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标要求:
桐城派散文通过对中世纪神权与王权的斗争、政教争夺内容的了解,掌握欧洲君主专制产生的背景、形成过程及其理论表现,并理解“君权神授”掩盖下欧洲君主专制的实质。
三维目标:
1.知识与能力: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增强对欧洲历史上出现的“君权神授”思想和君主专制理论的认识和理解。在对两种形式相同但本质不同的“君权神授”思想的比较中,提高透过现象认识事物本质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君权神授”思想方面史料的搜集,比较托马斯·阿奎那与詹姆士一世的“君权神授”思想。并围绕这一问题,鼓励学生踊跃发言,从发言中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欧洲的君主专制是特定历史时期的斗争产物,在中世纪后期,封
建诸侯割据,混战不断的动乱年代,它在维护世俗王权的统治、促进民族国家的形成方面无疑产生了巨大的历史作用。但是,君主专制制度毕竟是封建主义经济基础的代表者和维护者,在近代前期,它又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成为历史前进的绊脚石,故最终被历史发展的进步潮流所抛弃。 教学重点:1.欧洲君主专制的产生背景及其形成过程男生女生金版txt
遐迩贯珍
2.托马斯·阿奎那的神权理论和詹姆士一世的“君权神授”思想。
教学难点:如何理解欧洲的君主专制既是对抗教权至上论的一个产物,但又需要教权至上论来维持它的合法性。
授课时间:1课时
导入新课:
跟中国惟我独尊的封建帝王相比,欧洲的封建君主似乎曾经“逊”得多,权力受到诸多限制。那么究竟是哪些因素限制了王权?欧洲君主们又是如何克服这些困难、加强王权的呢?我们应该怎样评价路易十四、彼得一世等传奇性的专制君主的千秋功过呢? 教学主体:
一、教权统治下的欧洲(背景)
欧洲进入封建社会的标志性事件是西罗马帝国的灭亡,欧洲封建社会的总特征是经济、政治权力分散。
研究性探究:“卡诺莎事件”说明了什么?中世纪的欧洲,封建君主的权力受到哪些因素制约?
1、天主教会和教皇对王权的制约
HYLARANA GUENTHERI
中世纪欧洲天主教会拥有精神和世俗两方面的权力,最高的世俗统治者国王无权任命神职人员,但王权需要得到教会的认可方能生效。这从侧面印证了中世纪教权至高无上的地位,以及王权受到教权的严重制约和束缚的史实。 国王名义上是最大的领主,但实际上大量贵族从国王那里受封土地,使得国王自己只保有
少部分土地;在财政收入方面,贵族可以限制国王的征税权;在军事力量方面,国王需要贵族军队的保护和协同作战。这里说到的前两种情况限制了国王的经济实力,而第三种情况则限制了国王的自我防御能力,说明贵族特权的存在对王权确实是一种严重的威胁与挑战。
3、一些封建自治城市对王权的制约
中世纪城市的权力相对独立,尤其是一些获得自治权的城市可以拥有独立的司法权和财政系统,这些自治城市的自治权也极大地削弱了王权。
二、欧洲封建君主专制的加强
中世纪的王权受到来自各个方面的挑战,所有国王为了加强自身权力、保护个人利益不断与教会、贵族和市民进行斗争,斗争的结果是王权不断加强。
1、“新君主国”的出现
思考归纳:“新君主国 ”指哪些国家?“新 ”在什么地方?培根为什么说三位君王是智者?
在当时起到的作用及影响:
A、打破割据、明确国家疆域;B、建立起常备军,便于保障国家内部统治和对外扩张。C、形成近代的“民族国家,促进了欧洲近代政治版图的形成。
总之,在当时起到了巩固王权、形成民族国家、推动经济发展的作用。
2、欧洲封建君主专制的典型
(1)路易十四的“朕即国家”——(西欧)法国的封建君主专制
路易十四是法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国王,也是西欧专制君主的代表。
阅读思考:“构成国王的伟大和尊严的不是他们手中的权杖,而是他们手执权杖的方法……唯有君主才有权思考和决策,其他人的职责只不过是执行君主的命令而已”
——路易十四
思考:从这段话来看,路易十四是一位怎样的君主?他又是如何做到大权独揽的呢?
措施:A、削弱贵族权力,笼络和控制贵族;B、控制和利用天主教会,宣扬“君权神授”;C、扩充常备军;D、建立常备警察部队;E、用国家管制的方式,促进制造业和外贸发展(重商主义政策)(柯尔伯)。
影响:加强王权后的法国成为当时欧洲最强大的国家,而路易十四本人也被尊称为“太阳王”。它曾促进了法国的全面发展,但也正是由于路易十四的过分集权和好大喜功,法国国力开始衰落,从而暴露了君主专制制度的弊端。
(2)伊凡雷帝和彼得一世——(东欧)俄国的封建君主专制
俄国沙皇专制是经过多位沙皇的统治才最终确立的,有两位沙皇即伊凡四世和彼得一世起了最大作用。
①伊凡四世:
伊凡四世在位时期,以莫斯科为中心的俄罗斯民族国家正式形成,伊凡四世也是俄国首位自称“沙皇”的皇帝。伊凡四世一亲政就开始加强中央集权,在政治、经济、军事三个方面采取了措施:A.政治上,设立并主持“缙绅会议”,统一制定法律、经济政策;B.经济方面,
实行“特辖制”;(此项制度实际上是剥夺了大贵族的经济特权,是沙皇专制统治的集中体现,加速了旧贵族的消灭、新贵族的形成和农奴制的强化);C.军事方面,建立禁卫军。对大贵族进行镇压,从而进一步加强和维护中央集权。
①彼得一世:最终确立沙皇专制制度
A.彼得一世的内外政策:对内主张学习西欧、进行改革,对外实行积极扩张的政策。
B.彼得一世加强中央集权的主要措施:a.将俄国国号改为俄罗斯帝国,彼得一世自称“全俄罗斯大帝”;b.建立中央集权政府,将贵族与教会置于政府的管辖之下,削弱他们的权力;c.坚决打击反对改革的贵族;d.以农奴制为帝国的经济基础,靠剥削农奴维护自己的统治。
三、“为君权辩护”——欧洲君主强化的理论支持
(一)“君权神圣”说
1、产生条件:①在中世纪的欧洲,教权高于王权;②人们相信君权神授;
西欧进入封建社会后,占据精神和政治主宰的是(基督教会);教会拥有哪些权力?(凌驾于世俗权力之上,拥有世俗和宗教权力。)教会宣扬君主权力来自神的意识,给封建制度披上一层神秘的面纱。但是,王权不甘心屈尊于教权之下,同教权展开长期的斗争。教会与反教会的斗争在哪个国家最为剧烈?(意大利)为什么?让学生阅读课本后,概括指出:基督教势力中心;市民、农民和国王的世俗力量不断壮大;先进思想的冲击。
面对教会神学权威受到严峻挑战,一些神学家从维护教会的神权统治,意大利人托马斯·阿奎那便是其中的一个。
2、代表人物及主张:
①托马斯•阿奎那------《神学大全》:根据宗教权力至上的基督教理论,把理性引进神学,用自然法则来论证“君权神圣”说,宣扬“君权神圣”;并且指出,按自然法则国家由一个君主来治理才是最好的政体。
研究性学习:提问:托马斯·阿奎那“君权神圣”理论的核心是什么?
(教权高于王权)托马斯的全部理论都是为天主教信条服务的。他明确提出哲学必须为神
学服务,之后,又为上帝存在这一神学最高信条作了哲学的论证。托马斯还力主教会的权力至高无上。认为如同神高于人,灵魂高于肉体一样,教会高于世俗的国家。教皇是基督的代理人,政权应由他掌握,国家必须服从教会,国王必须顺从教皇。他还极力维护封建君主的统治权力,认为君主制是最好的政治形式,并说,没有一个统治者控制和指导民众,社会就会解体。
研究性学习:托马斯·阿奎那“君权神圣”的实质是什么?(维护封建统治)
世俗国家的职能和作用就在于服从教会要求,运用国家这个暴力机关无情地惩治破坏封建等级制度和各种异教异端行为。可见,托马斯的国家观始终是围绕教权高于王权、君权神授、封建等级秩序神圣不可侵犯这个轴心转的。托马斯包罗万象的神学唯心主义体系产生后,很快成为西欧中世纪思想领域中占绝对统治地位的学说。
(二)“君权神授”说:
从1485年开始,英国处在治理理论都铎王朝的统治之下。历代国王有亨利七世、亨利八世、爱德华六世、玛利一世、伊丽莎白一世。都铎王朝统治时期,正好处于新航路开辟和英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早期阶段。
回顾思考:新航路的开辟对欧洲有什么巨大影响?
(新航路开辟后,欧洲的主要商道和贸易中心由地中海区域移到大西洋沿岸。英国由于地处大西洋航路的中心地位,资本主义生产得到迅速发展,资产阶级成长起来,还出现了新贵族。)
暗房易根经
15世纪中叶,英国农村的资本主义工业和农业得到迅速发展。为了扩大英国的实力,都铎王朝鼓励工商业的发展,以壮大国家的经济力量;鼓励航海业发展,扩大海外贸易,以便进行海外掠夺;积极推行殖民扩张,争夺海上霸权。16世纪末,英国打败老牌的殖民帝国西班牙,成为海上强国。这些措施不仅加强了英国的实力,而且对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资产阶级势力的壮大都起了促进作用。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力量不断上升,他们与封建统治者之间的矛盾日益加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