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全球经济化进程的加快,技术性贸易壁垒(简称TBT)的影响和作用已经远远超出传统的非关税壁垒,成为影响我国出口企业对外贸易的主要因素。虽然TBT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出口企业技术进步和自身素质提高,但相较于其负面影响微乎其微。TBT使得我国出口受阻,削弱了外贸企业出口商品的价格比较优势,削弱了我国企业出口产品的竞争力。针对这些情况,我国必须从政府机构、企业本身和国际规则方面寻求应对策略,突破技术性贸易壁垒,以促进我国出口企业稳定、健康、持续的发展。 一、浅析技术性贸易壁垒
在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的大背景下,随着关税税率不断下降,各国为了保护本国市场不受外国商品的冲击,保护本土企业和资源,非关税壁垒逐渐形成。作为非关税壁垒主要形式的技术性贸易壁垒(TBT)由于具有很强的隐蔽性,一定的合理性、可变性、广泛性以及长期性等特点,越来越受到各国的青睐,尤其成为发达国家限制发展中国家商品出口的一种经济有效的措施和推行贸易保护主义的最有效手段。从2008年11月在华盛顿召开的20国集团金
融峰会到去年12月初,许多国家政府已经累计推出了297磨内喷水项贸易保护措施。目前,中国出口企业亦面临着严峻的考验,所遭遇的技术性贸易壁垒逐渐增多。中国成为贸易保护主义最大的受害国。
1.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定义
“秘密接头详情技术性贸易壁垒”,又称“技术性贸易措施”,或“技术壁垒”,简称TBT。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理论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虽然1979年3月东京回合谈判形成的《关于技术性贸易壁垒协议草案》和布兰妮最新专辑1995年乌拉圭回合谈判签署的世界贸易组织《技术性贸易壁垒协议》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含义给予了界定,但国内外学者对其定义众说不一。据笔者研究,主要有以下三种:
第一种,以夏友富教授的表述为例:“技术性贸易壁垒是一国或区域组织以维护国家或区域基本安全,保障人类、动植物健康和安全,保护环境,防止欺诈行为,形成保证产品质量为由而采取一系列强制性或自愿性的技术措施,这些措施对其他国家或区域组织的商品、服务和投资进人该国或该区域市场产生影响。”[1] 夏教授这种表述是当前国内学者较为认可、最通用的概念。第二种,以朱仲棣教授的表述为例:“技术性贸易壁垒是指一国或
地区对进口商品进行管理时,强制性或非强制性地规定某些技术上的标准以及相应的认证和检验制度,从而起到限制进口作用的一种非关税措施。”持这种观点的国内有相当一部分学者或组织,如叶柏林教授,国家质量技术监督与管理研究所等。第三种,以南开大学谢娟娟博士的表述为例:“从国际贸易保护理论角度来定义技术性贸易壁垒,是指一国政府通过强制性或非强制性确定商品等某些特征的技术法规或技术标准,以及在检验商品是否符合这些技术法规或技术标准而认为规定的认证、审批和检验程序,在一国关境上达到了限制商品的进口、阻止或削弱外国企业的竞争、保护国内产业的目的,对国际贸易利益造成扭曲的一种非关税措施。”[2]
2.技术性贸易壁垒的表现形式及特点
(一)技术性贸易壁垒表现形式 :
技术法规
技术法规是指必须强制性执行的有关产品特性或其相关工艺和生产方法,包括:法律和法规;政府部门颁布的命令、决定、条例;技术规范、指南、准则、指示;专门术语、符
号、包装、标志或标签要求。许多强制性标准也是技术法规的组成部分。技术法规一般涉及国家安全、产品安全、环境保护、劳动保护、节能等方面。
技术标准
技术标准是指经公认机构批准的、非强制执行的、供通用或重复使用的产品或相关工艺和生产方法的规则、指南或特性的文件。有关专门术语、符号、包装、标志或标签要求也是标准的组成部分。技术标准包括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
合格评定程序
合格评定程序包括抽样、检验和检查;评估、验证和合格保证;注册、认可和批准以及各项的组合。合格评定程序一般由认证、认可和相互承认组成,对国际贸易影响较大的是第三方认证。目前最为流行的国际体系认证有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和IS0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等。
④产品检验和检疫措施
产品检验检疫措施包括:保护人类的生命免受食品和饮料中添加剂、污染物、毒素以及外来动植物病虫害传人危害的措施;保护动物的生命免受饲料中添加剂、污染物、毒素以及外来病虫害传入危害的措施;保护植物的生命免受外来病虫害传人危害的措施等。受此影响最大的产品是农产品、食品和药品。主要检测指标为农药、兽药残留量的限定值;加工过程添加剂的规定;对动植物病虫害的规定;其他污染物的规定;生产、加工卫生、安全的规定等。[3]
⑤信息技术壁垒
信息技术贸易壁垒是指与贸易相关的信息表述不衔接,不接轨,不符合进口国的要求所造成的贸易壁垒。包括电子数据交换、条形码、商品的标识、标签制度、计量单位制、电子贸易、网上招标等。
(二)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特点:
技术性贸易壁垒的主要目的是限制进口,其对广大发展中国家扩大对外贸易的影响是严重、深远的,这是因为贸易技术壁垒较之其它壁垒而言,具有它独有的特性:
1.隐蔽性和灵活性。技术性贸易壁垒与其他非关税壁垒(如进口配额、许可证等)相比,不仅隐蔽地回避了分配不合理、歧视性分歧,而且各种技术标准极为复杂,往往使出口国难以应付和适应。技术贸易壁垒措施没有限制在哪个国家,一视同仁,不存在配额问题,而且技术贸易壁垒措施是以高科技基础上的技术标准为基础,科技水平不高的发展中国家难以做出判断。更何况把贸易保护的实现转移到人类健康保护上,有更大的隐蔽性和欺骗性。由于技术贸易壁垒措施具有不确定性和可塑性,因此,在具体实施和操作时很容易被发达国家用来对外国产品制定针对性的技术标准,可以对进口产品随心所欲的刁难和抵制,从而具备了实施灵活性的特点。
2.合理性。设立技术法规、标准及检验程序,主要是为了保护国家安全及消费者利益,因而有其合理的一面。WTO的有关技术贸易壁垒协议并不否认各国技术壁垒存在的合理性和必要性,只是要求技术壁垒不应妨碍正常的国际贸易,不得具有歧视性。
3.复杂性。技术壁垒因其涉及的技术和适用范围的广泛性,使其比配额、许可证等其他非关税壁垒形式更为复杂,而WTO允许各国根据自身特点,如地理及消费习惯等制定与别人不同的技术标准,因此,要证明技术标准是否妨碍正常的国际贸易并不容易。
4.争议性。各国采取的技术壁垒措施经常变化,且各国差异较大,使发展中国家的出口
难以适应。比如法国规定纯毛服装含毛率只需达到85%以上,就算作纯毛服装了;而比利时的规定含毛率必须达到97%;德国则要求更高,含毛率必须达到99%时,才能称为纯毛服装。由于技术贸易壁垒涉及面非常广泛,有些还相当复杂,加上其形式上的合法性和实施过程中的隐蔽性,结果不同国家从不同角度有不同的评定标准,难以形成统一的衡量标准,因此,国与国之间较难相互协调,容易引起争议,并且解决争议的时滞较长。
3.我国出口企业遭遇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现状
由于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影响,我国出口面临的国际贸易和投资环境不容乐观。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外贸出口国,中国的出口受到的影响也最大。目前,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对外经济贸易产生的影响进一步加深,使我国出口企业遭受较大损失。
据中国商务部统计,2009年,中国出口产品共遭受116起贸易救济调查,涉案总金额约127亿美元。2009年l~8月,全国进出口总值为13386.5亿美元,同比下降22.4%,其中:出口7307.4亿美元,下降22.2%。2009年教育督导论文12月1日商务部发布的《全球贸易摩擦研究报告》指出,目前为止我国已经连续14年位居全球贸易调查的首位,技术性贸易壁垒将成为中国产品出口面临的最主要的障碍,2008年我国有36.1%的出口企业受到国外技术
性贸易措施不同程度的影响,全年出口贸易直接损失505.42亿美元。[4]
二、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出口企业的影响
技术性贸易壁垒(简称TBT)对我国出口企业既有积极的影响,也有消极的影响。
1.积极影响
(1)加快企业技术进步,促进产业结构优化。TBT措施为我国企业组织生产提供方向性指导,有助于我国出口企业提高产品的技术标准,采用新技术、新工艺,降低资源的消耗,努力增加出口产品的附加值,提高成本的质量和档次。在我国的出口产品结构中,粗加工、低附加值的产品仍占相当大的比例,对资源、原料消耗大,很大一部分农副产品及工业产品达不到进口国的产品标准。TBT措施使我国出口企业加快技术进步步伐,进一步优化我国的商品出口结构,使之向深加工、高附加值方向发展。
(2)有助于企业自我提升,推动科技创新。TBT会促使我国出口企业提高自身素质,改造现有工艺装备,调整产业结构,提高产品质量,提高产品档次,实现产品、技术的升级换代。TBT协议对增加我国产品的科技含量也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从而推动我国的科技创新。
2.轻松论坛消极影响
(1)对外贸易受阻,企业经济损失巨大。据海关统计,2009年我国进出口22072.7亿美元,比上年(下同)下降13.9%。其中出口12016.7亿美元,下降16%,出口价格下跌6.2%。[5]金融危机使得欧美消费者收人下降,需求降低,海外订单减少,这本来就造成我国出口企业效益下滑,出口增速减缓,而日益加剧的技术壁垒更使得我国出口企业举步维艰。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给中国出口企业带来的损失呈逐年递增之势,出口的国际贸易条件也在不断恶化。2008快鸟卫星年我国出口企业数量减少,中小企业大量退出,进出口额增速结束连续6年超20%的高速增长,进出口总额仅比上年增长17.8%,对发达经济体和新兴经济体出口增速出现全面回落。一般贸易和加工贸易额全面下降,2008年下半年开始呈现急剧下降趋势。[6]2009年以来,外贸企业出口的坏账进一步增加,美国银行业在危机中损失巨大,收缩了贷款规模导致国外企业流动性资金减少,现金链断裂影响支付,加之原材料价格上升等因素,我国外贸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损失严重,不少中小型出口企业面临倒闭。
(2)削弱了外贸企业出口商品的价格比较优势。由于我国的物价水平比起西方国家相对较
低,所以我国外贸企业出口商品一直以物美价廉的价格比较优势占领国际市场。物美价廉的商品给进口国民众带来了实惠,其进口需求量激增。而当金融危机爆发后.各国政府为了保护本国经济和企业,便制定较高的质量标准和技术性标准限制我国“价廉”商品的进入,从而削弱了外贸企业出口商品的价格比较优势。对我国的商品出口制造了极大的障碍。目前。中国几乎所有的出口产品都受到了进口国的技术性规章和规范、包装和标签的要求、检验和检疫的规定、环保等方面的限制。如我国出口规模较大的农产品,据统计,每年有240亿美元的出口农产品因达不到发达国家的环保标准而间接受到影响。2008年。世界上有90多个国家和地区对我国出口的食品和农产品采取过限制进口乃至全面禁止等措施。[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