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景观

阅读: 评论:0

第一章
*1景观是一个由不同土地单元镶嵌组成,具有明显视觉特征的地理实体;它处于生态系统之上,大地理区域之下的中间尺度;兼具经济、生态和美学价值。
*2景观分类系统分为:开放景观、建筑景观、文化景观;
按照人类影响强度,划分了:自然景观、经营景观(分为人工自然景观与人工经营景观)、人工景观
*3景观的基本特征:①景观是一个生态学系统。
②景观是具有一定自然和文化特征的地域空间实体。
③景观是异质生态系统的镶嵌体。
④景观是人类活动和生存的基本空间。
天空游戏宝典
*4景观结构成分:斑块、廊道、基质
第二章
*1异质性指在一个景观区域中,景观元素类型、组合及属性在空间或时间上的变异程度,是景观区别于其他生 命层次的最显著特征。韶关学院学报
*2景观异质性包括时间异质性和空间异质性,更确切地说,是时空耦合异质性。
空间异质性是空间斑块性和空间梯度的综合反映。
*3景观异质性的意义:(1)景观异质性是景观尺度上景观要素组成和空间结构上的变异性和复杂性,是景观结构的重要特征和决定因素。
2)异质性对景观的功能及其动态过程都有重要影响和控制作用。         
3)景观异质主要来源于环境资源的异质性、生态演替和干扰
异质性与景观稳定性:
景观的空间异质性能提高景观对干扰的扩散阻力,缓解某些灾害性压力对景观稳定性的
威胁,并通过景观系统中多样化的景观要素之间的复杂反馈调节关系,使系统结构和功能的波动幅度控制在系统可调节的范围。
*5尺度是指在研究某一物体或现象时所采用的空间或时间单位,同时又可指某一现象或过程在空间和时间上所涉及到的范围和发生的频率。
6 尺度往往以粒度和幅度注意力测试(范围)来表达。
7 粒度包括空间粒度和时间粒度。时间粒度与分辨率有直接关系(分辨率是指研究对象时间和空间特征的最小单元)。
8 与尺度有关的相关问题:
大尺度(或称粗尺度)常指较大空间范围内的景观特征,往往对应于较小的比例尺和较低的分辨率;小尺度(或称细尺度)则常指小空间范围内的景观特征,往往对应于较大的比例尺和较高的分辨率。 
绝对尺度:真实距离、方向、外形
相对尺度:根据生物的功能联系用作两点间的相对描
尺度分析:将小尺度上的斑块格局重新组合为较大尺度上空间格局的过程,通常斑块形状由不规则趋向规则,景观类型减少
尺度效应:景观最小斑块随尺度的增大而发生类型转化与面积增大,景观多样性指数相应减少。
空间尺度一般用面积单位表示。
时间尺度是指某一过程和事件的持续时间长短和考察其过程和变化的时间间隔,即生态过程和现象持续多长时间或在多大的时间间隔上表现出来。
组织尺度:景观生态学研究中用生态学组织层次定义的研究范围和空间分辨率称为组织尺度
由个体、种、落、生态系统、景观和区域组成的生物组织等级结构系统,不同的层次对应着不同的空间尺度,不同层次上各种生态过程的时间尺度也有明显差别。
在各层次的具体研究对象之间,实际的时间和空间尺度可能会有一定的重叠和交叉,不同等级层次上生态学研究的空间和时间尺度都趋于增大。
景观尺度效应的实质是:不同的尺度水平具有不同的约束体系,属于某一尺度的景观生态过程和性质受制于该尺度特殊的约束体系。不同尺度间约束体系的不可替代性,导致大多数景观尺度规律难以外推。
尺度效应表现为随尺度的增大,景观出现不同类型的最小斑块,最小斑块面积逐步减少。
生态学系统的结构、功能及其动态变化在不同的空间和时间尺度上有不同的表现,也会产生不同的生态效应。
在不同的空间尺度上不仅景观的组成和结构有明显的不同,景观的动态变化特征也有显著差别。 
*9 景观生态学研究范围一般是中尺度的
10 时空尺度具有对应性和协调性,通常研究的地区愈大,相关的时间尺度就长。
生态系统在小尺度上常表现出非平衡特征,而大尺度上仍可表现为平衡态特征,景观系统常常可以将景观要素的局部不稳定性通过景观结构加以吸收和转化,使景观整体保持动态镶嵌稳定结构。
空间尺度是指所研究生态系统的面积大小,而时间尺度是其动态变化的时间间隔。
  大尺度主要反映大气候分异;中尺度主要反映地表结构分异;小尺度主要反映土壤、植物和小气候分异。
  中尺度空间过程包括土地利用和土地覆盖变化、生境破碎化、引入种的散布、区域性气候波动和流域水文变化等。其对应的时间尺度是人类的世代,即几十年,是土地景观学最为关注的时间尺度,即所谓人类尺度,是分析景观建设和管理对景观生态过程的影响的最佳尺度。
三章
*1 景观空间格局:景观中景观要素在空间上的组合配置关系及其变化规律。
景观要素是景观的基本单元
景观要素分成三种类型:斑块、廊道、基质
*2 斑块:斑块乃是在景观的空间比例尺上所能见到的最小异质性单元,即一个具体的生态系统
*3 影响斑块起源的主要因素包括:①环境异质性
②自然干扰
③人类活动
*4 斑块可分为四类:干扰斑块
                残余斑块 
环境资源斑块         
                引入斑块
5 干扰斑块是消失最快的斑块类型,即存留时间最短的一类,具有最高的周转率,持续时
间最短,通常是消失最快的斑块类型。
*6 几种斑块的形状:1)圆型2)长方形3)正方形4)环形5)半岛
廊道的作用:1)运输2)保护3)资源 4)美学
*7 廊道的类型:1)干扰廊道2 残余廊道3 环境资源廊道4.)种植廊道
*8 廊道的结构:1)弯曲度(或通直度)2 廊道的连通性3 廊道的宽度4)廊道的高度5 梯度
9 基质判定标准:相对面积、连接度和动态控制作用
*10 景观异质性研究主要侧重于3个方面:
1、空间异质性
2、时间异质性
3、功能异质性
四章
1 干扰类型:①按干扰产生的来源可以分为自然干扰和人为干扰
          ②依据干扰的功能可以分为内部干扰和外部干扰
          ③依据干扰的形成机制可以分为物理干扰、化学干扰和生物干扰
钢管混凝土拱桥
④根据干扰传播特征,可以将干扰分为局部干扰和跨边界干扰
2 干扰现象:(1)火干扰(2)放牧(3)土壤物理干扰(4)土壤施肥(5)践踏(6)外来物种入侵
(7)人类干扰
3 干扰的性质:①干扰具有多重性
②干扰具有较大的相对性
③干扰具有明显的尺度性
④干扰可以看作是对生态演替过程的再调节
4景观的异质性是否会促进或延缓干扰在空间的扩散,将决定于下列因素:
海德格尔 此在1 干扰的类型和尺度
2 景观中各种斑块的空间分布格局
3 各种景观元素的性质和对干扰的传播能力
④相邻斑块的相似程度
5 在干扰的作用下,生态系统的演替过程发生加速或倒退
6 干扰对景观破碎化的影响:其一是一些规模较小的干扰可以导致景观破碎化。其二规模较大的干扰可能导致景观的均质化。
7 具有较高的连通性,不一定有较高的景观连接度。连通性较差的景观,景观连接度不一定较小。
8 景观连接度与景观设计和规划对景观结构影响最明显的三种方式为:
☆土地利用调整
☆道路建设
☆城市规划
*9 景观中物种运动的方式:主动运动和被动运动
10 植物在景观中的迁徙就是一种被动式的 ,但它是一种主动的生物行为
11 景观中动物的运动可以有3种方式:①巢域(巢区)运动
②疏散(扩散)运动
③迁徙迁移运动
12 动植物的运动模式,可概括为两种,一为连续运动,另一种为断续运动
13 景观中水分和养分的运动主要有两种形式: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
1)水平运动
水分的水平运动主要表现为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
景观中养分的运移不仅取决于水流的方式和速度,而且还与各种化学物质的附着形态及其在不同介质中的溶解属性密切相关。
2灵岩山佛学院)垂直运动
景观中水分和养分的垂直运动主要表现为土壤中的水分和养分被植物或农作物吸收,经过蒸腾作用挥发至大气中,又经过降水或降尘进入土壤,或者经过人类活动的影响以其他方式将养分带人土壤中,形成一个局部的水分和养分小循环
14 通过调节微景观结构可以较大地改变水分和养分的垂直运动。
15 对水分和养分运动来说,生态过渡带可以起到过滤或屏障的作用;生态交错带可以对各种物质和生物体起到扩散和滞缓的作用  
16 景观功能指:景观作为生物生存环境,提供给生物生存所需的物质、能量、空间的能
力,景观功能通过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以及动植物运动来实现
17 景观的一般功能:
1)生产功能
2)生态功能
3)美学功能
4)文化功能
第五章
*1、景观动态:是指景观的结构与功能随时间而发生的变化。这种变化既受自然因素的影响,也受人为因素的影响。
*2、景观破碎化:是指景观中景观要素斑块的平均面积减小、斑块数量增加的景观变化过程。
景观破碎化的空间过程:穿孔、分割、破碎化、收缩、磨蚀
*3、系统的稳定性的尺度问题:
系统的稳定性有着尺度效应(1)在不同时间尺度下,同一系统可能表现出不同的稳定性。稳定性与脆弱性都是相对于一定的时空尺度而言的。
2)从空间尺度上看也有类似的规律性。以生态过程作为系统稳定性(或脆弱性)的指标可能比单纯的物种变化更能反映系统的属性。
4 根据系统的稳定性有着尺度效应的不同,可以把系统分为:
①小尺度与大尺度干扰下都不稳定的系统
②小尺度干扰下稳定,大尺度干扰下不稳定的系统
③局部干扰不稳定,大尺度干扰下稳定的系统
④小尺度与大尺度干扰下都稳定的系统。
5 抗性:或称抵抗力,指系统在环境变化或潜在干扰下抗变化的能力。描述生态系统在受到扰动后产生变化的大小,也就是衡量生态系统对敏感性的大小。稳定6 性包括了两个方面的含义:
①一方面是系统保持现行状态的能力,即抗干扰的能力;
②另一方面是系统受扰动后回归该状态的倾向,即受扰后的恢复能力。
7 景观稳定性的特性:
景观系统对物质流、物种流的开放性可增加系统的抗性,促进其恢复过程。
景现的异质性可为系统在环境变化时或发生干扰时的可塑性增加,并且在遭受干扰后也容易恢复原状。
物种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有利于景观稳定。
干扰破坏后恢复的景观其稳定性可能增加(种类组成、系统结构变化)。
8 干扰与景观稳定性:
一般来说,景观的抗性越强,也就是说景观受到外界干扰时变化较小,景观越稳定;景观的恢复性(弹性)越强,也就是说景观受到外界干扰后,恢复到原来状态的时间越短,景观越稳定。
9 景观稳定性的时间尺度:
景观的稳定性取决于我们观察景观时所选择的时间尺度。
10 景观稳定性的空间尺度:
大尺度上景观结构和要素组成的变化需要很长的时间才发生,而小尺度上景观的变化在短期就可以发生。
11 景观变化的基本参数:
a、变化的总体趋势(上升、下降、水平);
b、围绕总体趋势的相对波动幅度(大或小);

本文发布于:2023-07-07 16:38:1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xueshu/18370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景观   尺度   干扰   空间   运动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369专利查询检索平台 豫ICP备2021025688号-2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