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17世纪的欧美文学作品】
17世纪文学概述
保心包
17世纪文学主要包括古典主义文学、巴洛克文学和反映清教徒思想的文学。17世纪时欧洲大陆处在资产阶级和封建贵族继续斗争并取得相对平衡的阶段,文艺复兴时期的动荡纷争过去了,代之以相对统一的生活,人心思定,遵循理性与秩序的思想占了上风,从而形成了新的历史文化氛围。ert
一、古典主义文学
古典主义是17世纪欧洲的主要文学思潮。它形成和繁荣于法国,随后扩展到欧洲其他国家。古典主义文学思潮是新兴资产阶级与封建贵族在政治上妥协的产物。君主专制是作为文明中心、社会统一的基础出现的。与此相应,17世纪30年代,流行一时的巴洛克文学迅速向古典主义文学过渡。波旁王朝为了加强对文学艺术的控制,建立了发放奖金、津贴和检查的制度。1634至1635年建立的法兰西学院,目的是要在语言文学方面设立适应君主专制政治需要
的统一规范。古典主义文学便是在这样的政治气候和文艺政策的条件下产生的。古典主义的繁荣同路易十四的个人爱好和政策也存在密切关系。他爱好宫廷喜庆和热闹的场面,因此鼓励戏剧创作。
古典主义文学的思想特征是:第一,受到王权的直接干预,在政治思想上主张国家统一,反对封建割据,歌颂英明的国王,把文学和现实政治结合得非常紧密。第二,宣扬理性,要求克制个人情欲。有的作家将吝啬、伪善、淫邪等看做是不符合理性的情欲横流,大力予以讽刺。第三,尖锐地抨击贵族的奢侈淫逸、腐化堕落,同时也批判资产阶级的愚顽、附庸风雅和想成为贵族的心理。尤其是喜剧,主张在笑中移风易俗。第四,古典主义悲剧多以帝王将相、宫闱秘事为题材,继承了古希腊悲剧的传统。其中,高乃依的悲剧排除了古代悲剧的灵魂——命运观念。古典主义喜剧、寓言和散文则接触到第三等级,具有较广的文学视野和较多的民主精神。
古典主义文学的艺术特征是:第一,从古希腊古罗马文学中汲取艺术形式和题材的营养。古典主义的悲剧和喜剧已具备现代戏剧的基本形式,有一定的幕数,适宜于在一定的时间内演出,戏剧冲突十分尖锐,心理刻画非常细腻,达到了悲剧和喜剧的新高峰。第二,有
一套严格的艺术规范和标准。例如戏剧创作要遵守“三一律”,即情节、时间、地点必须保持“整一”。“三一律”虽有使剧情集中、冲突尖锐的作用,但更多的是束缚。此外,古典主义对文学体裁作出高低之分,推崇悲剧,贬低喜剧、寓言和民间文学,反映了一种贵族观念。第三,主张语言准确、精练、华丽、典雅,表现出较多的宫廷趣味。高乃依的语言具有雄辩遒劲的阳刚之美,代表了古典主义的崇高风格,他的诗句达到了前人所没有达到的遒劲有力的气势。拉辛的语言则具有柔情缱绻、细腻动人之美,代表了古典主义的优雅风韵。他还开创了一种独到的描写心理的诗歌语言。第四,人物塑造类型化。布瓦洛要求“凡是英雄都应该保持其本性”。古典主义作家只追求“普遍人性”,将人物的性格塑造得比较单一,忽略了环境对人物的影响。
古典主义文学发展到后期,暴露出明显的局限性,引发了一场“古今之争”,这是对古典主义的清规戒律发起的一次挑战。这场争论到19世纪才得出结论。
二、巴洛克文学和清教徒文学
巴洛克文学产生于16世纪下半叶,在17世纪上半叶达到鼎盛期。后世把16世纪的建筑称为具有巴洛克风格的造型艺术,这种艺术以富丽繁复、精雕细刻为特点。巴洛克文学的风格
与此相仿,因而得名。
总的说来,巴洛克文学发展了一种新的美学趣味和倾向,它不满足于固有的价值体系,它的出现适应了当时的社会愿望和需要。它的艺术手法对19世纪的浪漫主义文学产生了直接作用,对19世纪以来的拉美文学也有深刻影响。
edcnhs
班扬也是个清教徒作家,因宣扬清教思想被关禁12年。《天路历程》(1678)以梦境寓意的形式,揭示了复辟时期腐败、的社会风气,表达了人民的不满。调值公式法
【篇二:17世纪的欧美文学作品】
新苏伊士运河文史典故 53▲2016年 12月 圆园16 年 1 月号渊上冤詹姆斯一世对王位的继承标志着十七世纪初的开始,而他的孙子,查理二世的继位则标志着十七世纪初的结束。十七世纪初期(1603-1660)涌现出了许多杰出的诗人以及散文家,例如 :本 琼生、约翰 多恩、弗朗西斯 培根等。由于历史与文化的动因,此时的文学作品呈现出多元化的特征。这篇文章将十七世纪早期的文学风格分为了两个大类,分别是唯美派和简约派。力求帮助更多读者了解十七世纪早期的文学作品。十七世纪一直被誉为是从中世纪到现代的转折点,这个世纪
著名的就是思想上的革命,例如伽利略提出支持哥白尼的日心说、牛顿发现万有引力、笛卡尔提出的怀疑论等。这些先进的思想也深深的影响了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本文主要探讨的是十七世纪早期的文学作品风格。一、历史与宗教的动因1603 年之前,英国处于文艺复兴时期,在此期间,英国的政治、经济、社会都处于一种稳定状态,促成了文学界一片花团锦簇的景象,此时的文学作品普遍具有艺术性、观赏性。都铎王朝因为伊丽莎白一世的逝世成为历史,随之而来的是斯图亚特王朝。十七世纪初期,由于詹姆士一世、查理一世缺乏政治才能,引起了百姓的不满,以致后来查理一世被推上断头台。但国家随之迎来的却是另一个独裁者克伦威尔,时隔不长,查理二世回国执政标志着斯图亚特王朝的复辟。这个时期由于对于宗教的不同观点,以及国家主权上的纷争,使得当时的社会动荡,人的思想产生了巨大的改变。也深刻的影响着这个时期艺术文学创作。二、英国十七世纪早期的文学创作风格(一)唯美派1. 宫廷美学艺术早在伊丽莎白一世执政时期,宫廷文化便是那个时期英国艺术文化的重要表现方式,而在十七世纪初期,由于当时科学理性方法论并未完全成熟,文学艺术的主题创作继续围绕着宫廷生活,包括宫廷戏剧、假面剧等。由约翰逊和伊尼哥 琼斯所共同创作的一幕假面剧就向读者们展现了那个时代的美学观,其中一段描述出了海洋之神的穿着 : 海洋之神,化为人形,皮肤犹如蓝宝石一般,身着绿
的长袍 ;头发灰白,正如无数的老者所描述的那样 ;他胡须的颜展现出海洋的多彩。他头戴着海草做的花环,手拿三叉戟。
为了最好的再现这幕剧,演员将自己的脸、手,以及头发染成蓝,头上佩戴珍珠银饰,身穿带有贝壳的长袍,由此赢得了皇室的盛赞。杨周翰教授将这种宫廷美学的艺术风格总结为巴洛克式。作为一种艺术风格,巴洛克的特点便是夸张情感,使得戏剧、文学作品乃至于音乐更容易被解读。2. 玄学唯美派伊丽莎白一世执政的晚期出现了许多杰出的诗人以及思想家。约翰 多恩是玄学派诗歌之父,与他一起被称为 玄学派诗人 的还有赫伯特、沃恩、理查德 克拉肖以及梅尔维尔。最开始,是由于他们不赞成皇权统治下的不公平政策,但同时也害怕反政府的狂热宗教信徒,处于为难境地的他们便选择一种婉约的方式说出自己内心的不满与担忧。这种忧郁人物性格可以在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中被淋漓尽致的展现了。玄学派试多为矛盾的文字体现,在约翰 多恩的诗歌中就能看到 :去吧,去抓一颗流星,去让曼德草的根长成一个婴儿,告诉我,哪里可以回过去的年华,谁能劈开魔鬼的脚趾,教教我,去听美人鱼的歌声,去避开妒忌者的诽谤,到那可以让老实人提高地位的风。诗中约翰 多恩描绘了许多美丽的事物,例如 星星 、 曼德拉草的根 以及 美人鱼的歌声 。然而人类却没有能力去扑捉一颗坠落的星辰,亦或是听到美人鱼的歌声,我们只
能想象,而无法实现。诗人虽然赞颂美丽,但也忧郁自己无法留住美丽。(二)简约派十七世纪的初期在科学上,威廉姆 哈维发现了血液循环系统,伽利略发明了望远镜。在政治上,托马斯 霍布斯在《利维坦》中提出,宇宙中的一切都是有物质构成的,不存在精神。同时在文学界,弗朗西斯 培根一扫陈旧的思维模式,他宣称人类是有能力自己去了解世界的。在他著名的《新工具论》中他提出归纳法,认为要以科学实验和经验为起点和基础,才是认识真理,探索自然奥秘的唯一科学方法。无论是科学家印发的小册子,还是培根论文中的字里行间都反映出那个时期存在着另一种文风,那就是简约派。随着皇室被推翻,宫廷美学也渐渐退出文化的中心。那些曾经为皇室写作的人也纷纷摒弃了原来浮夸的辞藻,改为更为普通百姓所接受的口语化的,简洁的文风。例如 :爱情诗歌、讽刺短诗、书信体诗歌、宗教抒情歌以及田园诗歌。本 琼生在其诗歌里《给西莉亚的歌》当中,就用简洁的文字描绘出了内心对爱情的渴望,直接抒发了对少女的爱慕之情。
请你只用眼神与我干杯,我也将回报以目光 ;或在杯中留下你的香吻,我便不再寻觅酒香。灵魂深处的饥渴在滋长,我多想喝一口佳酿 ;但即便是丘比特的雨露,我也不把你换琼浆。
田晓菲
5三、总结理性之光照耀着十七世纪的英国,带领着人类的思想从中世纪走向现代。十七世纪初期正是矛盾的集合点,王朝更替,文风转变,令这个时代变得让人深思。研究这个时期的英国文学有助于了解当时的动荡的社会之中人类思想的转变。(作者单位 :四川师范大学 外国语学院)十七世纪早期英国文学作品的特点张博巍万方数据
【篇三:17世纪的欧美文学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