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气中毒防护知识

阅读: 评论:0

   
第一章  工业煤气的分类与特性……………………………………3
第二章  煤气中毒与预防……………………………………………5
第一节  煤气中毒的概念……………………………………………5
第二节  煤气中毒事故的预防………………………………………6
第三章  煤气爆炸与预防……………………………………………10
第一节  煤气爆炸……………………………………………………10
第二节  煤气爆炸事故的预防………………………………………10
第四章  煤气的着火事故与预防……………………………………13
第一节  煤气的燃烧…………………………………………………13
第二节  煤气着火事故的预防………………………………………13
第五章  煤气事故的处理……………………………………………15
第一节  发生煤气中毒事故如何进行抢救…………………………15
第二节  发生煤气爆炸事故如何进行处理…………………………15
第三节  发生煤气着火事故如何进行处理…………………………16
第六章  煤气安全防护仪器的使用与维护…………………………18
第一节  氧气呼吸器(AHG-2)……………………………………18
第二节  正压式空气呼吸器…………………………………………20
第三节  自动苏生器(ASZ—30)……………………………………21
                           
                           
                           
                           
                             
 
第一章  工业煤气的分类与特性
一、 煤气的分类
工业煤气按产生类别主要分为四种:即高炉煤气、焦炉煤气、转炉煤气、铁合金煤气。
目前,我公司所使用的煤气主要有高炉煤气、转炉煤气。
二、 工业煤气的产生与特性
(一)、高炉煤气(英文缩写为BFG)
1、高炉煤气的产生过程:高炉在炼铁过程中,燃烧焦碳、还原矿石,挥发出来的气体就是高炉煤气,高炉煤气经过洗涤、除尘后输送使用
2、高炉煤气主要成份:CO2630%,CO21518%H2 14%N2 54关于进一步规范地方政府举债融资行为的通知57%
3、高炉煤气特性:高炉煤气是无、无味、有剧毒的可燃性气体。发热值为3344 4180
KJ/Nm3 制定和制订的区别,燃点在700℃左右。高炉煤气中含有近30%的一氧化碳,极易造成煤气中毒。因氮气和二氧化碳的含有量近70%,也会使人员因缺氧而窒息。高炉煤气与空气混合成一定比例后,遇明火或高温就会发生爆炸,其爆炸极限为30.8 89.5%。
(二)转炉煤气(英文缩写:LDGCLD
1、转炉煤气产生过程:转炉煤气是转炉炼钢过程中,铁水中的碳被氧化所产生的气体,称为转炉煤气,转炉煤气经过降温、除尘、存储、加压后输送使用。
    2、转炉煤气的成份:CO 50 80%CO28 18%H2 1.0 2.0%O2 1 1.5%
    3、转炉煤气特性:是一种无、无味的有剧毒气体,发热量为7117.568373.64KJ/m3,燃点为600700℃,煤气中含有50%以上的一氧化碳,若发生泄漏极易造成人员中毒。转炉煤气与空气或氧气混合达到爆炸极限时,遇到明火或高温就会发生爆炸。其爆炸极限为12.5% 75%
第二章  煤气中毒与预防
第一节  煤气中毒的概念
一、什么是中毒
由毒物对人体的作用而引起病患叫中毒。
一氧化碳是毒物的一种。在我公司中,煤气中毒实质指的就是一氧化碳中毒。
二、一氧化碳的产生和特性
含碳物质在燃烧过程中,因空气不足,不能充分燃烧时,会产生一氧化碳。
一氧化碳是一种无、无味的有毒气体,比重为0.96,比空气轻,当一氧化碳被人体吸入后,就会引起中毒。
三、煤气中毒的机理
一氧化碳是一种窒息性毒气,属Ⅱ级毒物,空气中一氧化碳控制标准为小于30mg/m3。一氧化碳被吸入后,经肺泡进入血液循环系统。由于它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Hb)的亲和力
比氧气大200 300倍(240倍),故人体吸入CO后,即与血红蛋白结合,生成碳氧血红蛋白(HbCO)。碳氧血红蛋白无携氧能力,又不易解离,解离速度比氧合血红蛋白(HbO2)慢3600倍,且碳氧血红蛋白(HbCO)的存在影响氧合血红蛋白(HbO2)的解离,阻碍了氧的释放,造成全身各组织缺氧,甚至窒息死亡。
四、煤气中毒的症状
轻度中毒者心跳加快,精神不振、头痛、头晕、呕吐、恶心;
中度中毒者,脉搏加快而弱、心慌,眼前昏迷,瞳孔扩大、患者处昏睡之中;
严重中毒者,嘴唇成桃红或紫,手脚冰凉、脉搏停止。心脏跳动沉闷而微弱,失去知觉,有时还会抽筋,大小便失禁,如不及时抢救就会死亡。
五、不同浓度的一氧化碳对人体有如下影响
多媒体技术的发展
CO在空气中的浓度
吸入时间和中毒症状
0.02      200PPm
吸入2-3小时,轻微头痛
0.04      400PPm
吸入1-2小时,开始前额痛
0.08      800PPm
吸入45kones分钟,头晕恶心、痉挛;
吸入2小时,失去知觉
0.16    1600PPm
吸入20分钟,头痛恶心、痉挛;
吸入2小时,死亡
0.64    6400PPm
吸入1-2分钟,头痛、头晕
吸入10-15分钟,死亡
1.28    12800PPm
吸入1-3分钟,死亡
六、煤气中毒程度分类
急性CO中毒:是指空气中CO浓度较高,人在较短时间内吸入了大量CO,所表现的中毒症状为急性中毒。
步行速度
慢性CO中毒:是指空气中CO浓度较低,人体吸入的CO时间较长时,而发生轻度中毒症状:头疼、头晕、全身无力。
如果继续在这种环境工作、休息,中毒症状将不断加重,若发现不及时,或抢救不及时,可导致死亡。
第二节  煤气中毒事故的预防
一、造成煤气中毒事故的原因
发生煤气中毒事故的原因复杂,设备状况、工作环境、人的行为(精神状态、违反规章制度)、突发事件等因素有关。简单地说,既有设备造成的客观原因,也有人的行为造成的主观原因。
()、造成煤气中毒事故的客观因素
1CO是无、无味、有毒的气体,会使人在不知不觉的情况下中毒;
2、高炉、焦炉、转炉煤气比重分别为1.030.361.04,比空气轻,遇到阴、雨、雪、雾及寒冷天气,CO不易扩散,就会慢慢聚集在地面1.5米左右,正好是人体呼吸带附近,很容易被人体吸入而引起中毒;
3、一氧化碳中的碳与人体血红蛋白的结合力比氧与血红蛋白结合力快200300倍,分解速度则慢3600倍,从而引起人体缺氧窒息中毒。
()、造成煤气中毒事故主观因素
1、贯彻执行规章制度不严不细,违规作业,进入煤气地区作业不进行CO检测。
2、煤气设备泄漏没有及时发现,或发现后而不及时处理。造成工作环境污染。
3、在煤气地区、设备附近乘凉、取暖、休息、睡觉。
4、在停送煤气或煤气地区作业时,不注意风向,或设备内的残留煤气处理不彻底,没有严格执行检测、检查制度。
5、在煤气地区作业,当煤气超标时,强行蛮干,不采取个人防护措施,不佩戴防毒面具,不进行强行通风等措施。
6、吹扫煤气管道(设备)的蒸汽未及时断开,当蒸汽压力低于煤气压力时,造成煤气倒窜到蒸气管道,引起中毒。
7、用水封煤气管道、设备时,由于水压低,煤气倒窜到水管中,引起中毒。
8、煤气管网、V型水封、排水器,缺乏管理,检查不倒位,造成亏水,补水量不足,使大量煤气泄漏。
9、当煤气管网压力波动大,或煤气压力超过水封高度要求时,造成水封水位被击穿,煤气泄漏。
10、作业人员对煤气性质及安全防护知识认识不足,自我保护意识差。
11、煤气地区的管道、设备附近未设明显警示标志,致使他人贸然进入煤气地区或乱动煤气设备设施。
12、在煤气管道下、排水沟、暗井处私搭乱建房屋、办公室引起中毒。
二、如何防止发生煤气中毒事故
1、严格执行煤气安全操作规程和公司下发的各项规定。
2南社、从事煤气作业人员上岗前,必须经过煤气安全知识教育考试合格,否则不能上岗工作。
3、在煤气设备上抽卡盲板、动火检修,必须经总公司安全处有害气体检查站办理申请手续,审批后,煤气防护人员到现场监护,否则不能工作。
4、煤气设备管道打开人孔时,要侧开身子,防止煤气中毒和氮气窒息 ,检修人员进入煤气设备内部工作,必须检测一氧化碳浓度,合格后方可作业。
5、对煤气设备,特别是室内煤气设备,应有定期检查泄漏规定和要求,发现泄漏及时处理。
6 对新建、扩建、改建或大修后的煤气设备,在投产前必须进行气密性试验,合格后方可投产,试验时间为2小时,泄漏率小于1%/h
7、发现煤气泄漏或带煤气作业时,必须佩戴防毒面具。
8、严禁在煤气地区停留、睡觉或取暖。
9、煤气岗位人员检查时,必须携带CO报警器,发现CO超标及时处理。
10、蒸汽管道不能与煤气管道长期联通,防止煤气倒窜造成煤气中毒,水管应装逆止阀,以防断水时倒窜煤气。
11、煤气地区应悬挂明显的安全警示牌,以防误入造成煤气中毒。
12、煤气排水器应定期检查溢流情况。冬季要伴随蒸汽保温,避免因亏水,造成煤气压力超过水封的安全要求,使水封被压穿。
13、在煤气放散过程中,放散上风侧20米,下风侧40米禁止有人,并设有警示线,防止误入。
14、高炉出铁口外溢煤气,要用明火点燃。到炉身以上工作时,要两人以上,携带监测仪。
15、高炉洗涤区域排水沟,是极易发生泄漏煤气的地方,因此禁止在排水沟周围停留,排水沟沿线10米以内,不准搭建房屋或临时板房;煤气管道下严禁有房屋建筑。
16、热风炉开炉点火前,要按工艺要求进行烘炉和烟道烘烤工作,烟道要有足够负压,避免废气外溢,造成煤气中毒。
17、煤气鼓风机、加压机的轴头密封要严密,防止因泄漏发生煤气中毒。
18、当空气中一氧化碳的浓度低于160PPm时,作业人员要严格执行国家对一氧化碳浓度作业时间规定:

本文发布于:2023-07-07 06:32:5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xueshu/18186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煤气   造成   煤气中毒   设备   高炉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369专利查询检索平台 豫ICP备2021025688号-2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