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建筑行业和谐稳定的劳资关系
广州开发区总工会曾繁强
里氏木霉当前,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建筑工地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这既为建筑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也为建筑工人创造了许多就业岗位。然而,由于建筑行业的特殊性,诸如建筑工地工期相对较短,农民工流动性大,管理困难;建筑项目层层分包、管理关系复杂;机制建设滞后,劳动用工不规范,农民工合法权益易受侵害;建筑工人法律知识淡薄、整体素质偏低、维权能力较弱等等。种种因素使得建筑工地成为了劳资纠纷、安全事故的多发地、易发点,而且当建筑工地农民工权益受到侵犯后,往往是以集体上访、堵塞交通、甚至打架斗殴等较为极端的方式来“表现”、“发泄”和“维权”,以致成为了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一个重要因素。“跳楼秀”、“跳桥秀”时有发生,如:今年初,我区保利工地一分包经理因工程款纠纷发不了工资,选择上班人流高峰期在广州市海珠桥上演了一场惊心动魄的“跳桥秀”,后被一“见义勇为”的老伯推下……因此,如何加强建筑工地的规范化管理,维护和谐稳定的劳资关系,成为了各级党委和政府面临的一项艰巨任务。
广州开发区正在大力建设国际化生态新型城区,全区在
建工地近300个,建筑工地农民工3万多人。去年6月,广州市委常委、开发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薛晓峰同志在区常务会议上指出:“目前,建筑工地的劳资矛盾已严重影响了我区的社会和经济发展,有关部门要形成合力,攻坚克难,解决这一问题”。为有效解决建筑工地劳资纠纷高居不下的问题,有力维护建筑工地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区总工会于2008年11月成立了区建筑工地工会联合会(以下简称“工联会”)。近一年来,工联会坚持“组织起来,切实维权”的工作方针,围绕促进“工地和谐稳定、企业健康发展、工人获得实惠”的工作目标,健全机制,创新方法,扎实工作,不断探索建筑工地工会工作的有效途径和方法,积极为党政分忧、为农民工谋利,加大组建、维权和服务的力度,取得了显著成效。市总工会、区委区政府对工联会的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也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赞扬,其做法在全市推广,建筑工地送来了“贴心服务建筑工地,真心关爱建筑工人”的锦旗和感谢信,建筑工人称工联会是“建筑工人之家”。我们的主要做法和体会是:
一、主要做法
(一)建立健全机构,完善工作机制
---成立区建筑工地工会工作领导小组。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建筑工地工会工作,成立了以区总工会主席为组长,区建设和环境管理局、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区企业建设和服务局、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区城管执法分局、区
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站等职能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区建筑工地工会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工作会议,研究、指导和协调建筑工地工会工作。
---建立建筑工地工会工作联动机制。明确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的工作职责,将建筑工地工会工作与部门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一起部署、一起落实、一起检查,联合组建、联合维权、联合服务,多层面、全方位推进建筑工地工会工作。如把建筑工会工作与办理施工许可证、质量监督备案、办理平安卡、建设农民工业余学校、安全文明施工和劳动用工检查、文明工地评比等结合起来,有力地促进了建筑工地工会工作的开展。
---形成独具特的工联会工作机制。制定工联会工作章程,明确工作职责;制定工作计划,确定工联会近、中、远期工作目标;建立行之有效的会议制度,扎实推进工作:每年区党政领导听取1-2次建筑工地工会工作汇报,每季度区建筑工地工会工作领导小组听取工联会工作汇报,每月召开1次工联会工作会议;制定培训制度,不定期举办工会主席和信息员培训班;建立信息化管理制度,实行动态管理。
(二)加大建会力度,加强组织建设
---实行目标管理,做到工作“三明确”。明确工作目标:2009年底前,在建工地的建会率达到100%、100%建立工地信息员;明确工作任务:按业主单位和片区下达任务表,
区主要领导在工作会议上提出要求;明确工作责任:在区总工会内部成立以1名副主席为组长的工作小组,将建会任务分解到小组和个人。
---简化建会手续,提高工地建会效率。制定建筑工地工会业务指引,明确建会和入会的方法、程序,简化建会、入会报送的材料和手续,提高建会效率。北京优创科技有限公司总裁
---举办业务讲座,指导建筑工地建会。分片举办建筑工地工会业务讲座,宣讲和解答成立工会组织的形势、任务和要求,对建筑工地建会工作进行动员、部署和指导。
---召开组建现场会,推动建筑工地建会。在建筑工地分片、分类召开组建工作现场会,并向新成立的工会授牌,赠送文体器材、生活用品和书籍,免费放映电影,让建筑工地农民工感受“家”的温暖,推动建会进程。
---表彰先进工会,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开展评比先进建筑工地工会活动,并召开总结表彰大会,增强工地工会的荣誉感和责任感。
---搞好宣传报道,营造建会良好氛围。通过区《创业导报》、有线中心及区总工会网站、《工会简报》等媒体及时报道工地建会进展情况,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舆情控制(三)构筑络,维护职工权益
---增设建筑工人维权服务岗,实现法律服务就地化。在各街(镇)和大型员工楼建立职工维权和法律服务工作站,并增设建筑工人维权服务岗,配备律师专门为建筑工地农民印刷厂管理系统
怯薛军工免费提供法律咨询服务。
---建立维权信息员网络,实现工会成为第一知情人。在工地设立劳动关系信息员,每月发放50元的电话补贴。通过健全工地工会、工联会、区总工会三级组织,为及时有效地协调、处理劳资关系构建了畅通的网络。
金哲夫---完善工资发放办法,确保农民工按时足额领取工资。会同劳动部门,指导和督促工地建立和完善内部工资支付制度、分配制度,防止克扣、拖欠工资现象的发生。工资发放,由班组造表,农民工确认,送交施工单位审核后在现场张榜公布发放金额及时间,在工地工会干部的监督下当场发放。
---签订建筑工地集体合同,全面维护工人的合法权益。工联会在充分听取区建设、劳动部门及建筑工地施工单位、工地工会意见的基础上,经过建筑工地劳资双方平等自愿、协商一致,于8月11日签订了首批(20家)建筑工地集体合同,计划年底前集体合同签订率达到80%,从而在更广范围、更高层次来维护建筑工人的合法权益。
---探索劳动定额标准,增加工资透明度。积极调研建筑工人的工时定额、工资标准和劳动时间,召开
规范用工工作会议,引导和督促施工单位科学安排工作量,合理确定计件单价。如,砌砖工每日砌砖约1000块,日工资80-90元;钢筋工平均每日制安钢筋1/3吨,日工资85-95元;模板工平均每日安装模板15平方米,日工资85-95元。使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