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养成良好的“读”的习惯。
“读”有两方面含义:一是指“朗读”。主要是运用正确的语音、语调,培养语感的过程。对于所学单词、短语、对话或课文,必须多读,熟读,达到朗朗上口的程度。背诵是笨办法,但也是学英语的较好方法之一。这里也有个熟能生巧的问题,越背越熟练,越背越觉得学习更简单、更容易。“读”的另一层内涵是指“阅读”。除了每天学习的课文,还要每天阅读一篇和教材同步的英语短文。“阅读”要坚持由浅入深,逐步增加阅读量和难度。通过“阅读”,不仅能巩固和扩大词汇量,还能了解英语特有的习惯用语、社会背景及国外的风土人情。
二、养成良好的“说”的习惯。
学英语的最终目的是交流,要多动口,克服怕说错的心理障碍。在课堂上要经常练习朗读、对话、复述和问答等。这不仅能锻炼听说能力,培养用英语思维的能力,还可把所学的语言和文化以口头形式输入大脑,为以后使用作好储备。 三、养成良好的“听”的习惯。
“听”和“说”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听”和“说”的能力提高了,英语水平才可以提高。除了在课堂上做听力练习外,还要养成每天听英语录音的好习惯。英语录音有两种:一种是教材的辅助,另一种是专用的听力训练。应选择难易程度相当的听力材料,每天进行听力训练,持之以恒,“听”的能力自然会提高。
四、养成良好的“动笔”习惯。
在学习英语过程中,“听、说、读、写”几方面是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必须养成“写”的习惯。“写”有几方面内涵:一是养成良好的笔记习惯,二是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读”是对知识的吸取和摄入,“写”是信息的反馈和提取。通过“写”能进一步提高听说能力。课内外要经常笔头练习,每天坚持写几句话,日积月累,英语写作水平就会逐渐提高。
有源滤波器五、 养成良好的“预习”和“复习”习惯。
“预习”是培养自学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学起于思,思起于疑”,课前预习就是寻“疑”。对新课内容经过预习后,带着问题有的放矢地听每课讲解,学起来就会有轻松感,课堂效果也好一些。科学的复习方法一是课堂巩固,二是课后复习。按照正常的方法复习,既能巩固知识,又能增强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大有益处。
英语自然学习法原则
一、学习英语应该遵循由简入繁、由易到难、由粗至细的原则
学习英语切忌好高骛远,开始就挑选难、繁、细的材料进行攻坚战,以为学习效果更好,实践证明这是一种错误的态度。如果学习材料远远超出学习者的语言水平,这样的挑战就失去了乐趣,而只是让人感到丧气和痛苦,材料不恰当,破坏了学习者的兴趣和信心,这是最糟糕的事情。人的思维要受到精神状态的影响,情绪饱满和信心十足的时候,思维敏捷而且记忆轻松,在这样良好的精神状态下学习英语,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学习英语应该一步一步地提高自己的水平,千万不要抱着十天可以速成的错误心理。
二、学习英语应该遵循先听后说、先读后写、先积累后运用的自然顺序
古人有句经验之谈: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这完全符合学习的逻辑规律。学习英语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水平和兴趣爱好多多吸收语言材料,敞开头脑,充分吸收,积累尽可能多的丰富语言材料,如英文歌、英文小说、报刊杂志、英文电影等等,人脑具有对语言材料的自动加工处理功能,材料积累到一定时候,人脑就会加工处理出一些有用的语言信息,听多了,自然想说,读多了,自然想写,一切都顺其自然,水到渠成。
听和读,是输入和积累,也可以说是基于观察的学习,应尽力模仿每个音调和语调,每个字词和句子,从粗到细地模仿和吸收。心理学研究指出,人会自然记住自己感兴趣的东西,遗忘自己不感兴趣的东西,正是由于这个原因,特别建议选择英语材料应因人而异,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英文材料,否则吸收效果肯定不好。对材料有兴趣,表明大脑的那扇门对这个材料是打开的,否则门是关闭的,所以尽管听或看了不少材料,因为不感兴趣,被大脑拒之门外,相当于没有吸收任何原材料。
说和写,是输出和释放,也可以说是基于反馈的学习,应积极实践,不要怕说错,写错,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发挥大脑的语言自我纠错功能(self-repairs in language)。在成功与失败中,慢慢地提高英语表达水平。
相位调制器三、学习英语应该尊重从错误到正确、从简陋到完美的渐进过程
有句诗是这样讲的:书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学习英语,应给犯错误自由的空间,让学生慢慢体会,自觉纠正,这样印象深,效果好。不能心急,希望快速看到效果,应尊重学习语言的客观规律,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进。
英语学习应遵循以下六大原则
这些原则都是“常识”性的。在学英语过程中,按常理去做就可能成功。当然,成功与否还取决于“努力”。
(一)简单原则
学习英语:从简单的开始,运用英语:简单→好、更简单→更好、最简单→最好
(二)量的原则
多sdf→好,更多→更好,最多→马车夫之歌最好
学英语注重“精”和“泛”。如果没有读到足够的数量,就无法熟练阅读英语。若要学习听力,那就大量地听各种录音,听英语广播,看英语电视,看英文电影。如要学习英语口语,那就尽量多说英文。学习英语不能太急于求成,因为有了“量”,才能有“质”的飞跃。语言学习是培养一种感觉,而感觉要靠数量的积累来培养。达到一定的量,“语感”就产生了。这时应再把感觉上升到理念,将理念融入到自己的思维中,英语就能运用自如。
(三)重复原则
英语有句谚语"Repetition is the mother of skills"。你可以回忆一下学习任何一种技能的过程。无论是游泳还是骑自行车,都是重复同一类动作的过程。任何技能的获得,当然包括英语这项语言技能,均来自重复。一种事情重复多了,便产生了感觉和深刻的把握。学习听力和口语也要遵守重复原则。比如,在听了20套英语听力录音后,就要在这20套已听过的录音中选出一套,再把这套录音听上20遍。在刚开始学口语时,重复原则更为重要。“重复原则”与“量的原则”缺一不可。英语中一定有一些你理解得很透并已掌握的单词或句型。这些熟练掌握了的词和句型一定是重复过无数遍的,这些被重复的东西已经变成你的一部分,因此你能把它们运用自如。重复是人记忆的最重要途径,重复使人准确、深刻理解事物本质、内在规律。 量的原则要求多读多听,多说多写,强调一个“泛”字。而重复原则要求将同一件事做很多遍,也就是强调一个“精”字。
(四)模仿原则
学习英语时,模仿必不可少。如在学习语音时,要大量重复练习音标、单词发音,朗读句子和文章。在练习过程中,尽量模仿音标发音和单词发音,同时模仿句子的音调和节奏。模仿对学好语音至关重要。如学口语时,要尽量模仿已读过的东西和已听过的东西。如果
模仿已经用“重复原则”所读过和所听过的,效果就更好。如果要学习英文写作,模仿的重要性更是显而易见。要读各种不同类型的文章、名家的文章,重复读过多遍而能真正理解后,就要一丝不苟地模仿。模仿得越像越好,这是英语学习最基本的常识。
(五)突击原则
若想学好英语,需要采取一个“速战速决”策略,到“快速进入角”的感觉。只有这样,才能有足够的动力和兴趣把学习坚持到底。学习一种技能,突击原则是很重要的。
最初开始学习英语,先突击英语阅读三个月。从简易读物开始,坚持天天最大量地读。通过突击英语阅读,不但学到词汇,还熟悉了各种语法现象,更了解了一些西方的生活、文化和思想。接着去强化听力,经过三个月听力突击后,再回过头强化英语阅读。强化完阅读后,再强化听力。强化完听力后,再强化英语口语。按这个原则,进行阅读→听力→口语→写作的突击强化。按照这种方法学英语,进步是飞快的。 英语学习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强化正确意念的过程:强化单词发音的意念,强化单词用法的意念,强化句型的意念,强化组织思想的意念。比如,若要突破语音,就应安排一段时间(比如15天)。在这15天内,天天学语音,听语音,模仿语音,学得“死去活来”。15天后,感觉语音有了大的进步, 忍耐是一种美丽掌握得差不多了就可以停下来。请注意,在模仿的同时,还应该把自己的语音录下来,认认真真出自己发音的问题,加以纠正。过一段时间后,再按照同样的方法突击语音。这样反复突击五到六次,语音定将很棒。句型、阅读、语法、听力、口语也要有这样一种反复突击强化的过程。
一个人的精力不可能总是充沛的,重复做同一件事就会变得单调,因此要采取间隔突击强化的方法。英语学习的过程应由一个个强化突击阶段所组成。
(六)兴趣原则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英语首先要有兴趣并努力发展这一兴趣。如果对英语没有兴趣,就不会有持续的干劲和动力,英语学习将很难坚持下去。反之,一旦对英语有了兴趣并努力发展这一兴趣,那就会不知不觉去做,带着强烈的欲望去读英语,听英语,说英语,写英语。就会主动人练英语,一切可以提高英语的机会提高英语水平。不知不觉中英语就会提高。不知不觉中就把英语学好了。所以“兴趣”对学好英语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然而,尽管知道兴趣的重要性,但很少有人有意识、有步骤地去培养和发展自己对英语的兴趣。
使英语学习事半功倍的好方法
一、句子比单词重要
词典不是最重要的,关键在于语境。机械记忆的单词量再大,也不会真正提高外英语水平。要养成背诵句子的好习惯,因为句子中既包含了发音规则,又有语法内容,还能表明某个词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特定含义。 科学的方法是把读音、拼写和用法融为一体,同步进行,眼口手脑并用,并把它应用到句子里面去理解。
二、听不懂也要听
练习听力时,许多人抱怨听不懂,因而丧失了听的乐趣,往往半途而废。其实,即使听不懂也是一种学习,只不过你自己觉察不到而已。虽然暂时听不懂,但你的耳膜已经开始尝试适应一种新的语言发音,你的大脑在调整频率,准备接受一种新的信息代码,这本身就是一次飞跃。 所以切记:听不懂时,你也在进步。
农学学报练习听力,要充分利用心理学上的无意注意,只要一有时间,就要播放英语,使自己处于英语的语言环境中,也许你没听清楚说些什么,这不要紧,可以随便做其他事情,不用去
有意听,只要周围有英语环境的发音,听力就会提高。
三、敢于开口
有人把是否看懂当成学习的标准。拿到一本口语教材,翻开几页一看,都看懂了,就认为太简单了,对自己不合适。其实,练习口语的教材,内容肯定不会难,否则没法操练。看懂不等于会说,把已经学会的东西流利地表达出来,才是口语最主要的目标。
有人怕语法有错。没有具体问题,一般不要去读语法书。语法好比游泳理论,对没有下过水的人来说,游泳理论用处不大。同样,对语言实践不够丰富的学习者,单纯学习语法的用处不是很大。所以一定要结合语言实践来理解语法,语法是学会语言后的一种理论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