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大卫+科波菲尔(节选)》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阅读: 评论:0

选必下第三单元第七课
大卫·科波菲尔》(节选)单篇教学设计
“最宠爱的孩子”在成长
“在我所有的著作中,我最喜爱的是这一部。像许多偏爱的父母一样,在我内心的最深处,我有一个最宠爱的孩子。他的名字就叫《大卫·科波菲尔》。”
——1850狄更斯《大卫·科波菲尔》序言
研习建议
数字人小说,尤其是世界经典小说,阅读的过程就是心灵的奇异漫游和灵魂的重新洗礼。小说的核心任务就是通过刻画人物、塑造典型人物形象来揭示社会生活的某些本质问题,从而表现作品的主题的。在单元学习中,我们跟随作者去感受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社会生活,去目睹各式各样的人生故事,探寻丰富多彩的心灵世界,感受多种多样的文化风貌。
《大卫·科波菲尔》是19世纪现实主义长篇小说,展现了广阔的社会生活,表达了作者多方
面的深刻思考。节选部分主要是描写大卫童年时候的人生经历,以第一人称叙述,通过孩子的视角透视人生百态。研习时要借助小说阅读的常见方法去梳理主人公的人生经历,关注次要人物的典型性格描写和形成原因,探究对人物“成长”产生影响的种种主客观因素(尤其是借助人物的生存环境描写去窥探社会时代风貌)等。王新军
课时安排:2课时
wimax网络研习目标
1.学会运用思维导图了解文本情节,运用批注式阅读法点评典型人物。
2.结合文本并运用多媒体手段探究小说折射的社会时代背景。
3.能运用比较和探究的方式深入理解小说主人公和作者的关系,小说的深层次主旨。
4.运用多媒体手段,查阅和文本对应的时代背景资料,形成自己对小说再现时代环境的独到理解。
知识方法和能力
必备知识与方法
磷酸1.批注式阅读法:学生在自主阅读时,对文章的语言进行感知,对文章的内容、层次、思想感情、表现手法、语言特、精彩片段、重点语句,在思考、分析、比较归纳的基础上,用线条、符号或简洁的文字加以标注的读书方法。
2.小说人物形象分析方法:借助各种艺术手段多角度、全方位地分析人物尤其是典型人物形象。可以展现人物音容笑貌、言谈举止和衣着服饰等外在形态,也可以是呈现人物心理和思想感情等内在活动,还能借助人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去深入研究
性迷宫1999
3.利用多媒体手段了解并能书面梳理狄更斯的人生和创作经历。
关键能力
1.结合思维导图和批注式阅读去梳理情节、分析人物形象。
2.借助时代背景资料,形成自己对小说再现时代环境的独到理解。
课前准备
一、了解《大卫·科波菲尔》全书的故事梗概,就选文部分扣住“成长”这一线索,梳理大卫所遇到的人、经历的事,结合故事的背景等思考这一切对他成长的影响。
二、把握作品中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体会作者通过外貌、语言、动作等细节塑造人物形象的精湛手法。
三、参考教师提供的索狄更斯和《大卫·科波菲尔》的研究资料,也可以自己搜资料,形成对作品的独到理解。
研习任务
一、让“我”成长的人和事——曲折的人生,温暖的成长
1.请同学们绘制选文的情节发展思维导图,重点标记出对大卫影响巨大的人和事,并说说对他的成长有哪些影响。(可结合作品全文进行阐述)
       
【示例】:
①昆宁先生,大卫在他的杂货铺做童工,这是一段会让他一辈子都觉得屈辱和不堪的经历,给他的人生留下了难以磨灭的阴影;
②米考伯夫妇,这一家人把他当做成年人,给了他充分的信任,他们成为忘年交,建立起深厚的友谊,让大卫变成了一个善良仁慈、热情乐观的人;
③济贫院的女仆克莉基特,她的照顾和激励使大卫在日后懂得关爱孤儿,并逐步走上文学创作之路,最终成为一个作家。
2.结合课前自己标注和点评的人物批语,挑选最有感触的地方和小组同学交流,谈谈作者是如何借助手法来塑造人物形象的。
示例:米考伯先生
“他身穿褐外套、黑马裤、黑皮鞋,脑袋又大又亮,没有头发,光秃得像个鸡蛋,他的大脸盘完全对着我。他的衣服破旧,但装了一条颇为神气的衬衣硬领。他手里拿着一根很有气派的手杖,手杖上系有一对已褪的大穗子,他的外套的前襟上还挂着一副有柄的单片眼镜——我后来发现,这只是用作装饰的,因为他难得用来看东西,即使他用来看了,也是什么都看不见的”。
【批注】:以白描的手法描绘他的肖像,使人物显得滑稽可笑。
3.探讨一下作者是以怎样的态度看待米考伯夫妇的。
    作者同情他们的遭遇,又对他们的弱点加以温和的讽刺,把他们不幸的遭遇用喜剧的方式表现出来,巧妙地避免了明显置于读者面前的悲剧感。
赋予人物盲目的乐观精神。
    米考伯夫妇都拥有超强的适应能力和盲目的乐观精神,而夫人又多了愚昧无知,能力低下,而且爱慕虚荣的特点。她的每一次出场都是一出滑稽剧:将娘家的富裕生活成天挂在嘴边,但“娘家人”一直到最后都没有出现;显然不懂得持家之道,用典当生活用具的钱来大吃大喝。这对夫妇对悲剧生活的乐观幻想使黑暗的场景变得生动起来,让人为他们的乐观所鼓舞,再可怕的场景都能被他们快乐的态度平衡着一一这充分体现在米考伯先生所信奉的说法“有朝一日,时来运转。”
形成反差较大的喜剧效果。
    从选文来看,米考伯夫妇一直漂浮在贫穷和债务的苦海中,几次面临绝境,命运何其悲惨而又滑稽。在米考伯先生失去工作,被债主不停地恐吓,他一度想结束自己生命的时候,作者并没有给予他同情和怜悯,而是突然展现了一个出乎意料的喜剧场景:“可是在这过后还不到半个小时,他就特别用心地擦亮自己的皮鞋,然后哼着一支曲子,摆出比平时更加高贵的架势,走出门去了。”让读者也不禁被米考伯先生这种超乎寻常的生活方式逗乐了。
【拓展1】米考伯只是文中的配角,他为什么能成为世界文学画廊中的著名人物形象呢?(
可着重分析性格特点和典型意义)
米考伯先生的性格特点是爱慕虚荣、仁慈乐观,最典型的性格是债多不愁、乐天知命,这让人印象深刻,也使得他能在文学之林中占有一席之地。
米考伯是大卫做童工时的房东,后来又成了大卫的忘年之交。他爱慕虚荣,喜好挥霍,不切实际,不肯脚踏实地,经常负债累累。在他因欠债被关进高等法院监狱后,曾告诫大卫:“一个人要是每年收入二十镑,花掉十九镑十九先令六便士,那他会过得很快活;但要是他花掉二十镑一先令,那他就惨了。”但就在他刚经过这样沉痛的忏悔后,他又马上向大卫借了一先令买酒喝,甚至又变得高兴起来。
米考伯先生极具反差的滑稽表现,极具夸张的前后对比,凸显了人物贪图享受,缺乏责任心,但在面对困难时又能乐观自在的性格特点。这种“债多不愁,乐知天命”成了文学中的典型,这种性格被称为“米考伯主义”。“米考伯”一词被收进了英语词典,意为“没有远虑,幻想走运的乐天派”。
“狄更斯总是强调他的人物的特征,他从物镜里把特征转变成增强的特征、漫画的特征。”
—茨威格在《三大师传》中评论
【拓展2】:下面是一些文学史上著名的类型人物,请猜一猜他们是谁?又因怎样的性格特点而成为典型?
他把金路易铺在桌上,他几小时地用眼睛盯着,好像一个才知道观看的孩子呆望着同一件东西;也像孩子一般,他露出一点儿很吃力的笑意。有时他说一句:"怎样好教我心里暖和!"脸上的表情仿佛进了极乐世界。(葛朗台——吝啬)
自此,他的病,一日重似一日,再不回头。诸亲六眷都来问候。五个侄子穿梭的过来陪郎中弄药。到中秋已后,医家都不下药了,把管庄的家人都从乡里叫了上来。病重得一连三天不能说话。晚间挤了一屋的人,桌上点着一盏灯。他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一声不倒一声的,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大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你莫不是还有两个亲人不曾见面?”他就把头摇了两三摇。二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莫不是还有两笔银子在那里,不曾吩咐明白?”他把两眼睁的溜圆,把头又狠狠摇了几摇,越发指得紧了。奶妈抱着哥子插口道:“老爷想是因两位舅爷不在眼前,故此记念。”他听了这话,把眼闭着摇头,那手只是指着不动。赵氏慌忙揩揩眼泪,走近上前道:“爷,别人说的都不相干,只有我晓得你的意思!你是为那灯盏里点的是两茎灯草,不放心,恐费了油。我如今挑掉一茎就是了。”说罢,忙走去挑掉一茎。众人看严监生时,点一点头,把手垂下,登时就没了气。(严监生——吝啬)
但他立刻转败为胜了。他擎起右手,用力在自己脸上连打了两个巴掌,热刺刺地有点痛;打完之后,便心平气和起来,似乎打的是自己,被打的是另一个自己,不就也就仿佛是自己打了别个一般,虽然还有些热刺刺,心满意足的得胜的躺下了。
然而不到十秒钟,他也心满意足的得胜的走了,他觉得他是第一个能够自轻自贱的人,除了"自轻自贱"不算外,余下的就是"第一个"。状元不也是"第一个"么?"你算是什么东西"呢!?
  他要画圆圈了,那手捏着笔却只是抖。于是那人替他将纸铺在地上,他伏下去,使尽了平生的力气画圆圈。他生怕被人笑话,立志要画得圆,但这可恶的笔不但很沉重,并且不听话,刚刚一抖一抖的几乎要合缝,却又向外一耸,画成瓜子模样了。
环孢菌素  他正羞愧自己画得不圆,那人却不计较,早已掣了纸笔去,许多人又将他第二次抓进栅栏门。
  他第二次进了栅栏,倒也并不十分懊恼。他以为人生天地之间,大约本来有时要抓进抓出,有时要在纸上画圆圈的,惟有圈而不圆,却是他“行状”上的一个污点。但不多时也就释然了,他想:孙子才画得很圆的圆圈呢。于是他睡着了。(阿Q——精神胜利法)
3.小说以一个孩子的视角,用第一人称进行叙述,有什么好处?作者又是如何突破这种人称局限的呢?
①带有自传性的作品,用第一人称叙事,融进了作者本人的许多生活经历,增强了故事的
真实性,使叙述更有说服力。
②以“我”的口吻,以亲身经历者的眼光去观察和叙述,使小说主观彩更为浓厚。人物心理刻画更为细腻,情感也更为动人,增加了小说的真实性、亲和力和亲切感。便于更直观地抒发作者对社会现状的批判之情,有利于作者表达对社会诸多现象的认识。
③“我”是小说的线索,以“我”的见闻感受串起故事情节,使情节更加集中紧凑。
虽然第一人称视角有局限,但作者并不拘泥于描摹大卫在现实中实际遇见的人、发生的事,而是充分发挥想象和联想,以一个孩童的视角去揣摩、想象,从而丰富了小说情节,交代出必要的内容。
二、让“我”成长的环境——污浊的环境,浓缩的时代
1.请同学们标划出文中有关环境描写的语句,讨论并分析这些环境描写对大卫成长的影响。
(1) 货行:这是大卫工作的地方
交代了“我”当时工作的地方环境恶劣:外部狭窄、泥泞;内部破败不堪,腐臭难闻。当时灰暗的心境和悲惨的遭遇在大卫的内心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而这里又是当时英国的社会的一个缩影——资本家为了雇佣更加廉价的劳动力而大量使用童工,透过大卫的叙述,揭露了盛世下的阴暗面,批驳了资本主义社会中一味追逐私利而不顾道德底线和法度情理的丑恶行径,体现了作者对英国童工制度的指责,严重侵犯了人权,不合人道。揭示社会差异的悬殊,社会问题的日益显现,昭示着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性,表现了作者对人道主义的强烈呼唤。

本文发布于:2023-07-07 09:37:1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xueshu/18231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作者   大卫   人物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369专利查询检索平台 豫ICP备2021025688号-2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