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学方法论》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田野工作: 经过专门训练的人类学者亲自进入某一社区,通过直接观察、访谈、居住体验等参与方式获取第一手研究资料的过程。 2.参与观察: 研究者生活于研究对象中间,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密切交往来了解调查对象的文化形貌及其内部深层次的理由。为达到真正的参与观察,研究者要与研究对象同生活、同劳作,学习他们的语言,参与他们的仪式,走访他们的家庭。透过参与观察,研究者得以观察研究者对象是否“言为心声”。 3.跨文化比较: 指的是从世界各地不同的民族志报告中抽样,把抽样的资料作统计分析,藉以说明或验证假说,探究人类行为的共同性及文化差异性,并从中发现某种规律或通则。
4.HRAF(人类关系区域档案): 他从1930年起从事跨文化比较研究,并于是1937年在美国耶鲁大学人类学系成立了一个跨文化研究机构,在人类学家默多克的领导下,先后收集了800多个不同时期人类社会有关地理、社会、文化等方面的民族志资料,根据不同的内容和地区,
进行项目分类,并制成档案,于1949年建立了郑国“人类关系区域档案”(HRAF)
5.主位研究:即站在被调查对象的角度,用他们自身的观点去解释他们的文化。
6.客位研究:即站在局外立场,用调查者所持的一般观点去解释所看到的文化。
7.PRA(参与式农村评估方法)调查方法:是一套快速收集村庄资源状况、发展现状、农户意愿,并评估其发展途径的田野调查工具。它的宗旨是要通过外来者的协调作用,鼓励唤醒当地社会的参与意识,把发言权、分析权、决策权交给当地人,促使他们加深对自身、社区及环境条件的理解,与发展工作者一道制定出合适的行动计划并付诸于实施。
8.“深描” ,就是从极简单的动作或话语着手,追寻它所隐含的无限社会内容,提示其多层内涵,进而展示文化符号意义结构的复杂社会基础和含义。
9.实验民族志把人类学研究者的田野工作过程作为民族志实验的中心内容和描述的重要对象,并同时强调给予被研究者自己解说机会的重要性;注重对文化的阐释;珍视民族志的文学性,注重修辞、讲究文本的想象力和艺术性;采用“对话”与“多声道”的撰写取向技法。马库斯、费彻尔总结了西方民族志实验的历史,他们把这些实验文本分为三类:心理动力
学实验文本、现实主义实验文本和现代主义实验文本
二、填空题
三、选择题
四、应用题
五、简答题
1.人类学研究方法有哪些? 田野调查、非正式访谈、背景分析、跨文化比较、主客位研究、文化残存法、PRA调查法
2.田野调查的技术有哪些? 参与观察、个别访谈、调查座谈会、问卷调查、文献文物收集法、概率抽样、谱系调查、定点跟踪调查
3.简要评述人类关系区域档案。 优点是为文化人类学的定性分析向定量分析发展打下了基础,缺点是社会现象太复杂,技术上所遇到的困难太多。
4.田野资料整理的原则有哪些? 取舍原则、关系原则、妥善保存原则
5.简述民族志发展的三个时代。 1. 自发、业余 2训练、专业 3反思
6.简述民族志发展史上的三座丰碑。 马林诺斯基《西太平洋上的航海者》、拉比诺的《摩洛哥田野作业反思》、詹姆斯和乔治合编的《写文化—民族志的诗学与政治学》
六、论述题
1.人类学田野作业中“文献”的意义何在? 帮助我们了解社会文化背景、作为参考、帮助写提纲
2.人类学家在研究自己民族和他民族时各有什么优缺点?
3.论述民族志的研究过程。 1资料整理概述 2归类 3技巧 4话语分析与叙事分析 5思考与小结
第一章 人类学方法
第一节 什么是人类学
第二节 人类学的领域
第三节 人类学学科观
第四节 人类学研究方法
第四节 人类学研究方法
一、田野调查法
人类学的理论是建立在大量的民族志材料的基础之上。人类学材料,主要不是来自现成书本,也不是取自官方的文件,也不像某些自然科学学科得于实验。它的基本来源只有一个田野工作。
田野工作是人类学家获取资料的最基本的途径,是民族志构架的源泉。基辛说:“田野工作是对一社区及其生活方式从事长期的研究,从许多方面而言,田野工作是人类学最重要的经验,是人类学家收集资料和建立通则的主要依据。”田野工作被看作是康永彬“现代人类学的基石”、“人类学家的成年礼”。所谓田野工作,是经过专门训练的人类学者亲自进入某一社区,通过直接观察、访谈、居住体验等参与方式获取第一手研究资料的过程。
田野工作可以粗略地划分出以下几种研究角度:
(一)参与观察
参与观察指研究者生活于研究对象中间,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密切交往来了解调查对象的文化形貌及其内部深层次的理由。为达到真正的参与观察,研究者要与研究对象同生活、同劳作,学习他们的语言,参与他们的仪式,走访他们的家庭。透过参与观察,研究者得以观察研究者对象是否“言为心声”。
(二)访谈
1.正式访谈
正式访谈是使用事先设计好的有意义的问卷,安排一定时间,按一定的计划程序来收集各种资料的访谈。正试访谈前,人类学家必须先对调查地的文化有总体性的认识或接触的经验。一般情况下,正式访谈最好是调查者在当地居住了一段时间后,与当地人已经比较熟悉且关系融洽时再进行为好。正式访谈的优点是事先准备的问题都是经过筛选和实验的一套标准化的问题,答案比较规范,可以进行比较和评价,缺点是多数正式访谈的问题是
经过严格控制的,被访者自由发挥的余地太小。
2.非正式访谈
是指一般性的谈话和问答,即不规定访谈的问题,也未限定回答方式,更拘泥访谈地点的谈话。让被访问者的语言随着自己的思路发展,不受任何约束。此种访谈的优点是被访者所谈的都是他们认为重要的材料,缺点是这些谈话并非答复标准化的问题,难以将各种回答进行比较和评价。
访谈技巧:
(超前位那年冬天好大雪1)应该让报道人明白你的来意,并征得他的同意。
(2包装机械结构与设计)访谈有一个明确的目的和计划,同时保持一定的灵活性。
(3方仓医院)访谈问题应该简单而准确,使报道人容易理解和回答。
(4)访谈问题可以先简后难,从简单的描述性问题入手,然后深入到解释性问题。
(5)访谈中尽可能鼓励并使用报道人自己的概念、术语或分类。
(6)在访谈尤其是深度访谈的过程中,访谈者应尽可能少提示,同时在访谈过程中向受访者表达自己的兴趣,鼓励受访者在一个没有限制的环境里,针对访谈主题尽可能谈论自己的意见。
(7)在访谈中少说多倾听。
(8)注意访谈时间,一次访谈时间不宜过长,否则容易导致报道人产生厌倦情绪。
(9)访谈中语言、表情和态度都应处处表示出对报道人的尊重和关注,同时,注意访谈场合,尊重和遵守某些文化禁忌。
(三)概率抽样
概率抽样指从一个研究母体中科学地筛选出一部分样本,将这部分样本视为整个研究母体的缩影。
1.随机抽样
2.分层抽样
3.主观抽样
二、背景分析法
背景分析法,也称社区关系研究法。田野调查的直接成果就是产生民族志报告,但是人类学家的目的并不仅仅是记录和描述自己所研究社区的文化现象,还要在民族志报告中用背景构架来解释这些文化现象的来龙去脉。人类学家在解释某一独特体的行为时,往往会把该行为与更广阔的背景联系起来,如马林诺斯基在特罗布里恩德岛研究“库拉”交换制度时,把它与社会制度、巫术仪式、风俗信仰联系起来考察。
三、跨文化比较法
跨文化比较研究是人类学方法论的重心。跨文化比较研究,也称交叉文化研究、泛文化研究或比较文化研究等,指的是从世界各地不同的民族志报告中抽样,把抽样的资料作统计分析,藉以说明或验证假说,探究人类行为的共同性及文化差异性,并从中发现某种规律或通则。
从进化论开始,人类学者以手头的民族学资料,广泛地使用比较的方法来说明和发展
他们的理论。1871年摩尔根的《人类家庭的血亲和姻亲制度》是第一部用比较方法研究亲属制度的专著。他不仅对易洛魁人、塞内卡人有关的习俗、宗教、政府、物质文化以及不同的亲属制度有所了解,而且旅行至堪萨斯、内布拉斯加、密苏里等州,北抵哈孙海湾,对70多个部落体作了具体研究。
第二位学者是泰勒,他是首先试图建立起社会文化进化理论的方法论的。他于1889年在一篇题为《研究社会制度的一种方法》里边,应用统计方法就已经收集到世界350个不同体的资料,以其文化特质作为统计分析的变项去观察其重复出现的、可以决定社会制度里边的某些关系如亲属关系和婚姻模式来说明文化进化遵循着由母系向父系发展重建各该体社会行为的趋向。
美国历史特殊论派博厄斯发表了被称为连续性区域跨文化比较,即对北美印第安体连续性区域内进行神话学的比较研究之后指出早期进化论倡导者的文化比较研究有三个缺点:1.文化类似或相同的程度与意义,不易评量;2.只从旅行游记或传教士的报告中抽出背景不同、首尾不贯的许多事来填入自己的计划系统内,不免有错误的危险;3.若欲充分明了文化的特征,不能不注意熟考其
实在的背景。
功能学派兴起后,尽管学者们仍喜欢用生物学的观念去看待文化现象,但是他们在强调田野工作重要性的同时重视比较方法在研究社会制度的重要作用这一点是可取的。布朗认为,比较的方法是惟一使我们可以出人类社会的一般、根本性特质的归纳法。布朗在其所著《社会人类学方法》一书中,系统地论述了比较法,他甚至把社会人类学称之为比较社会学。在这本书中,他认为比较方法有新、旧之分。旧的比较方法就是从世界各地收集来的表面相似的现象排列在一起,以为这就是比较方法的应用;而且旧的比较方法从不同的文化中抽取孤立的元素来进行比较,充其量只能提出问题,并不能解决问题。新的比较方法的重点是比较各种文化、各种社会现象的差异点。它的比较包括两方面,即“共时性的比较和历时性的比较”。前者是研究特定时期的文化的本质与功能,后者研究文化变迁的规律性。而且新的比较方法应就各个文化体系的全部来作比较。他说这种方法可以这样定义,即通过这种方法我们可以证实,一个具体现象或事件只是一般规律的例证,在研究一堆现象时我们的目的是发现存在于那现象中的普遍规律。因此,布朗在田野工作中侧重社会制度的系统性观察;从亲属制度与婚姻法则的知识入手;对社会制度本身,由比较建立分类,由分析去了解内容。
在解答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上,人类学家们又把比较研究法拓
展到国民性的探讨上来。他们在分析每一个社会、每一种文化的人
格特征及其特定民族的文化、制度、思想方式等的影响时,着力用
比较的方法去研究人格和社会的心理之间的相互作用。美国人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