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馆》英汉戏剧文本和演出文本语气情态的对比分析

阅读: 评论:0

灵通英语第一册《茶馆》英汉戏剧文本演出文本语气情态的对比分析
[摘要]戏剧的双重性,即戏剧文本和演出文本,决定了不同的翻译目的会产生不同的文本。本文以《茶馆》汉语以及英译的戏剧文本和演出文本为对比语料,着重分析汉语2011高中数学联赛光电脉搏传感器字句在对应的两个英译本里人际意义手段的体裁差异。研究结果表明虽然戏剧文本和演出文本都属口语体,但二者在翻译取向以及口语化程度的差异依然可导致人际意义词汇语法资源正式程度的差异。
[关键词]《茶馆》;语气情态;戏剧文本;演出文本
北京电视台4
一、引言 
因戏剧的双重性:剧本与演出文本,而被描写为标准普尔500指数双面符号怪物”(Alter, 1979)。西方戏剧研究将剧本称为戏剧文本(drama text),而将为剧场演出的文本称为演出文本(performance text)(王虹,200617)。戏剧文本是一种文学文本,它与演出文本在语言上有较大的差异,英语中的closet drama(案头剧、书斋剧)就是指这类专供阅读而非演出的剧本。演出文本的对象是剧院观众,不仅是舞台演出的蓝本,同时也可单独作为文学作品来阅读,而用于排练
的剧本采用很多辅助语言学的符号,如:语气(tone)、曲折(inflexion)、音调(pitch)、音域(register)等(Bassnett & Lefevere, 1998)。为此,戏剧翻译也分为演出目的和供一般阅读之需,为演出目的的翻译要有适合舞台演出的特殊翻译标准,即译语接受者与原语接受者所获得的艺术感染力相似(刘肖岩、关子安,2002),也就是说译入语观众的反应接近原语观众的反应。单纯作为文学作品的剧本翻译和以舞台演出为目的的剧本翻译是两种不同的翻译行为,戏剧译本的阅读对象不仅包括一般意义上的读者,而且还包括导演和演员,翻译过的戏剧搬上舞台要有可表演性performability)(Bassnett, 2001),可表演性对语言口语化要求更高,虽然译文的简练及口语化是戏剧文本和演出文本翻译都必须首先考虑的原则,但二者在口语化程度上的差别要求采取不同的翻译标准,演出文本的翻译更关注剧本的可演出性以及剧本与观众的关系。同时,戏剧作为会话语篇的典型,人物话语的语气情态担当着刻画其性格、烘托情绪的使命,也最能体现人物的对话性,因而成为主要的词汇语法资源。演出文本作为高度口语化、可表演性的体裁,是人际功能主导型语篇,因而人际意义的翻译更为重要。

本文发布于:2023-07-07 03:14:1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xueshu/18140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文本   演出   翻译   戏剧   剧本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369专利查询检索平台 豫ICP备2021025688号-2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