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 法国《人权宣言》 每课一练(人教版选修2) 一、选择题
1.路易十六统治时期和詹姆士一世、查理一世统治时期面临的相同问题是( )
A.财政困难 B.外国武装侵略
C.国内革命战争爆发 D.都被推上断头台
2.(2012·广州模拟)“《人权宣言》的作者们认为,宣言所宣布的基本原理是普遍适用的,但实际上它是当时历史条件的产物。”下列叙述不符合“当时历史条件”的是( )
A.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
C.封建专制统治受到打击
D.法国君主立宪政体已经确立
3.《人权宣言》颁布后,成为资产阶级革命的纲领性文件。其与启蒙思想的关系是( )
A.《人权宣言》与启蒙思想在内容上是一样的
B.《人权宣言》将启蒙思想发扬光大,并用法律形式固定下来
C.《人权宣言》与启蒙思想没有关系
D.《人权宣言》的制定者就是启蒙思想的代表人物
4.(2012·汕头高二检测)《人权宣言》称:“整个主权的本原主要是寄托于国民。任何团体、任何个人都不得行使主权未由国民明确授予的权力。”下列哪一观点与之相一致( )
A.凡权利无保障和分权未确立的社会,就没有宪法
B.人们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
C.国家属于人民,政府官员是人民的公仆
D.法律应从人性出发,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5.(2012·潍坊高二检测)《人权宣言》第十一条规定:“自由传达思想和意见是人类最宝贵的权利之一。因此,各个公民都有言论、著述和出版的自由,但在法律所规定的情况下,应对滥用此项自由负担责任。”材料体现了《人权宣言》中的哪些基本内容( ) ①人们生来而且始终是自由的
②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③人民享有言论、著述和出版的自由
④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6.不仅转变为法国《人权宣言》的基本精神,而且被凝炼为“自由、平等、博爱”的响亮口号的伟大作品是( )
A.《神学大全》 B.《政府论》
C.《神学政治论》 D.《社会契约论》
7.《人权宣言》宣布,所有公民都能平等地根据自己的能力,在教会中、政府中或军队中,担任一切官职、公共职位和职务。该规定从实质上否定了( )
A.封建王权 B.君权神授
C.天主教神学 D.封建等级制度插花艺术论文
8.(2012·长春高二检测)李大钊说:“19世纪全世界之文明如政治或社会之组织等,罔不胚胎于法兰西血潮之中。”为论证这一观点,我们可以选用的史实是
( )
A.英国的“光荣革命”
B.《独立宣言》的发表
C.《人权宣言》的发表
D.中国的戊戌变法
9.法国大革命后,宪法修改更迭频繁,但多部宪法都以《人权宣言》作为序言,这是因为它( )
A.宣布废除君主制
B.确立了法国的政治体制
C.宣布了关于人权、公民权和法治的一系列原则
D.充分阐明了三权分立原则
10.(2012·武汉模拟)1789年,法国通过了《人权宣言》,有历史学家这样解释“宣言”二字:“有意模仿国王诏书中的神圣程式”,通过“诉诸普遍原则,诉诸神授,而赋予人民主权以以往君主行为才有的神圣彩”。这一解释表明《人权宣言》的颁布( )
A.从君权神授走向了民权神授
B.彻底否定绝对的君主制
C.按卢梭的理想实行直接民主
D.推动革命迅速走向高潮
二、非选择题
11.(2012·潍坊模拟)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自今而后,非经国会法案共表同意,不宜强迫任何人征收或缴付任何贡金、贷款、强迫献金、租税或类此负担。
——《权利请愿书》
材料二 任何政治结合的目的都在于保存人的自然的和不可动摇的权利。这些权利就是自由、财产、安全和反抗压迫。
——《人权宣言》
请回答:
(1)材料一、二的相同主张是什么?指出这一主张成为社会主流思想的根源。
(2)为“保存人的自然的和不可动摇的权利”,启蒙思想家们提出了哪些政治原则?
12.阅读下列材料:
在法国国家档案馆里,陈列着法国最珍贵的文件(右图)——《人权和公民权宣言》(简称《人权宣言》),这份文件被史学家们称为“旧制度的死亡证书”和“新制度的诞生证书”。宣言诞生后,被印成许许多多的传单、小册子、书籍,迅速传遍欧洲大陆。
ca1110请回答:
(1)《人权宣言》被称为“旧制度的死亡证书”和“新制度的诞生证书”。依据宣言的思想内容和它对法国大革命的影响,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2)为什么《人权宣言》能够在欧洲迅速传播?
答案解析
1.【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B项为法国面临的问题,C、D两项不符合詹姆士一世时期面临的问题。
2.【解析】选D。《人权宣言》是法国大革命时代的产物,有利于维护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颁布时的条件包括A、B、C三项,《人权宣言》颁布时并没有建立君主立宪政体。
3.【解析】选B。作为资产阶级的纲领性文件,《人权宣言》将启蒙思想发扬光大,并用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起到了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巨大作用。
【规律方法】学习思想史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即一定时期的经济、政治决定一定时期的思想文化。
(2)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政治和法律制度及思想观念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
养殖技术顾问(3)对于实质(本质)问题的分析,往往要从经济或阶级的角度考虑。
4.【解析】2010年广东高考作文选C。由题干中“整个主权的本原主要是寄托于国民”可知,《人权宣言》体现了人民主权原则。选项C的本质意思是主权在民,符合题意。A强调分权思想,B体现的是天赋人权思想,D体现的是法治思想。
5.【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提取材料信息并理解分析的能力。将材料中的信息与列举项信息作对应分析可判断B项符合题意。②④虽然属于《人权宣言》内容,但材料中体现不出来。
6.【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对知识的再认再现能力。A项为阿奎那的专制理论著作,排除;B项为英国洛克的著作,C项为斯宾诺莎的著作,也都未直接指导法国大革命,可排除。而D项中宣扬的思想在法国大革命中则转变为《人权宣言》的基本精神。
7.【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由题干中“平等”“在教会中、政府中”“担任一切官职”等信息分析,可见否定了教权和王权,这二者从本质上都是封建等级制度,故选D。
8.【解析】选C。本题主要考查《人权宣言》的影响。结合题干材料中“19世纪全世界之文明……罔不胚胎于法兰西血潮之中”,说明了法国《人权宣言》影响深远。故答案为C。
9.【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问题能力。《人权宣言》之所以被多部法国宪法作为序言,主要是因为它所宣布的关于人权、民主、法治的原则符合近代法国民主化的发展要求。
10.【解析】选B。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材料体现了“有意模仿国王诏书中的神圣程式”“而赋予人民主权”,由此表明《人权宣言》的颁布彻底否定绝对的君主制。故选B。
11.【解析】本题考查英美近代民主思想。第(1)题两则材料都主张对人权的尊重,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角度分析“根源”。第(2)题回忆教材知识,联系启蒙运动的思想主张回答。
答案:(1)主张:维护人权。根源: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2)原则:天赋人权,主权在民,社会契约,分权制衡,法治取代人治。
12.刷镀液【解析】解答本题关键是明确题目所问的主要内容,即认真审题是解题的关键。其中第(1)题主要结合对法国革命的影响分析;第(2)题从《人权宣言》的世界意义方面分析。
答案:(1)宣言从根本上否定了封建专制制度和宗教神学思想,推动了法国大革命的发展,
成为资产阶级的斗争武器,彻底宣告了“旧制度的死亡”。宣言以法律的形式确立了“人权”“自由”“平等”的基本原则,成为资本主义社会最根本的治国原则,成为“新制度的诞生证书”。
(2)欧洲正进入资产阶级革命时期,推翻封建统治,建立资产阶级专政成为时代的要求,《人权宣言》为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斗争提供了思想武器。
(2012·潍坊模拟)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我们认为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生而平等,他们都被他们的造物主赋予了某些不可转让的权利……如果遇有任何形式的政府变成损害这些目的的,那么,人民就有权利来改变它或废除它,以建立新的政府。
——美国1776年《独立宣言》
材料二 人们生来而且始终是自由的,在权利上是平等的,这些权利就是自由、财产、安全和反抗压迫……法律是公众意志的表现,全国公民都有权亲身或通过代表参与法律的制定,在法律面前,所有公民都是平等的。
请回答:
(1)材料一是在怎样的历史背景下颁布的?体现了哪些民主思想?
(2)材料二出自什么文献?有何历史意义?
【解析】arx第(1)题要根据当时北美处于英国殖民统治下,受到启蒙思想的影响等方面归纳《独立宣言》发表的背景;所体现的民主思想依据材料归纳不难回答。第(2)题根据材料内容,再结合所学知识容易推断是《人权宣言》,并根据所学知识归纳其意义。
答案:(1)背景:欧洲启蒙思想广泛传播,英王的暴虐压迫,美国独立战争爆发。
思想:人人平等;天赋人权;主权在民。
(2)文献:《人权宣言》。意义:体现了反对封建特权的启蒙思想,推动了欧美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促进了世界资产阶级民主化的进程。
大部分学生都不敢掉以轻心,因此会出现很多过度焦虑。想要不出现太强的考试焦虑,那么最好的办法是,形成自己的掌控感。
1、首先,认真研究考试办法。
这一点对知识水平比较高的考生非常重要。随着重复学习的次数增加,我们对知识的兴奋度会逐渐下降。最后时刻,再去重复学习,对于很多学生已经意义不大,远不如多花些力气,来思考考试。
很多老师也会讲解考试的办法。但是,老师给你的办法,不能很好地提高你对考试的掌控感,你要到自己的一套明确的考试办法,才能最有效地提高你的掌控感。有了这种掌控感,你不会再觉得,在如此关键性的考试面前,你是一只被检验、被考察甚至被宰割的绵羊。
2、其次,试着从考官的角度思考问题。
考官,是掌控考试的;考生,是被考试考验的。如果你只把自己当成一个考生,你难免会惶惶不安,因为你觉得自己完全是个被摆布者。如果从考官的角度去看考试,你就成了一名
主动的参与者。具体的做法就是,面对那些知识点,你想像你是一名考官,并考虑,你该用什么形式来考这个知识点。
高考前两个半月,我用这个办法梳理了一下所有课程,最后起到了匪夷所思的效果,令我在短短两个半月,从全班第19名升到了全班第一名。当然,这有一个前提——考试范围内的知识点,我基本已完全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