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东野圭吾推理小说《恶意》中人性描写

阅读: 评论:0

解读东野圭吾推理小说恶意》中人性描写
作者:严鑫
来源:《青年文学家》2016年第29
        要:东野圭吾是日本当代有名且多产的推理小说家。他在参考著名推理小说家松本清张的写作风格的同时,也不断地吸收其他优秀作品的养分,并以独特的风格开创写实本格派这一独特的写作流派,并且在作品中对社会问题以及人性展开了大量的探讨。本文以东野圭吾的推理小说《恶意》为中心,基于对作品内容的分析,从人物形象、人物心理、写作手法等角度尝试解读《恶意》中的人性描写。
        氯乙醇关键词:东野圭吾;《恶意》;人性描写
        作者简介:严鑫,海南大学旅游学院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日本语言文化。
        [沁水阳光农廉网中图分类号]I106 [孔府宴酒破产拍卖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29--01
        例外管理一、关于东野圭吾及小说《恶意》
        东野圭吾锦纶61958年出生于大阪,中学时期开始喜爱文学创作,1985年凭借作品《放学后》获得第十三届江户川乱步奖。1998年,东野的小说作品《秘密》出版后引起了读者的关注,并凭此入围了直木奖。东野以其独特的风格开创写实本格派这一写作流派,在作品中对社会问题以及人性展开了大量的探讨。《恶意》便是其代表作之一。
夏新a320        在《恶意》中,作者采用手记文体的写作手法,通篇采用自述的方式,通过绵密的推理,经常给读者一种即将接近真相的感觉,却在下一秒突然反转。东野在文中一边分析犯人的犯罪动机,同时将复杂的人性通过巧妙的推理一点一点地展示在读者的眼前。小说中的畅销书作家日高邦彦在出国的前一天,在自己家中被人发现遭到杀害。第一个达到案发现场的是日高的妻子以及他的好朋友野野口修。加贺恭一郎是调查这个案子的警察。加贺通过自己的调查及推理,最后确认野野口修就是真凶。但是对于凶手的杀人动机,在小说的前半部分,作者一直没有阐明。在小说的最后,作者揭露出真正的动机居然只是因为嫉妒而产生的恨意而已。在作者笔下,野野口修怀着一种狭隘的恨意杀害了日高。在之后的案件调查过程中,不但没有丝毫的后悔,反而为了贬低诋毁日高,编织了一个又一个的谎言。

本文发布于:2023-07-07 09:56:3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xueshu/18238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东野   恶意   写作   小说   作者   推理   人性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369专利查询检索平台 豫ICP备2021025688号-2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