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数学学习方法14篇

阅读: 评论:0

高二数学学习方法
高二数学学习方法14篇
高二数学学习方法1
一、了解高中数学知识的特点
经过初中三年的学习,特别是中考前的复习、巩固,同学们已经熟练地掌握初中知识,并对其中一些数学思想、方法有所体会。而高中的知识无论从深度还是广度上都比初中有所加强,因此在学习中感到有一定的困难也是正常的。
解决的方法之一是我们首先要对高中知识的特点有所了解,做到心中有“数”。高中知识及其学习方法具有以下的特点:
1.概念的抽象性
进入高中后,同学们觉得数学的概念不易理解。的确,初中阶段我们所学的概念很多都是从直观例子或实际事物的关系中获得感性认识后才给出定义,而高中的概念的获得则需要更多
的理性思考。
函数概念为例,初中阶段我们是考虑变量x,y之间的对应关系,即对x每个值都有唯一的y对应;而高中再次接触函数时,是从两个非空数集A,B中的元素之间的对应关系来考虑的。通过对比,我们还可以看到两个阶段中对函数的学习是有区别的。首先在符号表示上,初中只要求我们以具体的函数解析式如:等来表示函数,而高中阶段我们用更抽象的形式这个形式便于对函数的一般性质进行研究;其次,在初中阶段,学习过函数概念后,通过对具体函数的应用来实现对函数概念的巩固。而在高中阶段则是通过对函数一般性质的讨论、应用来实现对函数概念的深入理解和巩固。
上述分析告诉我们,若能将初、高中的同一概念加以对比、我们就能够对高中的抽象概念理解得更为透彻。
2.语言的精炼性
从集合与函数这章开始,一些数学符号,如 ∩,∪,∈。Φ等等已初广泛地运用,将繁冗的语言表示得即简单又精确。
例如,空集Φ可以表示方程无解;再如,设方程组的解集是F,方程的解集分别是与 .若我们要表示出F、、 之间的关系,用集合语言很容易,即。
3.知识的综合性
高中数学每一章,每一节的知识都不是孤立的,章与章之间,节与节之间有密切的联系,需要我们综合运用。
例如在我们学习了有关解不等式的内容后,我们来看下列问题
已知三个不等式:
要使满足不等式(3)的x值至少满足不等式(1)和(2)中的一个,求a的取值范围。
这个问题的分析,不仅涉及到不等式解的问题,还涉及到方程根的分布,函数在某一点的取值,几个不等式解集之间取交还是取并等等,需要我们综合利用学过的知识。
二、自觉架起数学知识的过渡桥梁
1.把握好集合的概念、性质
集合知识是由初中向高中知识过渡的第一座桥梁。
首先,集合的表法使初中所学的自然数集、有理数集、实数集等有关的知识的表示更为简炼,从而简化了后面复杂问题的表述;其次,集合间的关系运算可以更好地帮助我们理解新学的知识,例如对不等式的解或方程组的解的理解;第三,集合作为一种数学思想渗透于今后所要学习的许多知识中。因此在高中伊始学好有关集合的知识是十分重要的。
2.加强联想与类比
高中知识与初中知识之间的联系是十分密切的。高中的很多知识可以通过降维、降幂等形式转化为初中的有关知识,但这需要我们能将它们加以类比、联想。
以几何为例,初中平面几何中我们有过证明正三角形内任意一点到三边的距离和等于三角形的高,通过面积和相等很容易证明。
类比高中立体几何,我们能否证明一个正面体内任意一点到四个面的距离和等于该四面体的高呢?
其实同学们能够看出这个问题与上面平面几何的问题是十分类似的。这里是将二维的问题推广到三维。二维的问题可以用面积解决,三维的问题我们能用什么办法呢?也许用求体积的方法?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试一试。
一个特立独行的人当然,联想、类比是以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为前提的。
3.深化对数学计算的认识
数学计算在中学各个阶段的学习要求有所不同。高中阶段要求的不再是简单的应用运算法则进行运算,而是要求在计算中掌握计算的方法,理解算理,如构造法、拆项法、变量替换法、数学归纳法等的选择与运用。
例如当我们学习数列求和时遇到这样的问题:“求1!+2! 2+3! 3+.。。 . . .+n! n的和”。显然利用公式是无能为力的。这就需要我们构造算法,不妨从通项n! n入手,出它与(n+1)!、n! 的关系,不难发现 n! n=(n+1)!-n!,这样运用拆项法解决了求此和的问题。
三、几点学习建议
1.认真阅读教材
想只凭借课堂听讲就学好高中数学,这对大多数同学来说是不太可能的。要求我们在课下认真阅读教材,在阅读的同时还要勒于思考,只有这样才能深入理解知识及知识的联系。
2.理解、掌握、运用数学思想方法
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知识的精髓。初中阶段同学们对综合分析法、反证法等有了一些体会。与之相比,高中所涉及的数学思想方法要丰富得多。如:集合思想、函数思想、类比法、数学归纳法、分析法等常用的数学思想方法渗透于各部分知识中,都需要大家认真体会。
3.注意知识之间的联系
赵如珍在日常的学习中要做到 :①注意思考不同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②注意例题与习题间的联系。弄清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从而系统、灵活地掌握高中数学。
高二数学学习方法2
1.求导法则:
(c)/=0 这里c是常数。即常数的导数值为0。
(xn)/=nxn-1 特别地:(x)/=1 (x-1)/= ( )/=-x-2 (f(x)±g(x))/= f/(x)±g/(x) (k?f(x))/= k?f/(x)
2.导数的几何物理意义:
中学数理化
k=f/(x0)表示过曲线y=f(x)上的点P(x0,f(x0))的切线的斜率。
V=s/(t) 表示即时速度。a=v/(t) 表示加速度。
3.导数的应用:
①求切线的斜率。
②导数与函数的单调性的关系
已知 (1)分析 的定义域;(2)求导数 (3)解不等式 ,解集在定义域内的部分为增区间(4)解不等式 ,解集在定义域内的部分为减区间。
我们在应用导数判断函数的单调性时一定要搞清以下三个关系,才能准确无误地判断函数
的单调性。以下以增函数为例作简单的分析,前提条件都是函数 在某个区间内可导。
质粒转染
③求极值、求最值。
注意:极值≠最值。函数f(x)在区间[a,b]上的最大值为极大值和f(a) 、f(b)中最大的一个。最小值为极小值和f(a) 、f(b)中最小的一个。
f/(x0)=0不能得到当x=x0时,函数有极值。
但是,当x=x0时,函数有极值 f/(x0)=0
判断极值,还需结合函数的单调性说明。
4.导数的常规问题:
(1)刻画函数(比初等方法精确细微);
(2)同几何中切线联系(导数方法可用于研究平面曲线的切线);
(3)应用问题(初等方法往往技巧性要求较高,而导数方法显得简便)等关于 次多项式
的导数问题属于较难类型。
2.关于函数特征,最值问题较多,所以有必要专项讨论,导数法求最值要比初等方法快捷简便。
3.导数与解析几何或函数图象的混合问题是一种重要类型,也是高考中考察综合能力的一个方向,应引起注意。
高二数学学习方法3
一、学习问题自我评价
每一个学习不良者并不一定真的了解自己的问题之所在,要想对症下药,解决问题,对学习问题进行自我评价便尤其显得重要了。对学习问题可主要从如下几方面进行自我评价:
l.时间安排问题
ap点
学习不良者应该反省下列几个问题:
(1)是否很少在学习前确定明确的目标,比如要在多少时间里完成多少内容。
(2)学习是否常常没有固定的时间安排。
(3)是否常拖延时间以至于作业都无法按时完成。
(4)学习计划是否是从来都只能在开头的几天有效。
(5)一周学习时间是否不满10小时。
(6)是否把所有的时问都花在学习上了。
2.注意力问题
(1)注意力完全集中的状态是否只能保持10至15分钟。
(2)学习时,身旁是否常有小说、杂志等使我分心的东西。
(3)学习时是否常有想入非非的体验。
(4)是否常与人边聊天边学习。
3.学习兴趣问题
(1)是否一见书本头就发胀。
(2)是否只喜欢文科,而不喜欢理科。
(3)是否常需要强迫自己学习。
(4)是否从未有意识地强化自己的学习行为。
4.学习方法问题
(1)是否经常采用题海战来提高解题能力。
(2)是否经常采用机械记忆法。
并联电容补偿装置
(3)是否从未向学习好的同学讨教过学习方法。
(4)是否从不向老师请教问题。
(5)是否很少主动钻研课外辅助读物。
一般而言,回答上述问题,肯定的答案 (回答“是”)越多,学习的效率越低。每个有学习问题的学生都应从上述四类问题中列出自己主要毛病,然后有针对性地进行。例如一个学生毛病是这样的:在时间安排上,他总喜欢把任务拖到第二夫去做;在注意力问题上,他总喜欢在寝室里边与人聊天边读书;在学习兴趣上,他对专业课不感兴趣,对旁系的某些课却很感兴趣;在学习方法上主要采用机械记忆法。这位学生的病一列出来,我们就能够采取有效的措施了。

本文发布于:2023-07-06 22:31:4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xueshu/18051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学习   问题   函数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369专利查询检索平台 豫ICP备2021025688号-2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