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派”的形成与影响

阅读: 评论:0

个旧市和平小学
体验派”的形成与影响
初步设计深度发表时间:2009-10-30T16:07:03.373Z  来源:《戏剧之家》第5期供稿作者:张园[导读] “体验派”的理论是与“表现派”的表演理论相对立而提出来的        “体验派”的理论是与“表现派”的表演理论相对立而提出来的。“体验派”理论的核心内涵是在表演艺术的创造过程中,强调情感重于理智的一种表演理论和表演方法。
与“表现派”的理论针锋相对,19世纪中期英国演员欧文最早提出了“体验派”的理论雏形,明确反对狄德罗与科格兰的观点,而主张:“能把自己的情感化成他的艺术的演员,比起一个自己永远无动于衷的、只是对别人的情感进行观察的演员来,不是要胜过一筹吗?”
欧文主张以体会角的感情作准备,以表现角的感情为手段和目的,他把表演说成是设计感情→激发感情→积聚感情的三部曲,这与科格兰的精心构思→体现范本→不断重复的表演三部曲针锋相对。欧文以情感为核心,科格兰以理智为统师。
继承欧文“体验派”理论的是19世纪末期意大利著名演员萨尔维尼,他明确指出:“我相信每一个伟大的演员应当是,而实际上也是被他所表演的情绪所感动的;他不公要一遍两遍地感受到这种情绪,或者在他背育台词时感受到它,而且他必须在每次演这个角时(不管是演一次或一千次),都或多或少地感受到这种情绪。他能感动观众到什么程度,也正决定于他自己曾感动到什么程度。”(《回忆·轶事·感想》)
碱性氧化物
政治体制改革的必要性到了20世纪初期,前苏联的大导演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把“体验派”理论更加丰富提升,使其形成体系化,即“斯氏体系”,强调表演艺术必须以内部体验(感受同角相类似的情感)为基础,斯氏自称他的体系为“体验艺术学派”,后通称为“体验派”。        “体验派”在中国的传播,也就是“斯氏体系”在中国的传播。
早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我国戏剧家章泯、郑君里等,就根据不同文本,翻译了斯氏的著作,开始介绍“斯氏体系”。在国立戏剧传科学校和延安鲁迅艺术学校,在戏剧教学中,也讲授、传播了“斯氏体系”。导演章泯还在自己的导演实践中运用了“斯氏体系”,并取得了成功。
建国以后,随着各方面的“一边倒”地向“老大哥”学习,我国戏剧界也掀起了学习“斯氏体系”的高潮。1953年6月,中华全国戏剧工作者协会邀请在京的文艺工作者,如开了关于学习“斯氏体系”的座谈会,由田汉主持会议,周扬、洪深、老舍、焦菊隐、赵丹、白杨、魏鹤龄等相继发言,一致认为“斯氏体系”是现实主义的演剧方法,应深入学习、借鉴、运用。同年8月,中国剧协和中苏友协与苏联对外文化协会联合在北京举行斯坦尼斯拉夫斯基逝世十五周年纪念会,有二百余人参加。焦菊隐作了题为《向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学习》的讲话,提出:“斯氏体系”在美学原则和创主法上,从生活出发,从实际出发,是符合唯物辩证法的演剧科学,是现实主义的演剧理论国。要学习“斯氏体系”,“要为舞台艺术开辟一条广阔的、正确的、有无限前途的道路;使戏剧走上反映生活、影响生活的道路;使所有的
舞台艺术家,对舞台形象的内部体验给予最深刻的注意,并真实地表达人物形象的思想感情,争取在舞台上创造出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从物”。        1954年到1957年,一大批苏联“斯氏体生活经验”专家应邀来华,在中戏、上戏讲学,培养出一批“斯氏体系”骨干。与此同时,大量有关“斯氏体系”的理论专著出版发行;许多剧团开始运用“斯氏体系”排戏。从而形成了以“斯氏体系”中的“最高任务和共串动作”、“表演艺术是行动(动作)的艺术”、“心理和形体的有机统一”、“内部体验与外部体现的统一”、“从自我出发生活于角”、“舞台生活的双重性”等学说为核心的表演理论。
奥古斯都龙舟梦作为“斯氏体系”的核心,“体验派”理论在我国话剧表演中一直占据着“一统天下”的地位。不仅话剧如此,影视剧亦如此。排戏或拍片之前,演员要先“深入生活”、“体验生活”,重点是对角进行“情感体验”。而演出时,也要倾情投入,充分表现角的情感。导演“说戏”,也重点说的是“感情戏”,并曲此而产生“感情挪借”等表演方法。因此,话剧演员演影视剧或影视演员演话剧,都会轻车熟路,其主要原因,就是他们均以“体验派”理论为指导与根基。

本文发布于:2023-07-07 02:52:1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xueshu/18132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体系   理论   体验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369专利查询检索平台 豫ICP备2021025688号-2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