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理论

阅读: 评论:0

基础理论
第一章语言翻译
1.1 系统功能翻译理论
  1.1.1 系统功能语言学概述
     1 阶和范畴语法
2 系统语法
3 功能语法
少年电脑世界4 关于语境
  2 基于系统功能理论的翻译研究
     2.1 卡特福德的等值论和翻译转换
2.2 朱莉安·豪斯的翻译质量评估模式
2.3 罗杰·贝尔的翻译研究模式
2.4 哈提姆和梅森的翻译研究模式
2.5 贝克的语篇分析途径
   3 翻译研究的功能语篇分析途径
     .1 语域分析与翻译对等
.2 三大纯理功能的传译
1.2 德国功能翻译理论
  1.2.1 功能翻译学派的理论基础
1.2.1.1 布勒的语言功能工具模式
1.2.1.2 雅各布逊的语言功能模式
1.2.2 功能翻译学派的主要理论
1.2.2.1 赖斯的文本类型学
1.2.2.2 弗米尔的目的论
1.2.2.3 赫尔兹-曼塔利的翻译行为理论
1.2.2.4 诺德的功能加忠诚理论
1.2.2.5 纽马克的翻译理论
    1.2.3 功能翻译理论的评价
1.3 心理语言学理论
1..1 翻译心理学的理论基础
  1..1.1 认知心理学
1..1.2 心理学维度下翻译的定义
1..1.3 心理学与翻译研究结合的必要性
1..1.4 翻译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1..1.5 翻译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1..1.6 翻译心理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1..2 翻译过程的研究
1..2.1 语言的感知与翻译心理
1..2.2 语言的记忆与翻译心理
1..2.3 语言的理解与翻译心理
1..2.4 语言的产生与翻译心理
1..3 翻译过程的心理模式
1. 语用学理论
1..1 语用学的起源和发展
  1..1.1 国外语用学流派
  1..1.2 国内语用学的发展
1..2 语用翻译研究现状
  1..2.1 国外语用翻译研究现状
  1..2.2 国内语用翻译研究现状
1..3 语用学视野下的翻译研究
  1..3.1 指示语的翻译研究
  1..3.2 语用预设的翻译研究
1..3.3 会话含义理论的翻译研究
1..3.4 言语行为理论的翻译研究
1..3.5 礼貌原则的翻译研究
1..4 认知语用学视野下的翻译研究
1..5 语用学纵观的翻译研究
  1..5.1 语用学翻译过程论
  1..5.2 语用学翻译语境论
1..5.3 语用学翻译关联论
1..5.4 语用学等效翻译
1.5  语义学理论
    1.5.1 意义
      1.5.1.1 意义的定义
      1.5.1.2 意义的分类
    1.5.2 语义场
    1.5.3 语义与翻译方法
      1.5.3.1 雷茨克尔的翻译方法
      1.5.3.2 马隆的翻译方法
      1.5.3.3 维奈与达内尔内的翻译方法
       
1.6  符号学理论
1.6.1 符号学与翻译
  1.6.1.1 索绪尔的符号学理论
  1.6.1.2 皮尔士的符号学理论
  1.6.1.3 莫里斯的符号学理论
  1.6.2 文化符号的传译
    1.6.2.1 语内翻译
    1.6.2.2 语际翻译
        1.6.2.3  符际翻译
   
1.7 对比语言学理论
    1.7.1 对比语言学的一般理论和方法
    1.7.1.1 语言的可比性
    1.7.1.2 对比描述的基础与内容
  1.7.2 对比分析与翻译
    1.7.2.1 对比分析在翻译理论研究中的意义
    1.7.2.2 对比分析与翻译实践
1.8 模糊语言学理论
  1.8.1 语言的模糊性
    1.8.1.1 思维的模糊性
    1.8.1.2 语言模糊性的特征
    1.8.1.3 语义模糊——自然语言的模糊性
    1.8.1.4 语用模糊——交际语言的模糊性
    1.8.2 跨文化翻译中模糊语言的处理
        1.8.2.1  语境与模糊语言翻译
1.8.2.2  文化差异与模糊语言翻译 
1.9 第二语言习得理论
1.9.1 对比研究
1.9.1.1 语言迁移的概念和分类
1.9.1.2 理论评价
sdh传输
1.9.1.3 语言迁移与翻译教学
1.9.2 错误分析
1.9.2.1 错误类型
1.9.2.2 错误分析与翻译教学
1.9.3 中介语理论
1.9.3.1 中介语的系统多变性
1.9.3.2 中介语的发展规律
1.9.3.3 中介语与翻译教学
1.9.4 监控理论
1. 9.5 认知学习理论
第二章文化学翻译观
2.1 翻译的文化转向的理论基础
2.2 翻译学视角中的文化
2.2.1 文化的本体论特征
2.2.2 文化的分类
2.3 玛丽·斯内尔—霍恩比的文化翻译观
2.3.1  文化翻译观
2.3.2  翻译研究的综合法
2.4 苏珊·巴斯奈特的文化翻译观
2.4.1  翻译研究的分类
2.4.2  翻译单位的文化转换
2.4.3  文化翻译观的内涵
2.4.4  文化翻译观的特点
2.5 安德烈·勒菲弗尔的文化翻译观
    2.5.1  三要素理论
        2.5.1.1  意识形态
        2.5.1.2  诗学形态
        2.5.1.3  赞助人
    2.5.2  改写
2.6 文化翻译观的局限性
第三章中国翻译理论
3.1 “文质说”
  3.1.1 支谦的佛经译论首篇
  3.1.2 道安的“五失本三不易”思想
  3.1.3 玄奘的“五不翻”原则
3.2 严复的“信达雅”
  3.2.1 严复翻译思想之历史源流
  3.2.2 “信达雅”理论评价
3.3 鲁迅“信顺说”
  3.3.1 关于翻译策略问题
  3.3.2 关于翻译批评问题
  3.3.3 关于“重译”和“复译”的问题
  3.3.4 关于读者接受问题
3.3.5 “宁信而不顺”的主张
3.4 郭沫若的“翻译创作论”
3.4.1 “风韵译”的美学主张
3.4.2 “生活体验论”的译者主体思想
3.4.3 “好的翻译等于创作”的主张
3.4.4 关于重复译问题的观点
3.5 林语堂的“翻译美学论”
  3.5.1 译者的修养
  3.5.2 “忠实、通顺、美”
  3.5.3 “句译”概念
3.6 朱光潜的“翻译艺术论”
  3.6.1 译介的丰富性
  3.6.2 译介的网合性
  3.6.3 译介的统筹性
  3.6.4 译介的翻译与科研紧密结合性
3.7 茅盾的“意境论”
  3.7.1 神韵”与“形貌”文学翻译批评理论
3.7.2 文学翻译与文学创作同等重要
3.8 傅雷的“神似说”
  3.8.1 翻译中理解、表达和读者的关系
  3.8.2 翻译中的 “传神达意”
3.8.3 翻译中“神”与“形”的和谐
3.9 钱钟书的“化境说”
  3.9.1 “化境说”的提出
  3.9.2 “化境说”的分类
  3.9.3 “化境说”的意义
3.10 焦菊隐的“整体论”
  3.10.1 “段本位”思想
  3.10.2 “篇本位”思想
翻译教学实践研究
第四章 概念、目标与定位
.1  翻译与翻译学
1 翻译
1 翻译的定义
2 翻译的分类
 翻译的性质
 翻译的原则
 翻译的方法
冗余链路42 翻译研究
1 翻译研究的目的
2 翻译研究的体系
3 翻译研究的流派
2  翻译规范
    1 翻译规范的界定
    2  国外翻译规范的理论研究
        1  从传统语言学角度探讨翻译规范
        工程图学学报.2  从语篇语言学角度研究规范
        3  从翻译研究角度探讨规范
  3 中国翻译规范的理论研究
    4.2.3.1 规定性翻译规范研究的局限性
4.2.3.2 开展描述性翻译规范研究的理据
3  开展描述性翻译规范研究的作用
  4.2.4 翻译规范研究的必要性及意义
3 翻译教学的重新界定
4 翻译能力体系的构建
1  翻译能力的界定
2 翻译能力要素模式
        1  贝尔的翻译能力要素模式
4.4.2.2  沙夫纳的翻译能力要素模式
4.4.2.3  纽伯特的翻译能力要素模式
4.4.2.4 PACTE的翻译能力要素模式
4.4.3 翻译能力要素模式的局限性
4.4.4 跨文化翻译能力体系的构建
5 翻译人才培养定位
.6 翻译人才培养目标
第五章 教学模式
1 国内外大学翻译教学模式研究
2 翻译策略与教学模式
5.2.1  基于语料库的翻译教学模式
5.2.1.1 基于语料库的翻译研究
5.2.1.2  翻译语料库研究现状
5.2.1.3  语料库与翻译普遍性
5.2.1.4  语料库在翻译教学中的应用
5.2.1.5  语料库翻译教学的优势
   5.2.1.6 语料库翻译教学的局限性
2 多维信息输入翻译教学模式
2011年兵役法23 人本主义翻译教学模式
4 竞合探究翻译教学模式
5  实用性翻译教学模式
5.2.6 过程式翻译教学模式
5.2.7 流程图式教学模式
第六章 课程测试
1 翻译测试的理论基础
1 翻译测试的定义
1 翻译评价和评估
寄生参数2 测试与评估、评价的区别
3 翻译测试定义
2 翻译测试的分类
3 翻译测试的依据
   1 语言测试中的效度
2 语言测试中的信度
2 翻译测试现状分析
1 精读课中的翻译教学测试
6.2.2 权威考试中的翻译测试
6.3 建议和措施
1 完善大纲对翻译能力的要求
3.2 拓宽翻译试题的多样性
6.3.2.1 测试形式和内容多样化
6.3.2.2  翻译试题编写原则
6.3.2.3  翻译试题编写
第七章 教材开发
1 翻译教材的目标和定位
2 翻译教材现状

本文发布于:2023-07-07 02:41:4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xueshu/18128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翻译   研究   理论   语言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369专利查询检索平台 豫ICP备2021025688号-2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