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纲解读
考点提示
英国革命与近代英国政治制度的发展
(1)詹姆士一世的君主专制思想及其渊源
(3)克伦威尔与“护国政体”
(4)斯图亚特王朝的复辟
(5)光荣革命与《权利法案》
(6)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与责任内阁制的形成
复习建议
16-18世纪是资本主义的工场手工业阶段。这一阶段的总体特征是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世界进入资本主义革命时代,封建制度的衰亡和资本主义制度的成长是这一时期历史发展的总趋势。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与封建主义的矛盾成为社会主要矛盾,二者激烈碰撞,为争夺统治地位进行你死我活的暴力冲突——革命。 从考查的角度分析,各国有所不同,英国主要强调民主政治进程的渐进性,英国民主政治是英国社会发展的产物。
知识清单
西方近代民主制度的基本类型
1、直接民主
①定义:指公民直接参与、讨论、决定和管理国家与社会事务的民主形式。
②相关史实:雅典政制。
2、间接民主
①定义:指公民通过直接或间接选举的方式产生一定数量的代表,由他们代表人民来讨论、决定和管理国家与社会事务的民主形式。通常被称为代议制民主。
②类型:
君主立宪制:以君主为世袭元首,但君主权力受到宪法和议会不同程度的限制的政体形式。
◆议会制君主立宪制。以议会为国家最高立法机关和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君主不直接支配国家政权。内阁从议会产生,由议会中的多数党或政党联盟组阁,对议会负责,内阁如失去议会信任,必须辞职或提请君主解散议会。君主是“虚位元首”,按内阁的意志行使形式上的权力。
◆二元制君主立宪制。君主仍保持封建专制时代的权威,集立法、行政、司法和军事大权于一身,是权力中心和最高实际统治者。宪法往往是君主意志的反映;议会是君主的咨询机构,君主可否决议会立法的权力,内阁是君主行使行政权的机构,首相由君主任命。
共和制:国家权力机关和国家元首由选举产生的政体形式。
◆总统制。总统担任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行使国家最高行政权力的政体形式。总统独立于议会之外,定期由公民直接或间接选举,总统只向人民负责,不对议会负责。
◆内阁制。内阁总揽国家行政权力并对议会负责的政体形式。由于内阁制政府具有对议会全权负责的特征,故又称责任内阁制、议会内阁制。
考点聚焦
考点一、英国革命的背景
1.历史因素——《大宪章》和英国议会
13世纪,英国贵族迫使国王在限制王权的《大宪章》上签字。 1265年,贵族、骑士和市民等召开会议,这就是英国议会的开端。后来议会逐渐演变成上下两院。上议院由贵族和教会代表组成,下议院由乡绅和市民代表组成。英国议会有赞成或拒绝征收新税的权力,国王要征新税必须获得议会的同意。
2.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资产阶级、新贵族的形成
①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新航路开辟后,英国利用处于大西洋航运的中心线上的优势,积极开展海外活动。都铎王朝积极拓展海外贸易,资本主义工业发展起来。
随着制呢业的发展,羊毛需求量骤增。贵族地主竞相圈占农民的土地养羊。农村中出现了资本主义农场和牧场。
②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形成
17世纪初,英国的资本主义已有较大发展,出现新兴资产阶级和按照资本主义方式从事经济活动的新贵族。许多资产阶级和新贵族成为议会议员,限制王权的议会的力量不断增强。
③清教的兴起
16世纪后半叶,英国出现新教教派——清教。它要求消除英国国教中天主教的残余,反对繁琐的宗教仪式;提倡禁欲、戒酒、节俭和积累财富。这些特征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的愿望和意志。清教徒在英国革命中起了重要的作用。
3.斯图亚特王朝的专制统治
①詹姆士一世的专制主义理论
17世纪初,斯图亚特王朝开始统治英国。其国王詹姆士一世极力鼓吹“君权神授”。他认为国王的权力来自上帝,因而拥有至高无上的绝对权威,国王只需对上帝负责。竭力反对议会对王权的任何限制。引起英国国内关于“王在法上”还是“法在王上”的争论,议会与国王之间矛盾日益尖锐。
②经济
斯图亚特王朝推行由王室操纵的垄断制度,使资产阶级和新贵族无法自由经营企业。由于政府财政拮据,通过增税来解决危机。这些措施极大地损害了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利益。
营销科学
嗜血dna 4.国王和议会的激烈斗争
1628年,议会通过《权利请愿书》。要求:“此后不经议会同意,国王不得随意征收捐税;拿不出具体罪状,不得随意逮捕任何人;和平时期不能随意实行军事法,军队不得驻扎在民居”。
查理一世违心同意请愿书后,又继续不经议会擅自征税,并于1629年将号召人民抗税的议会解散。
【典型例题】
1、英国文学家菲尔丁(1707~1754)描述当时的英国时说:“当贵族在与君主进行华丽的竞争时,乡绅们翘首企盼获得贵族那样的地位,而商人们则从柜台后面步出,挤入乡绅空出的行列。”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A.贵族阶层日趋没落 B.阶级斗争空前加剧
C.商业资本发展迅速 D.产业革命成效显现
解析:“商人们则从柜台后面步出,挤入乡绅空出的行列”,意味着商业资本雄厚的商业资产阶级(商人们)凭借经济实力获取政治地位,由此排除A、B两项;D项“产业革命”的另外一层意思是工业革命,这要从1765年开始才在英国揭开序幕,和题干时间不符,也排除,正确答案C。
答案:C
2、资产阶级革命前,英国议会和国王的关系表明( )
A.英国不是一个君主专制的国家
B.议会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王权
C.议会拥有完整的立法权力
自主发展取向的教师专业成长
D.议会实际上是英国最高权力机关
解析:本题考查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前,国王与议会的关系,属于对教材基础知识的理解记忆,难度并不大。通过学习,我们知道,英国在1265年就有了议会。议会有赞成或拒绝征
收新税的权力,国王征收新税必须获得议会的同意,由此判断议会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王权。
答案:B
考点二、英国革命的过程(1640-1688)
1.导火线:1638年苏格兰起义
2.开端:1640年议会召开
查理一世被迫再次召开议会。1641年,议会通过《大抗议书》,列举了查理一世滥用王权的行为,严厉抨击苛捐杂税。查理一世率领士兵到下院逮捕反对派领袖。国王与议会之间的内战爆发。
3.七年内战(1642-1649)
议会军因有工商业发达的东南地区为根据地,又有克伦威尔为统帅,在马斯顿荒原、纳西比等战役中打败王军。1649年处死国王。
4.共和国和克伦威尔的统治(1649-1660)
1649年,英国建立共和国。克伦威尔等掌握政权,用武力维持统治。他解散议会,改共和政体为护国政体,成为共和国的终身“护国公”,建立军事独裁统治。
5.斯图亚特王朝复辟(1660-1688)
克伦威尔死后,英国政局混乱。为巩固统治,资产阶级和新贵族迎立查理二世复辟。查理二世推行反攻倒算政策,政治斗争尖锐。詹姆士二世更企图恢复天主教。
6.“光荣革命”(1688)
1688年,议会发动,拥立荷兰执政威廉及其妻玛丽,詹姆士二世出逃。标志着英国革命的完成。
【典型例题】
不少学者注重从世界历史的宏观角度来研究中国历史上的辛亥革命这一重大事件。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北约自主招生试题材料一 1688年11月,威廉率1万多军队在英国登陆。詹姆士二世召集大批军队,但当威廉的军队登陆后却未去指挥。众叛亲离之际,他在12月10日逃往法国。
斯文赫定——摘编自吴于廑等 《世界史近代史编》
材料二 (1688年革命)真正“光荣”的地方:它是不流血的,它无须乎内战、屠杀、放逐或报复……往日国王及国会间糜费精神的竞争今改为两者之合作,而国会则占着上风。
——屈勒味林《英国史》
请回答:辛亥革命中没有流太多的血,这令人想起世界近代史上的“光荣革命”。请根据材料一、二,并综合所学知识,概述“光荣革命”的历史史实,并思考该事件为何被称为“光荣革命”。
解析:本题以“辛亥革命”为切入点,考查中西近代民主政治的相关史实,突出了历史学科考试的特点(突出现实性),注重史实的再现、分析与比较认识。题目要求概述“光荣革命”的史实,那么就要从前因、经过、结果入手。要回答“光荣”的原因,就要从表面形式到内在本质的变化来说明。
中国图学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