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滚动轴承 答案

阅读: 评论:0

第十三章 滚动轴承 作业题答案
一、填空题
1.滚动轴承预紧的目的在于增加 轴承的刚性,减少  轴承的振动
2.滚动轴承的内圈与轴颈的配合采用  基孔  制,外圈与座孔的配合应采用  基轴  制。 3.30207(7207)轴承的类型名称是  圆锥滚子  轴承,内径是  35    mrn,它承受基本额定动载荷
时的基本额定寿命是 106  转时的可靠度是 90%  。这种类型轴承以承受 径向 向力为主。
4.代号6214的滚动轴承,类型是  深沟球轴承  ,内径是  70    mm。
5.滚动轴承的基本额定动负荷是指  使轴承的基本额定寿命恰好为106转时,轴承所能承受的负荷,某轴承在基本额定动负荷的作用下的基本额定寿命为  106 转 。
6.滚动轴承的选择主要取决于 轴承所承受的载荷大小、方向和性质,转速高低,调心性能要求,
装拆方便及经济性要求  ,滚动轴承按其承受负荷的方向及公称接触角的不同,可分为主要可承受
径向负荷的  向心轴承和主要承受轴向负荷的 推力  轴承。
7.滚动轴承轴系设计中,双支点单向固定的固定方式常用在  跨距较小 或  工作温度不高 情况下。8.在动轴承轴系设计中,一端双向固定而另一端游动的固定方式常用在 跨距比较大 或 工作温度
比较高  情况下。
9.安装于某轴单支点上的代号为7318 B/DF的一对滚动轴承,其类型名称为 角接触球轴承  ;内
径尺寸d=  90  mm,公称接触角 =  40  ;直径系列为 中系列  ;精度等级为 0级  ;安装
形式为  成面对面安装  。
10.安装于某轴单支点上的代号为32310 B/P4/DB的一对滚动轴承,其类型名称为  圆锥滚子轴
承  ;内径尺寸d= 50  mm;公差等级符合标准规定的  4级  ;安装形式为  成背对背安装  。11.在基本额定动载荷作用下,滚动轴承可以工作  106    转而不发生点蚀,其可靠度为  90%  。12.滚动轴承的内、外圈常用材料为 轴承铬钢  ,保持架常用 低碳钢  材料。
13.与滚动轴承7118相配合的轴径尺寸是 90  mm。
14.轴上的轴承的跨距较短,且温差较小时,支承部件应用  双支点单向固定  形式;当两轴承的
跨距较长,且温差较大时,支承部件应用  单支点双向固定  形式。
二、选择题
湖南大学综合管理系统1.角接触球轴承承受轴向负荷的能力,随接触角口的增大而  A  。
A.增大                        B.减少
C.不变                        D.增大或减少随轴承型号而定
2.在滚动轴承当中,能承受较大的径向和轴向载荷的轴承是  B  ,适合于作轴向游动的轴承是  D  。
A.深沟球轴承                  B.角接触轴承
C.圆锥滚子轴承                D.圆柱滚子轴承
3.以下各滚动轴承中,承受轴向载荷能力最大的是  A  ,能允许的极限转速最高的是  B  。
A.5309            B.6309/P5            C.30309          D.6309
4.在下列4种轴承中,    B    必须成对出现。
A.深沟球轴承            B.圆锥滚子轴承
c.推力球轴承            D.圆柱滚子轴承
5.对滚动轴承进行密封,不能起到  B    作用。
A.防止外界灰尘侵入      B.降低运转噪声
C.阻止润滑剂外漏;      D.阻止箱体内的润滑油流入轴承
6.同一根轴的两端支承,虽然承受负荷不等,但常用一对相同型号的滚动轴承,这是因为  C  以外的下述其余三点理由。
A.采用同型号的一对轴承,采购方便
B.安装两轴承的轴孔直径相同,加工方便
C.安装轴承的两轴颈直径相同,加工方便
D.一次镗孔能保证两轴承中心线的同轴度,有利于轴承的正常工作
7.在进行滚动轴承组合设计时,对支承跨距很长,工作温度变化很大的轴,为适应轴有较大的伸缩变形,应考虑  A  。
A.将一端轴承设计成游动的            B.采用内部间隙可调整的轴承
C.采用内部间隙不可调整的轴承        D.轴颈与轴承内圈采用很松的配合
8.以下各滚动轴承中,轴承公差等级最高的是  B    ,承受径向载荷能力最高的是  A  。
A.N207/P4            B.6207/P2            C.5207/P6
9.下列通常应成对使用的轴承是    C    。
A、深沟球轴承
B、推力球轴承
C、角接触球轴承内蒙古大营铀矿
D、圆柱滚子轴承 10.判别下列轴承能承受载荷的方向:63l0可承受  D  ;7310可承受  C  ;30310可承受  C  ;5310可承受  B    ;N310可承受    A  。
A.径向载荷                  B.轴向载荷
C.径向载荷与单向轴向载荷    D.径向载荷和双向轴向载荷
11.滚动轴承基本额定动载荷所对应的基本额定寿命是  C    。
A.107B.25~107C. 106D.5 X 106
12.在良好的润滑和密封条件下,滚动轴承的主要失效形式是    D      。
A.塑性变形        B.胶合        C.磨损            D.疲劳点蚀
13.代号为7212AC的滚动轴承,对它的承载情况描述最准确的是  D    。
A.只能承受径向负荷            B.单个轴承能承受双向轴向负荷
C.只能承受轴向负荷            D.能同时承受径向负荷和单向轴向负荷
14.深沟球轴承的载荷增加一倍,其额定寿命将降低到原来的____C____倍。
A、0.5
B、0.875
C、0.125
D、0.099
15.推力球轴承不适用高转速的轴,这是因为高速时  B    ,从而使轴承寿命严重下降。
A.冲击过大                B.滚动体离心力过大
C.圆周速度过大            D.滚动体阻力过大
16.滚动轴承工作时,滚动体的应力循环特征是    C    。
A.r=-l    B.r=l    C. r=0    D.0<r<1
17.对于载荷不大、多支点的支承,宜选用    B    。
A.深沟球轴承              B.调心球轴承
C.角接触球轴承            D.圆锥滚子轴承
18.对于温度较高或较长的轴,其轴系固定结构可采用___D___。
A、两端固定安装的深沟球轴承
B、两端固定安装的角接触球轴承
C、两端游动安装的结构形式
D、一端固定另一端游动的形式
19.一角接触球轴承,内径85mm,宽度系列0,直径系列3,接触角15°,公差等级为6级,游隙2组,其代号为__A__。
A、7317AC/P6/C2
B、7317B/P62
C、7317C/P6/C2
专家解读中央一号文件亮点
D、7317C/P62 20.滚动轴承的基本额定动载荷是指  B    。
A.该轴承实际寿命为106转时所能承受的载荷;
B.该轴承基本寿命为106转时所能承受的载荷;
C.一批同型号轴承平均寿命为106转时所能承受的载荷。
21.各类滚动轴承的润滑方式,通常可以根据轴承的    D    来选择。
A.转速n                      B.当量动载荷P
C.轴径圆周速度v              D.内径与转速的乘积dn
22.滚动轴承接触式密封是  A    。
A.毡圈密封                  B.油沟式密封
C.迷宫式密封                D.甩油密封
大荒神舞
apd23.转速一定的深沟球轴承,当量动载荷由P增大到2P,其寿命由L10    C    。
A.下降为0.2L10      B.上升为2L10
C.下降为0.125L10    D.不变
24.若转轴在载荷作用下弯曲较大或轴承座孔不能保证良好的同轴度,宜选用类型代号为  A  的轴承。
A. 1或2
B. 3或7
C. N或NU
D. 6或NA
三、计算题分析
1、一对角接触球轴承反安装(宽边相对安装)。已知:径向力F rl=6750N,F r2=5700N,外部轴向力
F A=3000N,方向如图所示,试求两轴承的当量动载荷P l、P2,并判断哪个轴承寿命短些。注:内部轴向力F s=0.7F r,e=0.68,X=0.41,Y=0.87。
解:(1)判断附加轴向力FS的方向,因为是反安装,所以,附加轴向力FS的方向如图。
2、图为一轴两端各用一个30204轴承支承,受径向载荷为1000 N,轴向载荷为300 N,轴的转速为n=1000 r/min。已知30204轴承基本额定动载荷C=15.8 kN,动载荷系数fp=1.2,试求:
(1)两支点反力;
(2)两轴承的当量动载荷;
(3)轴承的寿命。
附:派生轴向力Fd=Fr/(2Y)。e=0.38,  当Fa/Fr≤e时:X=l,Y=0;Fa/Fr >e时:
X=0.4,Y=0.7。
解:(1)
>奥运会知识

本文发布于:2023-07-07 11:22:2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xueshu/18264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轴承   载荷   承受   轴向   负荷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369专利查询检索平台 豫ICP备2021025688号-2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