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振明《政策科学—公共政策分析导论》(第2版)配套题库【章节题库】第五章 政策工具 【圣才出品】

阅读: 评论:0

第五章政策工具
一、概念题yy31
1.政策工具
答:政策工具是指一个行动者能够使用或潜在地加以使用,以便达成一个或更多目的的任何事物。可以分为:①自愿性工具。核心特征是它很少或几乎没有政府干预,它是在自愿的基础上完成预定任务,包括家庭与社区,志愿者组织、市场。②强制工具,也称直接工具,强制或直接作用于目标个人或公司。在响应措施时只有很小的或没有自由裁量的余地。包括管制、公共事业、直接提供。③混合性工具,兼具自愿性工具和强制性工具的特征。混合型工具允许政府将最终决定权留给私人部门的同时,可以不同程度地介入非政府部门的决策形成过程。包括信息与劝解、补贴、产权拍卖、征税与用户收费。
二、简答题
1.什么是政策工具选择?选择的意义和标准是什么?影响选择的重要因素有哪些?什么是政策工具的配置?配置的意义是什么?
答:(1)政策工具选择
政策工具的选择主要发生在政策制定阶段
a.政策工具的地位是被设定的,而设定的过程也就是选择的过程;
b.对于政策规划者来说,拟制政策方案的基础性工作就是为既定政策目标选择适当的政策工具;
c.在政策抉择的过程中,政策方案之间的竞争主要是经过选择而被设定的政策工具,对于实现政策目标的可行性和有效性的竞争。
(2)政策工具选择的意义和标准
政策工具对于政策目标的实现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政策工具选择的根本标准有两种不同的取向:
a.效用最大化。政策工具选择必须以政策工具的预期效用是否趋向最大作为工具取舍的根本标准。
b.掌握平衡点。政策规划者和直接决策者要在效用最大化与各种现实因素的影响之间求得和掌握其平衡点。
(3)影响政策工具选择的重要因素
①政策主体
政策的直接主体,即政府机构或领导者个人的选择行为是受其自身的一系列主观和客观条件制约的,包括主观偏好、政治体制、国家或政府能力、工具选择的习惯性。平板艺术音响
②政策问题
选择政策工具的目的在于按照既定的目标解决政策问题。政策工具的适当性和有效性必须视政策问题而定。政策问题对政策工具选择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政策问题的性质、政策问题的严重性和复杂性、政策问题的紧迫性。
中国留守儿童日记
③政策目标
政策目标指示了工具选择的目的和方向,规定了工具与目标之间服务与被服务、服从与被服从的关系,为评判政策工具的有效性提供了标准。因此,明确目标是政策工具选择的前提。
④目标人
目标人某些方面的情况与政策工具的选择存在着相关性
微量元素与人体健康a.目标人的类型。目标人可被分为不同的类型,针对不同的类型应选择不同的政
策工具。
b.目标人的社会分裂程度。依据目标人因民族、语言、宗教、地域不同而造成的社会分裂程度选择合适的政策工具。
c.目标人的政策参与程度。
d.政策工具的可接受性。目标人对特定政策工具的可接受性,是衡量政策可行性的一个重要方面。
⑤政策工具的特性
政策工具的基本属性:
a.资源耗费。任何工具都必须有成本投入。
败火药b.服务于政策目标。没有目标的工具,也就不成其为工具。
c.政治风险。任何政策工具都隐含着政治风险。
d.行动限制。任何政策工具都受到特定的政治、经济、法律、伦理等条件的约束。
政策工具的具体属性:
a.操作的复杂性;
b.公众可见度;
c.跨目标运用的适应性;
d.干预的层次;
e.相关成本;
f.对市场的依存;黑龙江文艺频道乡亲乡爱
g.失灵的可能性;
h.对准目标的精确性。
(3)政策工具的配置是指针对政策目标的实现所进行的政策工具的搭配、组合和功能
设定。
(4)政策工具配置的意义
在政策制定阶段,政策工具的功能定位是被设定的。在政策执行中,政策工具的实际功能可能与设定相一致,也可能部分一致,也可能背道而驰。因此,政策工具需要在实施中进行调整,即从实际情况出发,重新选择和配置。
三、案例题
案例一六省份竞争第3个新特区名额
一轮“新特区热”正在各地蔓延开来
俗话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继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设立并发展之后,目前,湖北、湖南、辽宁、广西、四川、广东等地区正在同时发力争夺第三个“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因为有别
于1979年起陆续设立的深圳、珠海、汕头、厦门等“经济特区“,人们将“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俗称为“新特区”。
“我们已经提出申请,但还没有具体的计划。”某省一位官员向记者坦言,在申报的省市当中,虽然有些省份做了一些准备,但大多数省市还处在“观望期”,“先报名,后计划”的地方不在少数。专家坦言,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激烈的竞争局面,其最大的吸引力便是以“试验”的名义向地方让渡了中央的部分职权,使地方能在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的探索中拥有更大的自主权。目前,在申报“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点”上,由于国家暂时没有相关办法出台,所以各地最近主要是自行组织力量向国家发改委申报。相关省市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们争先恐后地提出议案和提案,并表达了各自的意见和改革思路。其中,引起外界广泛关注的地区有广西、辽宁、湖南和广东等地。
广东:广州开发区升级为“新区”
2007年2月28日,在广州开发区、萝岗区2007年度工作会议上,广州市委常委、开发区管委会主任兼党委书记、萝岗区委书记薛晓峰表示,广州开发区将积极配合广州市有关部门向广东省政府、国务院申报成为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争取省、市相关综合改革在广州开发区先行先试。4月13日,广
州开发区宣传部一位姓林的处长向《中国经济周刊》表示:“就目前广州开发区申报‘新区’的相关内容和意向,我们还不能提供。”该处长还表示:“在今年的工作会议上,薛书记的讲话提及相关申报‘新区’的内容也只有‘一两句’,如果要深入地、展开式地了解广州开发区申报‘新区’的相关内容,目前来说并不合适。”据悉,早在2005年8月,广州开发区就已准备向国务院申请成为“新特区”。
据了解,广州开发区在全国54个国家级开发区中是唯一个采用“四区合一”管理模式的开发区,所管辖的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出口加工区、保税区都是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首批国家级经济功能区。2007年1月27日,广州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萝岗区委副书记、区长刘悦伦表示,广州开发区正在酝酿向北扩展,将北部现代生态农业园纳入开发区,广州开发区拟扩区的方案目前已经向国务院申请,等待审批。
辽宁:沈北新区由“省级”升为“国家级”
2006年12月,辽宁省经请示国家发改委同意,批准沈北新区为辽宁省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目前,把这一头衔由“省级”升格为“国家级”的报告也已经送达国家有关部门。几个月来,沈阳市委常委、沈北新区区委书记王世伟成了“空中飞人”,他奔波在沈阳、香港、上海、深圳等各大城市之间,四块沈北新区的区域位置宣传板也跟着他随机辗转各地。
沈北新区推进综合配套改革的目的非常明确,就是要落实中央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战略决策,按照“
用新体制、新机制、新方式走出一条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新路子”的要求,通过改革创新,实现沈北新区的科学发展、和谐发展,为振兴辽宁老工业基地起示范和带动作用。应该说,沈北新区申请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意义重大。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期待“新政策”
目前,广西方面正积极申请成为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据专家介绍,申请在经济区内建立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非常重要,如果获得批准,将可以在土地流转、金融、港口保税、通关便利等方面得到更多的优惠政策支持和进行先行先试改革的权利。
2007年全国“两会”期间,广西代表团的68名全国人大代表及10多名全国政协委员分别请求国家将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列为国家经济开发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从广西北部湾沿海地区特有区位优势出发,站在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决定把这一区域作为开放开发的重点,统筹规划建设和加快发展,并与融入和推进泛北部湾经济合作结合起来。为此,2006年3月自治区成立了广西北部湾经济区规划建设管理委员会及其办公室,统筹规划建设经济区重大基础设施、重大产业布局、重要资源整合和岸线资源开发利用等。
湖南:长株潭从“一体化”升级为“新特区”
当申请加入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呼声不断从各地传出之际,已在城市、区域一体化、重点经济区发展等方面进行了多年探索和实践的长株潭(湖南的长沙、株洲、湘潭三市)此时却风平浪静:既无政府的主要领导出来表态,媒体的相关报道也极其有限。然而,湖南是否是在暗中发力、只做不说,以图最后一鸣惊人?2007年4月10日,“长株潭”经济一体化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一位负责人正在与湖南省主要领导的秘书通电话,说立即要把一份关于“长株潭新区”的方案转呈省领导,再由省领导上交国家发改委。“形势逼人”放下电话后,这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负责人告诉《中国经济周刊》的记者,“长株潭新区的事,由省委书记张春贤、省长周强在亲自操作。”就如何推进“长株潭”新区建设的问题,湖南省发改委主任陈叔红解释,2006年6月,湖南省即向国家发改委申请设立长株潭新区。当时,国家发改委领导非常重视,同年8月来湘进行了深入的考察和指导,并且给予了高度评价。

本文发布于:2023-07-06 22:55:1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xueshu/18061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政策   工具   国家   选择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369专利查询检索平台 豫ICP备2021025688号-2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