关系。
五、巴尔扎克《高老头》的艺术表现:
第一,环境描写细致、逼真而富有典型性;
第二,人物形象生动丰满,性格鲜明,各具特征;
第三,情节结构上线索纷繁而中心突出。
六、苔丝的形象:
《德伯家的苔丝》是19世纪英国现实主义作家哈代的代表作。小说的主人公苔丝是一个纯朴美丽坚强,不容于虚伪冷酷的资产阶级社会的乡村姑娘。她天真纯洁,心地善良,勤劳俭朴,富有自尊心,对生活充满热情和希望。她的命运真实地反映了19世纪后期英国农村宗法制社会在资本主义势力的冲击下日趋崩溃瓦解,以及农村小生产者在贫困破产的威胁下日益苦难的生存境遇。她以悲剧结局的主要原因是社会的摧残和迫害,但也与她本人性格上的弱点有关。她被亚雷迫害最初是由于她自己的虚荣心,后来对克莱的认识也太单纯幼稚,直到临死都没有认识到克莱也是迫害自己的那个社会的一分子,她还没有完全摆脱封建社会的束缚,她总是相信命运,总是以宽容和自我牺牲来对待种种不幸。作家对她给予深切的同情。
七、易卜生《玩偶之家》的艺术特点:
第一,对社会问题的讨论构成了戏剧情节的核心和塑造人物性格的基本手段。
第二,巧妙运用追溯法,也是就倒叙法。
第三,人物心理刻画细致,深刻,真实。
八、马克·吐温从《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中体现的创作特:
第一,幽默讽刺与漫画式夸张结合;
第二,充满童趣的叙事风格;
第三,现实主义细节描写与浪漫主义抒情氛围相结合。
吉姆形象分析:
是美国文学史上追求自由,具有丰富内心感情和优秀品质的黑人形象。作者极力揭示他的人性之美,人情之美。他高尚的心灵与悲惨的奴隶地位构成强烈的对照,从而聪明地表达了反种族压迫的主题。
①吉姆最突出的性格特征是勇敢坚强,富有反抗精神。他虽处于奴隶地位,却没有奴才的顺从与自卑自贱。作者强调吉姆的能力与智慧,正生动地说明了黑人完全有能力创造属于自己的新生活。
②吉姆心地善良,有一副无私的好心肠。他也极富有人情味,时时关怀着远方的妻子与儿女。作者极力表现黑人的人性之美,旨在唤起整个社会对黑人命运的同情。
③愚昧可笑,迷信思想十分严重。这是因为他处在奴隶地位,被剥夺了受教育的权利。
总之,吉姆勇于反抗,勇于追求自由,维护自己的人格。其形象的成功塑造,在美国文学史上具有重大意义,开创了描写黑人形象的新的民主传统。
九、普希金《叶甫塞尼·奥涅金》的形象:
奥涅金是俄国文学中的第一个“多余的人”。他是19世纪20年代俄国的进步贵族青年,他出生于贵族,但接受了西欧资产阶级进步思想的影响,厌恶上流社会,以怀疑的态度对待现实,探索理想的人生之路。但是由于旧的精神崩溃,新的思想还没有确立,他不知道应该寻求什么样的生活,因此苦闷,彷徨,孤独,对 一切都感到冷漠,这种精神状态正是一代贵族青年觉醒的表现。但他脱离人民,无力同贵族社会决裂,陷入无限的焦躁、困惑和痛苦之中,成为一个“多余的人”。作者通过这个形象揭示了当时进步贵族青年的弱点,提出了进步贵族同人民的关系问题。
十、陀思妥耶夫斯基《罪与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