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内容 | 学时 | 目的要求 | ||
理论 | 实践 | 合计 | ||
绪论 | 2 | 0 | 2 | 1.掌握中医“诊断”、“诊法”、“辩证”、“辨病”、“病”、“证”、“症”、“病案”等概念的含义, 掌握中医诊断的基本原则。 2.熟悉中医诊断的基本原理、主要内容。 3.了解中医诊断学发展简历史及学习方法。 |
望诊 | 3 | 4 | 7 | 1.掌握望诊的主要内容。 2.熟悉望诊的方法与技巧。 3.了解系统望诊要点。 能够对病人进行系统性及针对性的望诊。 |
闻诊 | 1 | 1 | 2 | 1.掌握音哑与失音的临床意义;掌握谚语、郑语、独语、错语的概念及临床意义;掌握呕吐、呃逆、暖气的概念及临床意义;掌握口气、病室气味异常的临床意义。 2.熟悉呼吸、语言、呕吐等声音的高低、强弱、清浊等表现及其临床意义。 3.了解汗、痰、二便、带下、的临床意义 |
问诊 | 4 | 4 | 8 | 1.掌握问诊的概念、基本内容和主要方法。掌握恶寒发热、但热不寒、但寒不热、寒热往来的临床意义。掌握特殊汗出的临床表现及意义。掌握疼痛的性质及临床意义;掌握头痛、胸痛、胁痛、胃脘痛、腹痛的要点及临床意义;掌握头晕、耳鸣、耳聋、目眩、失眠、嗜睡、口渴与饮水、食欲与食量、口味、大便异常、小便异常的概念、要点及临床意义。 2.熟悉问诊的注意事项;常见现在症的表现及临床意义。 3.了解问诊的意义及发展简史。 |
切诊 | 2 | 2 | 4 | 1.掌握脉象形成的原理,寸口“三部九候”的概念,切脉指法,脉象要素、正常脉象的特征和临床意义。掌握正常脉象胃、神、根的含义。重点掌握常见病脉19种脉象的特征及临床意义。 2.熟悉脉诊注意事项,平脉的生理变异;病脉9种脉象的特征及临床意义; 3.妇人妊娠脉象、临床脉象的特点;小儿脉诊的方法和特点。了解按诊的注意事项。 |
八纲辨证 | 3 | 2 | 5 | 1.掌握八纲辨证、表证与里证、寒证与热证、虚证与实证、阴证与阳证的概念。掌握证候相兼与错杂、证候真假、阳虚证、阴虚证、亡阳证、亡阴证的临床表现及诊断要点。2.熟悉八纲之间的相兼、错杂、真假、转化关系,意义。 3.了解半表半里证的基本概念和临床表现,各纲证型的证候分析。 |
病因辨证 | 5 | 5 | 神奇的书签 10 | 1.掌握病因辩证的概念和基本内容,重点掌握外感六淫辩证、内伤七情辩证、劳伤辩证各证候的基本概念、临床表现、辩证要点及其机理。 2.熟悉疫疠辩证的致病特点、临床表现及辩证要点。 3.了解食积辩证、虫积辩证、外伤辩证的临床表现及辩证要点。 |
气血津液辨证 | 4 | 4 | 8 | 1.掌握气血津液辩证的概念。重点掌握气虚证、气陷证、血虚证、气滞证、气逆证、血瘀证、血热证、血寒证的临床表现和辩证要点。 2.熟悉气血津液辩证其他证型的临床表现、辩证要点及证候分析。熟悉气血津液兼病辩证各证型的临床特点。 3.了解气血津液兼病辩证各证型的辩证要点。 |
脏腑辨证 | 6 | 6 | 12 | 1.掌握心气虚、心阳虚与心阳虚脱证,心血虚与心阴虚证的临床表现与鉴别要点;掌握心脉痹阻证痰、淤、寒、气四因以及痰蒙心神与痰火扰心证的比较。掌握肺气虚、肺阴虚证的临床表现、辩证要点;掌握风寒犯肺与寒痰阻肺证的比较;掌握风热犯肺、肺热炽盛、燥邪犯肺的辩证要点。掌握脾气虚、脾阳虚、脾虚气陷、脾不统血证以及湿热蕴脾与寒湿困脾证的临床表现、鉴别要点。掌握肝血虚与肝阴虚证,肝郁气滞、肝火炽盛、肝阳上亢证,肝风内动四证的临床表现、鉴别要点;掌握肝胆湿热证的辩证要点。掌握肾阳虚和肾阴虚证,肾精不足、肾气不固与肾虚水泛证的临床表现;重点掌握肾病五证的鉴别要点。掌握胃热炽盛,寒滞胃肠与实滞胃肠,肠热腑实与肠道津亏证,肠道湿热、膀胱湿热与胆郁痰扰证的临床表现。掌握心肾不交与心脾气血虚证,肝火犯肺、肝胃不和、肝脾不调证的临床表现、辩证要点。 2.熟悉脏腑辩证其他证型的临床表现、辩证要点。 3.了解脏腑辩证各证型的证候分析。 |
其他辨证 | 3 | 3 | 6 | 1.掌握六经辩证、卫气营血辩证与三焦辩证,以及直中、传经、合病、并病与逆传的概念。重点掌握六经病症、卫气营血病症、三焦病症各证型的临床表现、辩证要点。 2.熟悉六经辩证、卫气营血辩证、三焦辩证的传变规律,以及各具体证候的证候分析。 3.了解六经病症、卫气营血辩证、三焦辩证的代表作、作者及其在辩证体系中的作用和地位。 |
诊断临床综合应用 | 2 | 所谓教授2 | 4 | 1.掌握诊断初级阶段与高级阶段的主要目的和任务,以及诊断两个阶段的辩证关系。掌握病情资料综合处理的要点,疾病诊断的概念、方法、途径和意义,辩证和辨病相结合的临床意义。重点掌握辩证的步骤和辩证的基本内容。 2.熟悉四诊与辩证、辨病的关系及其诊断的基本思路。 3.了解正确对待中医病名的有关内容。 |
病案书写 | 1 | 1 | 2 | 配对比较法1.掌握病案书写的概念与基本内容,中医病案书写通则,基本格式与要求及重点内容,住院病历的书写及体格检查的基本内容。 2.打印机供货商熟悉病案的标题名称使用规范,住院病案内容排列顺序及病案示例。 3.了解病案书写在诊疗活动中的作用和意义。 |
合计 | 36 | 36 | 72 | |
本文发布于:2023-07-07 07:13:1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xueshu/18197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