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填空题
1、1874年英国布莱德雷写的《批判历史学的前提》一书问世,讨论历史客观性的可能性问题,标志着一个新历史哲学思潮的兴起。 2、史学理论系统包括史学本体论、历史认识论、史学方法论。 3、《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书。
4、唯心史观和唯物史观的根本区别是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5、在社会科学中,考古学是应用自然科学最广泛的一门学科。
6、我国古代目录学集大成的目录学巨著是《四库全书总目》
7、考实性认识就要分两步进行:第一种考证叫做外考证,第二种考证叫做内考证。
8、史料客体的主观性和简约性,严重地制约着史学家主体的认识活动及其成果。
9、历史认识检验的标准问题有几种说法:时代序列说、实践标准说、史学实践标准说。
10、 在人类历史上影响最大的有三个文化系统:希腊文化、印度文化、中国文化。
11、史学评论的价值标准:社会价值标准、学术价值标准。
12、近代资产阶级客观主义史学是以兰克为代表。
13、汤因比在1948年著的《考验中的文明》一书中,他把自己发现的历史规律(即他的历史观)作了简短的表述,任何文明的历史都要经过混乱时期、建立起大一统帝国、间歇时期、建立大一统教会和蛮族大迁徙这样四个历史阶段。
14、克罗齐的名言是“一切真历史都是当代史”。
15、史料分成两类:实物史料、文学史料。
16、历史客体属性:客观性、历史性、过去性、复杂性
17、以研究对象为划分史学内部分支学科的标准,我们可以将历史科学内部各种专业、学科分成三大部类:以客观历史为对象的诸学科,以历史科学本身为对象的诸学科和以历史资料为对象的诸学科。
18、近代西方史学把考证分为两大类:外考证和内考证
19、历史地理的研究范围可分为两大部类:历史自然地理和历史人文地理。历史自然地理的研究又分为历史气候、历史水文、历史河道变迁、历史海岸变迁、历史沙漠变迁、历史动植物等等若干方面; 历史人文地理的研究又分为历史经济地理、历史政治地理、历史人口地理、历史军事地理、历史民族地理、历史城市地理、历史地图、地名学等等若干方面.以记载疆域政区为主体的历史地理著作,至少可以追溯到东汉班固的《汉书·地理志》。
20、客观主义史学家尼伯尔以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相标榜的.
21、与其他社会科学相比较,历史科学表现出明显的综合性和整体性特征.
22、以史学本身为对象的诸学科,包括史学史、史学理论、历史编纂学、史学评论学科
23、史学理论学科又可分成三个基本的分支学科:史学本体、历史认识论、史学方法论.
24、章学诚的编纂学理论是我国封建史学理论的最高代表.他把史著区分为”著作之史与编纂之史”,前者为撰述,后者是记注.
25、个体认识主体的两个规定性包括主体意识独特性和主体意识社会历史性.
26、征引史料有两种方式为暗引和明引.
27、通史的特点在于”通”,表现在两个方面:纵通和横通.
28、根据杨鸿烈在<<史学通论>>中的归纳,以前人们已经采用过五种史学分类标准,即分别以体裁、内容、区域、时间、史籍的进化阶段等作为分类的标准.
29、以客观历史为对象的诸学简直,又可划分为两大类:记述的历史和历史哲学
30、到宋代,考古正常了终于成为一门独立的学问,东方莱特叫金石学,产生了诸如吕大临的<<考古图>>,欧阳修的<<集古录>>、赵明诚的<<金石录>>、王黼的<<宣和博古图>>等著名的考古学著作.
31、刘向编制的<<别录>>和刘歆编制的<<七略>>是我国最早的目录学巨著,它全面地反映了当时学术发展的状况,也为我国目录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32、西晋时荀(冒力)根据魏秘书郎郑默的<<魏中经簿>>编辑成<<晋中经簿>>,亦称<<中经
新簿>>,首次采用四部分类法,分书为甲、乙、丙、丁四部.<<中经新簿>>开创了四部分类法的道路,并把历史书单独作为一部,奠定了我国传统目录分类法的基础.
33、历史认识的一般形式是考实性认识、抽象性认识、价值性认识.
34、近代历史哲学的奠基人是维科,提出”历史是人们自己创造的”思想.提出”意见支配世界”的命题的是法国伏尔泰.提出”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的是英国柯林伍德.
35、马克思、恩格斯1845-1846合写了<<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yezoe标志着唯物史观的创立.
36、史学评论的对象是史学运动整体.
37、与其他社会科学相比较,历史科学表现出明显的综合性和整体性特征.
38、历史局限性的思想,包括时代的局限性、阶级的局限性、个人认识能力的局限性三个方面.
39、评价人物的标准有三个:当时当地标准论、现代标准论、人民利益标准论
40、在马克思以前,阶级斗争说主要有三派学者: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家、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家、法国王朝复辟时期的资产阶级历史学家.而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学说,则是对这些经济学家和历史学家阶级斗争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41、顾颉刚和谭其骧在20世纪30年代中期组成的禹贡学会,开始提出把扩大改造沿革地理,神经网络预测建立历史地理学作为学会的任务.1934年他们开始创办历史地理专业刊物<<禹贡从清华园到未名湖>>半月刊.
42、唐代房玄龄等人修<<隋书>>,其中<<经籍考>>用四以,用经、史、子、集来代替了原来甲、乙、丙、丁的四部名称.
43、历史认识检验的基本形式:现实社会实践的检验、社会化石的检验、证据检验.
44、空想社会主义有两种类型:莫尔式的社会主义、闵采尔式的社会主义.
45、检验历史认识的标准是历史之真.
二、名词解释
1、史学本体论:论证历史科学的对象、任务、性质、特征、发展规律及其社会作用,探讨
历史科学的内部系统和外部联系,回答“什么是历史科学”的问题,对史学本体有整体认识。
2、事件运动史:这是围绕一些重大的历史运动、历史事件开展学术研究,而形成的专门性学科。把这些说成是“学科”似乎有些夸大,但它确实是构成了专门的学术领域。
3、明引:是一种逐字逐句地引用原文,虽只字片语,也必标明出处,在行文中将所引文字加上引号的征引史料方式。
4、考实性认识:是为了求得历史之真,弄清历史客体的客观面貌,而产生的认识形式,考实性认识,是全部历史认识中最基础的一步,分为外考证和内考证。
5、史料学:2014浙江高考英语是一门专门研究史料的搜集、整理、鉴别和运用的学问,它可以分为理论史料学和应用史料学两大类。
6、暗引:是在史学论著引文时,在不失原意的前提下,对原文自由地增删润,并不必注明原文的出处的征引史料方式。
7、民族: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及表现于共同的民族文化特点上的共同心理素质这四个基本特征的特定的共同体。历史上存在几种不同类型的民族:古代民族、近代民族、现代民族。
8、记述的历史:是史学家对历史过程中的具体历史现象进行实证性研究的成果,它主要通过历史事物的各种具体联系,描述历史在各种因素的相互作用中向前发展的活生生的历史过程。
9、史学评论:它以当代历史研究的实践及其成果(各种论文、论著)为研究对象,对史学成果的价值、意义、得失及其原因进行科学的考察和评价.
10、辨伪学: 就是这样适应着学术发展进化的需要而产生的,其基本的任务,就在于考定历史书籍之真伪,弄清古书的作者和时代,以便于更好地运用资料和处理资料,为研究工作的开展提供有利条件.
11、阶级分析法: 把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理论当作方法论,用来观察阶级社会历史上的种种现象.要抓住阶级划分,认识阶级的运动.
12、校勘: 广义的包括校正原书取材、立说的谬误,或考察记载异辞在内.狭义的是指校正古书在流传过程中产生的种种讹误,以期恢复古书文字、篇章的原始面貌.一般说的校勘学,是就其狭义而言.
13、史学方法论: 是对史学研究的经验程序、思想方法、研究途径进行反思的理论产物,它解决历史认识手段、方法、途径的合理性与科学性问题,为如何获得正确的历史认识提供方法论指导.
14、事件运动史: 这是围绕一些重大的历史运动、历史事件开展学术研究,而形成的专门性学科.把这些说成是”学科”似乎有些夸大,但它确实是构成了专门的学术领域.
15、历史地理学: 是研究历史时期地理环境的结构及其演变过程和规律的科学,研究在历史时期主要是由于人的活动而产生或影响的一切地理变化.
16、历史客体: 是历史认识论的范畴,不同于历史存在,它是历史所认识的历史存在,是历史存在的一部分.作为历史存在的一部分而进入主体研究结构中的叫历史客体.
17、价值性认识: 从主体自身的需要出发,来评价客观事物对于人类生活有无价值或意义,亦
即对客观事物进行价值性认识,价值性认识则以客观事物与人类主体之间的价值关系为认识内容认识.
18、考古学: 是根据物质史料研究人类社会历史的一门学科,通过对人类社会生活物质材料的遗存进行发掘、整理、鉴定、分析、综合等过程,认识人类历史发展的规律.
19、外考证: 以史料客体为对象,考证史书的真伪错谬,目的在于弄清史料客体的原貌,即弄清史籍版本的真伪优劣.
20、校勘: 广义的包括校正原书取材、立说的谬误,或考察记载异辞在内.狭义的是指校正古书在流传过程中产生的种种讹误,以期恢复古书文字、篇章的原始面貌.一般说的校勘学,是就其狭义而言.
三、简答题:
1、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历史科学”的三种用法?答:第一种用法,是马克思恩格斯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考察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而提出的科学概念。它泛指一切科学,包括了自然史和人类史。第二种用法,是指研究社会现象的诸学简直,即社会科学。它泛指相对于自然
科学而言的研究各种社会历史现象的诸学简直。第三种用法为在不少场合他们用“历史科学”一来专提史学,即我们现在通常意义上使用的、作为社会科学的一个部门的历史学。
22010江苏高考英语、历史哲学的特点是什么?答:①历史哲学是以正确的哲学做指导,其抽象程度低于哲学的一种理论形态;②历史哲学不应该完全脱离史学的实证性特征,不应该是一种纯粹的形而上学,它对历史过程的理论证,是结合着一些具体事实的阐释进行的,这一点也使它和哲学相区别;③历史哲学对记述史学的各门分支学科的发展有重要的促进作用,离开历史哲学的深入发展,不可能写出真正反映历史内在联系的通史性著作。
3、简述“史学方法”与“史学方法论”两个概念区别。答:史学方法论不等于史学方法。方法是具体的,史学方法是关于如何获得具体历史认识的一种经验性的知识形态,是历史研究实践中具体研究经验的总结,具有具体性、经验性、应用范围的针对性。而史学方法论是关于史学方法的理论,是把全部史学方法看做一个有机的整体,去探寻各种方法之间的内存联系,弄清各种具体方法在史学认识整体中的地位、作用、合理性、局限性及其适用范围,从而为各种具体方法的正确运用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