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第17课 君主立宪制的英国》。根据新课标的理念,我将从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这么教为思路,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等七个方面给大家阐述。
一、说教材
教材是连接教师和学生的纽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先谈谈我对教材的理解。 《第溪水 苏雪林17课 君主立宪制的英国》是部编版初中历史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17课的内容。主要分为议会与王权的斗争、革命的发生与《权利法案》三个子目。本节课是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初步确立的开篇,主要讲述了英国民主制度曲折而艰难的发展历程。这节课对学生之后学习美国、法国等政治民主制度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说学情
合理把握学情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我所面对的学生是九年级的学生,他们具备了一定的历
史知识,具有丰富的求知欲和探索欲,但是对影响、评价等抽象内容缺乏理解,对史料的分析和解读能力还尚有不足,因此在授课过程中要合理引导,顺势启发,从而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以上分析,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通过阅读教材,了解英国议会与王权的斗争;探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原因、经过、结果、影响。
2.《权利法案》颁布的目的、基本内容、作用。
【过程与方法】
通过小组讨论《权利法案》颁布后国王权利的变化,提升对英国政治制度的理解能力,提升合作意识与探究能力。通过史料分析,提升阅读史料和分析史料的能力。硝酸铯
三会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正确看待英国的“光荣革命”,了解君主立宪制的政治体制,认识到民主政治发展的曲折性,它是资产阶级和封建势力相互妥协的结果,资产阶级革命不彻底。
四、说教学重难点
片断教学
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考虑到学生原有的基础,现有的困难以及学习上的心理特征,我确定了本课的重难点。
【重点】
《权利法案》的内容、意义。
【难点】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曲折性、反复性、不彻底性
五、说教学方法
青少年保护法
“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新课程教学中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我特别注重教学方法的选择。本节课我将采取:讲授法、史料教学法、问题探究法。
六、教学过程
接下来是我的教学过程,整个教学过程分为导入、新课讲授、小结作业三个部分。下面我将一一进行阐述。
环节一:教学导入
好的导入是成功的一半,上课开始我将设计疑问导入。我会以“王冠石女王、议会、首相、三者关系怎样?谁决定英国大事呢?”切入,接着提问学生,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现象,国王的权威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动摇的?导入新课。
【设计意图】通过这样的导入,可以培养学生的兴趣,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激发学生的兴趣。
环节二:教学过程
(一)议会与王权的斗争
我展示地图《新航路开辟》,与学生回忆新航路开辟对英国的影响——促进了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这为英国最先建立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奠定了基础。利用多媒体播放《大宪章》的片段,结合视频讲解《大宪章》的由来与意义,《大宪章》是英国封建时期的重要宪法性文件之一,主要是为了保障封建贵族和教士的利益不受侵犯,对王权作了一定的限制,而且其中也有条文对骑士和自由农民的利益做了保障,逐步确立了“王权有限”和“王在法下”的基本原则。
接着借助课本上的图片讲解议会制度的确立:13世纪,英国基本确立议会制度,分上下两院,上院由贵族组成,下院由骑士和平民代表组成,税收权掌握在议会手中。
然后展示斯图亚特王朝的詹姆士一世的执政理念,得出詹姆士一世强烈推崇“君权神授”理论,渴望王权专断,认为国王的权利来自于上帝,神圣不可侵犯,有着至高无上的权利,而且否认议会掌握税收权的传统,强行进行征税。
最后顺势提出疑问:詹姆士一世的言行严重违背了英国的法律政治传统,王权与议会的矛盾不断激化,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引入下一子目的学习。
【设计意图】通过多媒体这种直观的方式,有利于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思考,并且可以拉近学生跟历史之间的距离。
(二)革命的发生
这一子目我将采用创设情境教学法,请学生讲述1628年英国议会的《权力请愿书》活动历程。讲述完毕后,师生共同总结,詹姆士一世的继任者查理一世继续推行君主专断政策,无视议会权利,苏格兰人民起义后,查理一世急需资金镇压革命,于是假意批准了议会限制国王权利的《权利请愿书》,获得资金后,直接解散了议会,加剧了议会和国王之间的矛盾。1640年议会重开后,查理一世派军队闯入议会,逮捕议员,内战爆发。经过几年的艰苦斗争,议会军战胜国王军,查理一世被推上断头台,但这并不意味着革命借此结束,引导学生的积极探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