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名称:交通工程2002-2003学年第二学期出题教师:谷远利
(请考生注意:本试卷共有五道大题,前两道大题答在试卷上,后三道大题答在答题纸上。)
24分)空,计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4 。 1 出行的定义为从起点到终点的一次移动
。 3 交通信号控制的基本参数包括周期长、绿信比和相位差
。 4 最早出现交通信号灯的国家是英国
的总称。 5 城市道路是城市行人步行和车辆行驶的公共用地
。渠化的目的是分离不同性质的交通流6 和减少冲突点的数目
7 立体交叉按有无匝道连接分为分离式和互通式。
原则。原则和空间分离8 疏导交通流要做到时间分离
和9 影响出行者方式选择的因素包括出行者特征、出行特征
三种。交通设施特征10 交通规划的前提是交通调查。
和、无轨电车、有轨电车城市公共客运交通工具包括公共汽车11
快速轨道交通。
公共交通路线上的站点有路线中途的停靠站12 和路线两端的始末站。
通行能力的限制。
二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题2分,共10题,计20分)
1 下面哪一个不是城市交通的特征:(D )
A. 需要大量的交通附属设施
B. 交通运输工具类型多
C. 车流相互交叉,干扰大
D. 交通流量稳定
2 一般确定一条人行道的宽度是:(B )
A. 0.5米
B. 0.75米
C. 1米
D. 1.25米
3 通常把交通服务水平分为六级,那么自由流的服务水平是指:(A )
A. A级
B. C级
C. D级三国演义动画片主题曲
D. F级
4 在车流比较拥挤的路段上描述车辆的到达一般使用:(B )
A. 泊松分布
B. 二项分布
C. 负二项分布
D. 负指数分布
5 下面哪一个不是“表明喜好数据调查”的特征:(D )
A. 充分表现个人的选择行为
B. 在保证可靠性前提下可自行设计假想内容
C. 调查人员有丰富的问卷设计经验
D. 取样样本非常大
6 下面哪一个不是提高公共交通线路的通行能力的途径:(C )
A. 提高驾驶员技能
护理学基础精品课程B. 增加车门数量
C. 增加车站个数
D. 减少车辆进出站时间
7 一般情况下,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居民流动强度:(B )
A. 减少
B. 增加
C. 先增加后减少
D. 先减少后增加
8 在市区内,两相邻公共交通停靠站之间的距离一般为:(A )
A. 0.5公里
B. 1公里
C. 1.5公里
D. 2公里
9 对于一个城市来说,公交线路密度与公交线网密度的关系是:(C ) A. 公交线路密度等于公交线网密度
B. 公交线路密度小于公交线网密度
C. 公交线路密度大于公交线网密度
多媒体技术的应用D. 公交线路密度与公交线网密度没有关系
10 在国内的大城市,根据中国国情,应该大力发展:(A )
A. 公共交通
B.自行车
C. 私人小轿车
D. 摩托车
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4题,计20分)
答:
城市道路的线形分为横断面线形、平面线形和纵断面线形。
城市道路横断面就是垂直于道路中心线的断面。十二烷基硫酸钠
城市道路平面线形是以道路的中线为准,根据行车的技术要求,确定道路在平面上的直线、曲线和他们的衔接,保证行车走路的通顺安全。
城市道路纵断面线形是指沿车行道的中心的竖向剖面。
道路的平面线形、纵断面线形和横断面线形都是一条道路互相密切相关的线形,是一个整体。
2 简述理论通行能力、可能通行能力、实用通行能力之间的关系。
答:
基本通行能力:指在道路、交通、环境和气候均处于理想条件下,由技术性能相同的一种标准车辆,以最小的车头间隔连续行驶,在单位时间内通过道路的某一断面处的最大车辆数。
可能通行能力:指在实际道路交通条件下,单位时间内通过道路上某一点最大可能的交通量。通常求可能通行能力时,是根据道路和交通的实际状况,确定其对于理想条件的修正,根据这些修正系数乘以基本通行能力数值而得出可能通行能力。
实用通行能力:指根据道路的性质和使用要求的不同,而划分为若干等级不同的服务水平,在不同服务水平条件下,道路所具有的通行能力,即道路在某一服务水平时的服务交通量。
3 交通量、车速、密度之间的关系?
交通量是指单位时间内通过道路某一点或某一段面双向实际的车辆数或行人数;车速是指单位时间内车辆的行驶距离;密度是指单位长度的车道上所拥有的车辆数;他们之间的关系是交通量等于车速和密度的乘积。
根据Greenshields的研究,速度与密度呈线性关系,交通量与速度呈二次抛物线关系,交通量与密度呈二次抛物线关系。
4 交通控制的基本类型包括哪三类?它们各有什么特点?
交通控制可以分为三种基本类型:孤立的交叉路口控制(即点控制)、主干道交通信号协调控制系统(即线控制)和区域交通控制系统(即面控制)。
孤立的交叉路口控制是信号交叉口控制的最基本形式,它只考虑一个交叉路口而不考虑临近交叉路口的交通流情况。
主干道交通信号协调控制系统是将一条主干道的一连串交叉路口作为控制对象。它要考虑这一连串交叉路口的交通流状况,并对其进行协调控制。.
区域交通控制系统是将城市中某个区域的所有信号交叉口作为控制对象,对该区域所有交叉路口的交通流进行协调控制。
分)题,计20 计算题(每题10分,共2四)(误差<1%某区域有三个交通小区,试用Fratar 方法确定该区域的未来OD分布。1
解:
1 现状值O\D 3
2 未来值18 4 18 6 1 8
28 28 8 2 8 12
20 12 4 3 20 4
现状值28 18 66 20
66
未来值18
28
20
,两条路径上的交通阻抗函数分别为:2B2 如图所示的交通网络,从A到有两条路径1、
1
A 2 B
径路1: C=15+0.005V1
长江口货船失火
2: C=10+0.006V 22其中,V表示各路径上的流量,C表示各路径相应的1径路
交通阻抗。ii现设想从A到B有3000辆车,试用增量加载分配方法进行交通分配(分4次,依
次按40%,30%,20%,10%加载)。
ril
解:
次数加载量V C V C 21210 0 0 15 0
10
1 1200 0 15 1200 17.2
2 900 900 19.5 1200 17.2
20.8
1800 19.5 900 600 3
4 300 1200 21 1800 20.8
五问答题(共1题,计16分)
1交通规划四步骤(阶段)模型包括哪四步?每个步骤的目的是什么?约束条件是什么?常用的方法有哪些?
答:
交通规划四步骤模型包括出行生成、出行分布、方式选择和交通分配。
第一步为出行生成,目的是预测未来年该区域总的出行生成量和各小区的出行发生吸引量;约束条件是该区域的总发生量等于总吸引量;常用方法为增长系数法、回归分析法和交叉分类方法。第二步为出行分布,是将出行生成预测获得的各小区出行发生与吸引交通量转换成各小区的空间OD量,即O-D矩阵;约束条件是行和等于该小区未来年的发生量之和,列和等于该小区未来年的吸引量之和;常用方法为增长系数法和重力模型法。
第三步为方式选择,是预测各小区之间的各种出行方式的比例或数量;约束条件是i小区到j小区各种出行方式的交通量之和等于i小区到j小区的分布交通量;常用方法为Logit模型法、转移曲线模型法。
第四步是交通分配,是把各种出行方式的分布矩阵分配到具体的路径上去;约束条件是i小区到j小区某一种出行方式在各个路径上的交通量之和等于i小区到j小区这种出行方式的总交通量;常用方法包括平衡模型和非平衡模型两大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