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材料加筋壁板压缩屈曲与后屈曲分析

阅读: 评论:0

复合材料加筋壁板压缩屈曲与后屈曲分析
李乐坤;李曙林;常飞;石晓朋;张铁军
【摘 要】为了建立复合材料加筋壁板承受压缩载荷下屈曲、后屈曲和破坏整个失效过程的数值分析方法,对复合材料加筋壁板进行了压缩稳定性试验和有限元分析研究.采用特征值分析法对加筋壁板进行了屈曲分析,得到加筋壁板的屈曲模态、屈曲特征值及屈曲载荷;根据加载端的载荷-位移曲线采用弧长法(Riks),得到了弧长法的屈曲载荷及后屈曲承载路径;引入失效准则,得到后屈曲直至破坏的承载能力.对比两种有限元分析法与试验结果可以得到:加筋壁板的后屈曲承载能力很大,特征值法分析屈曲载荷较弧长法更精确,而弧长法可以更好模拟后屈曲行为,建立的分析法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
【期刊名称】摩擦衬垫《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年(卷),期】2016(048)004
【总页数】6页(P563-568)
【关键词】复合材料;加筋壁板;屈曲;后屈曲;特征值法;弧长法
嘌呤核苷酸
【作 者】李乐坤;李曙林;常飞;石晓朋;张铁军
【作者单位】空军工程大学航空航天工程学院,西安,710038;空军工程大学航空航天工程学院,西安,710038;空军工程大学航空航天工程学院,西安,710038;空军工程大学航空航天工程学院,西安,710038;空军工程大学航空航天工程学院,西安,710038
【正文语种】中 文
【中图分类】TB332
恐惧的总和
复合材料加筋壁板以其比重小、比强度高和比模量大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飞机结构中。当其受到剪切、压缩等载荷作用时,常因稳定性问题而发生失效。加筋壁板承受外载时其稳定性问题较为复杂,以致一些设计部门一直以结构的初始屈曲载荷作为设计许用载荷。但是加筋壁板的屈曲并不等于破坏,其结构的承载能力要高于屈曲载荷,甚至后屈曲承载能力大大高于初始屈曲载荷。
目前,针对复合材料层合板和加筋壁板的屈曲和后屈曲问题,国内外都进行了一定的研究。沈惠申[1]采用摄动技术系统地研究了大挠度条件下的层合板和圆柱壳的屈曲及后屈曲
问题,并提供了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来处理复合材料层合板的屈曲行为。童贤鑫等[2]采用影像云纹法和有限条元素法对帽型加筋壁板的试验数据进行了屈曲特性判断;Orifici等[3]对飞机机身复合材料加筋壁板的后屈曲行为进行调查和研究。Stevens等[4]的研究发现,由于发生屈曲,壁板反节点线处产生很大的弯矩,使筋条与蒙皮脱粘,并最终导致结构失效。文献[5~6]根据加筋壁板压缩和剪切试验结果指出影响结构失效的重要因素之一是筋条与壁板之间的界面脱粘。文献[7~8]结合文献[9]的试验展开了模拟,采用界面单元模拟了筋条和壁板之间的连接界面,分析了界面脱粘对结构强度的影响。王菲菲等[10]根据复合材料的力学特性,结合有限元理论和工程经验,提出了一种计算复合材料加筋板结构后屈曲承载能力的工程简化理论与方法,并与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其精度较高。文献[11]对复合材料帽型加筋板的压缩稳定性进行了试验研究,建立了包含复合材料多种损伤模式和胶层损伤的有限元模型。霍世慧等[12]利用工程及有限元方法分别分析了加筋壁板整体和局部稳定性,分析了加筋壁板在不同边界条件以及不同桁条设计下的稳定性。孔斌等[13]对后屈曲诱发的复合材料整体加筋板的缘条/蒙皮界面的失效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缘条/蒙皮界面内力的提取方法并研究了其变化规律。张铁亮等[14]采用遗传算法对复合材料加筋壁板铺层顺序进行优化,并提出了一种提高复合材料加筋壁板屈曲因子,从而对复合材料加
筋壁板结构布局进行优化设计的方法。赵等[15]讨论了不同压缩与弯曲刚度的匹配模式对于复合材料加筋壁板临界失稳载荷的影响,提出了一种评估加筋板承载效率的量化方法。
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本文采用特征值分析法与改进的Riks分析法,引入Hashin失效准则及胶层失效准则对复合材料加筋壁板的屈曲和后屈曲以及破坏整个加载过程进行了模拟与分析,并进行了加筋壁板的压缩试验,对比了试验与仿真分析结果。结论为复合材料加筋壁板的稳定性分析与破坏分析提供了方法和依据。
1.1 特征值屈曲分析法
线性屈曲以小位移、小应变的线弹性理论为基础,在结构初始位形上建立平衡方程,当屈曲产生时,结构位形突然跳到另一个平衡状态。特征值屈曲[16]一般被用来分析刚性结构(在屈曲前其变形通常较小,为线性扰动过程)的屈曲载荷。
在特征值屈曲问题中,载荷使模型的刚度矩阵变得奇异,因此方程(1)具有非无效解。
式中:[KMN]为载荷施加时的刚度矩阵,施加的载荷包括预加外载荷和扰动载荷;为屈曲
特征值向量。预加外载荷定义为
扰动载荷的大小并不重要,它可以由载荷乘积因子λ缩放,因此屈曲载荷为。因此
式中为结构的弹性刚度矩阵;为几何刚度矩阵;λ为载荷乘积因子即屈曲载荷系数。
1.2 弧长法
弧长法的思想最初由Wempner提出[17],后经Crisfield改进[18],使弧长法更便于应用。Lam与Morley[19]对Crisfield的理论进行了进一步拓展。弧长法是近年来解决高度几何非线性问题和不稳定的后屈曲响应的有效方法。通过“改进的弧长法”来分析不稳定响应的静力平衡状态。其所加载荷的大小由一个标量参数来控制,弧长法控制载荷步因子增量的载荷和位移约束条件为。
式中为所施加的载荷;为残差载荷;α为载荷比例因子,可以调节载荷增量和位移增量在弧长L中的作用,因此对弧长法的总体性能影响较大。经过推导可得到关于修正系数λ的二次方程,即
由式(5)可以得到修正系数μ的解。式中所施载荷产生的位移增量矩阵为为由残差载荷产生的位移矩阵。如果是虚根,L减半试算,若得两实根则取较大值,其目的是使本次迭代后的位移增量的方向和前一次迭代的结果接近些,以保证解的可靠性。
2.1 试验件
本文试验所用的复合材料加筋壁板的纤维材料为中温固化环氧碳纤维预浸料,蒙皮与筋条的厚度与铺层方式一致,其厚度为2.75 mm,层合板的单层厚度0.125 mm,共22层,铺层方式为[45°/-45°/0/-45°/0/45°/90°/45°/0/-45°/0]s;基体材料为环氧树脂基。按工艺标准成形,加筋条呈“工”字形与蒙皮胶接。试验件结构尺寸为950 mm×550 mm,其长桁间距为153.0 mm,肋距为560 mm,端部进行灌胶处理。复合材料加筋壁板的材料属性如表1所示,表1中E表示弹性模量,G表示剪切模量,ν表示泊松比,S表示剪切模量,下标1,2,3分别表示纤维纵向方向、单向带内横向方向、单向带内厚度方向;Xt与 Xc分别表示纵向拉伸和压缩强度;Yt与Yc分别表示横向拉伸和压缩强度。
2.2 轴压试验
压缩试验所用加载设备为MTS多通道液压伺服系统。为了模拟翼肋的作用,在试验件的翼肋部分增加刀口,限制该处沿板厚度方向的位移。加筋壁板的一段固定,另一端施加面内的轴向压力。
试验件的位移测量点(铺层堆栈方向位移)与应变测量点如图1所示。
钻井泥浆材料取试验件中间截面的9个应变片的数值分析,其载荷-应变曲线如图2所示。由图2可以看出,在加载的初期,加载力与应变成线性关系,当加载至340 kN时,曲线发生明显变化,此时试验件发生屈曲,加载至820 kN时,试验件发生破坏。
goagent ios位移测量点处的载荷-位移曲线如图3所示。由图3可得,当试验件发生屈曲后,位移测量点的位移值发生突变,此时试验件出现了屈曲半波。由该5点处的位移变化情况可以推测出在翼肋处由4个屈曲半波。试验件破坏形貌如图4所示。
3.1 特征值屈曲法分析结果
采用ABAQUS软件建立有限元模型,由于壁板的厚度较其尺寸要小得多(小于1/10),且可以忽略厚度方向的应力,因此加筋壁板的蒙皮、筋条均采用S4R壳单元,其铺层方式与试
验件铺层方式相同。为得出更精确的结果,本文在筋条与蒙皮之间加入一层内聚层,选择COH3D8单元模拟筋条/蒙皮界面的分层起始扩展过程,其材料属性如表2所示,表2中Knn,Kss,Ktt为ABAQUS中定义Cohesive单元中需要输入的材料参数,可根据胶层的本构方程所求得;σmax,τmax分别为材料的最大法向应力与最大剪应力;与分别为胶层法相以及面内两个正交方向的能量耗散值。对蒙皮和筋条接触面进行壳偏移,即筋条以上表面为参考面,蒙皮以下表面为参考面,通过Tie将这两个参考面与内聚单元连接。有限元模型的下端施加简支约束,用来模拟试验件的灌胶部位,上端进行Y轴和Z轴方向约束,在节点上施加X方向的集中力2 000 N,并在翼肋处进行厚度方向的约束,图5为加筋壁板模型图。
耶律隆绪

本文发布于:2023-07-07 11:23:5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xueshu/18264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屈曲   载荷   壁板   加筋   试验   复合材料   进行   位移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369专利查询检索平台 豫ICP备2021025688号-2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