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乎--孙福熙(电脑藏书)

阅读: 评论:0

北京乎--孙福熙(电脑藏书)
作者简介:
  孙福熙,字春苔(《鲁迅⽇记》中常写作的“春台”),浙江绍兴⼈。1912年考⼊浙江省⽴第五师范学校。毕业后在家乡⼩学任教。1919年与其兄孙伏园⼀起到北京,经鲁迅介绍到北⼤图书馆⼯作,常得到李⼤钊、鲁迅等⼈的指导。次年到法国勤⼯俭学,考⼊法国国⽴美术专科学校。1925年回国后出版第⼀本散⽂集《⼭野掇拾》,记述了暑假期间20多天的乡村⽣活,⽂字细腻优美,⽣动如画。1926年⾄1927年任北新书局编辑,续有散⽂集问世。《归航》记述了从欧洲回国途中的景物与旅⼈的⼼情。《北京乎》写北京的景物,⽂字流畅,富有情趣,并附有⾃⼰新作的插图。《春城》则刻划了巴黎⼈的⽣活。
  1928 年到杭州国⽴西湖艺术学院任教授。1930年再度赴法,在巴黎⼤学选修⽂学和艺术理论。次年回国继续在该校任教,同时编辑《艺风》、《⽂艺茶话》杂志。 1937年到武汉,加⼊中华全国⽂艺界抗敌协会。1938年返回家乡在中学任课。不久到昆明任友仁难童学校校长。1946年从昆明回到上海,以卖画为⽣。 1948年任浙江⼤学⽂学院教授。
  解放后任上海中学校长、上海市教育研究会主席。1951年调北京⼈民教育出版社任⾼级编辑。1956 年到西北参观,创作了散⽂集《早看西北》。晚年在张家⼝艺术学院任教。并兼任北京编译社⾼级编辑。
儿科学精品课程内容简介  · · · · · ·
这⾥⼊选作品的七⼗四位作家,和他们的⼀百⼆⼗⼀篇⽂章,为⼀九⼀九――⼀九四九这三⼗年间的北平历史风云作了侧⾯的描述,既可以使我们对北平有更多的了解,⼜是不可多得的美⽂。
⽬录  · · · · · ·
李⼤钊
新华门前的⾎泪
北京贫民⽣活的⼀瞥
黄昏时候的哭声
陈独秀
北京⼗⼤特⾊
六⽉三⽇的北京
周作⼈
前门遇马队记
北京的茶⾷
北平的春天
北平的好坏
冰⼼
旱灾纪念⽇募捐记事
到青龙桥去
默庐试笔
鲁迅
⽆题
我观北⼤
胡适
北京的平民⽂学俞平伯
陶然亭的雪
进城
潘漠
华⼼野杂记
在我们这巷⾥
沈从⽂
怯步者笔记
游⼆闸
北平的印象和感想陈伟谟
PROEM
孙伏园
朝⼭记琐
陈学昭
北海浴⽇
和岳姆干的翻天覆地忆北平
孙福熙
北京乎
今夜⽉
朱湘
北海纪游
胡同
⽯评梅
雪夜
叶灵凤
北游漫笔
焦菊隐
西望翠微
徐志摩
死城
刘半农
北⼤河
萧乾
古城
缪崇
夜过御河桥
巴⾦
平津道
⼀个车夫
郑振铎
访笺杂记
北平
吴伯萧
话故都
我还没有见过长城⽼向
危城琐记
难认识的北平
端⽊蕻良
肖伯纳到北平
郁达夫
故都⽇记
故都的秋
北平的四季
蹇先艾
城下
尺度平津道上
姚克
魔术网天桥风景线
北平素描
闻国新
北平的说书
林庚
北平的早晨
⽼舍
想北平
友来话北平
兔⼉爷
刀豆蛋白
朱⾃清
初到清华记
松堂游记
潭拓寺戒坛寺
回来杂记
齐同
⼀⼆·九前后
碧野
募捐
钦⽂
菜市⼝
vfs曹聚仁
京师坊巷志
废名
北平通信
毕树棠
北平话⾥的⽐喻徐霞村
北平的巷头⼩吃罗念⽣
⼤都
林语堂
迷⼈的北平
朱光潜
慈慧殿三号
后门⼤街
盛成
⼀个洋车夫的暴卒
北平的天坛
许地⼭
上景⼭
先农坛
忆芦沟桥
钱歌川
飞霞妆
游牧遗风
梁实秋
北平的街道
陆蠡
国绿记
萧红
北平书简
王西彦
和平的古城
屈辱的旅程
徐盈
“笼城”落⽇记
“笼城”听降记
李辉英
故都沦陷前后杂记王统照
芦沟晓⽉
黄秋耘
矿⽳
曹培华
⼗⼆⽉的风
故都在烽烟⾥
李健吾
北平
给北平
杨刚
北平呵,我的母亲周⽽复
北平西郊⼀带
黄宗江
⼴和楼
刘⽩⽻
北平的春天
北京的春天
陆晶清
再怀北平
靳以
忆北平
⼦冈
愁城记
北平岁寒图
黄宗英
故都传语
邵燕祥
古城⼩品
谢冰莹
芦沟桥的狮⼦
北平之恋
黄裳
京⽩
张恨⽔
五⽉的北平
赵清阁
骚⼈⽇记
吕剑
⼈民的狂欢
⼗⽉北京城

本文发布于:2023-07-07 02:44:1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xueshu/18129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北平   北京   艺术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369专利查询检索平台 豫ICP备2021025688号-2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