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茨山探源中原文明的神奇画卷——具茨山岩画探密

阅读: 评论:0

具茨山探源中原文明的神奇画卷——具茨山岩画探密
中原文明的神奇画卷
——具茨山岩画探密
蔡全法
诉求对象>宋汉良
具茨山位于河南中部中岳嵩山东南麓,西起新密,经新郑、禹州两市交界处,东止于新郑、长葛两市交界处。由西而东众山连绵,高岭雄踞,草木扶疏,横亘约四十余公里。海拔600米至793米不等。具茨山岩画分布于新密、新郑、禹州三市交界处的山脊及向阳峰峦坡地的岩石上。有关方面估计,数量约达数千处之多,当是目前中原地区新发现的人类文明的恢宏艺术杰作,刻在石头上的鲜活“史书”。
中国农工银行
中国岩画的发现,已遍及东西南北各地,在中原地区如此大规模的岩画遗址,尚属空白,具茨山岩画的发现弥补了这一缺憾。但关于具茨山岩画的题材、内容及时空界限,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还没有统一的意见,我不揣浅陋,暂且以“引玉之砖”谈点不成熟的看法。
dtfd具茨山地质历史悠久,山体上古老的云母石英片岩在长期地质作用下,构造变形,发生褶皱与断裂,受重力的影响,塌落在山上。其质地细腻,有较软的态性,为具茨山先民表达自己的意愿与追求去进行创作岩画活动,提供了丰厚的物质基础。
具茨山岩画分布在该山东部约20公里范围内,岩画可分为两类,一类是表示具像的岩画,此类稀少;另一类是表示抽象的岩画,此类占绝大多数。表示具象的岩画,如祼体男女人物形象,为阴线刻,该画面对女性生殖器作了重点夸张。表示抽象的岩画类,可分为圆形凹穴(亦称杯状穴)、方穴、网格、沟槽、线条不规则线条、符号等。其中圆形凹穴所占比例最大,约达90%以上。圆形凹穴分为单凹穴、双凹穴和多凹穴,前二种较少,后者居多。多凹穴以两排各6穴组成,多数两排对称排列,有的还在相对的两凹间用沟槽连接,也有少量3排成列的,各6圆穴组成18圆穴;还有6排各6穴组成36圆穴的;也有2排各12穴组成24圆穴的;另有环圆形凹穴,又称为“梅花状”凹穴。即中间有一大凹穴,周围环布多个小凹穴,其亚形还有在小凹穴周围加刻一周阴线进行装饰,或用沟槽将周围小凹穴和中间的大凹穴连接起来,使其尤如花朵。其一组分布圆穴总数为4—10个不等;多圆凹中还有无规律的分散凹穴,有的在二块岩石上散布有60个凹穴,多数没有连带组合关系。网格类以线条组成,有2×2、3×3、4×4、5×5、6×6格等多种。网格亚类岩画有2×2格的米字形,
3×3格的米字形、回字加斜线形、“车”字形、三角框加十字形,方框加十字形,长方框加米字形,圆形框加五角星形等等。还有一1.2平方米的岩石上刻有67条斜向排列的线条,长短不一,曲直不同,长达者60—70厘米,短者40厘米。方形与长方形凹穴一般略深,分布无规律,数量较少,个别还有在方形或长方形穴的周边加刻同形的阴线纹,有的方凹穴用短沟槽与圆穴连接。
大山里的土家娃刻划符号,有凹形对角斜线加圈,凹形对角叙线上加五字形,凹形对角斜线、斜线交叉加点,三个凹穴以鼎立之势,之间用线连接等等。
具茨山岩画的制作方法主要有4种:一是直接研磨成穴;二是先敲凿而后研磨成穴;三是敲凿成穴,未加研磨;四是刻划线条凿刻沟槽和符号(包括人物)。
抽象岩画内容的认定和岩画年代的认定,是世界性的难题,虽然科学工作者作了大量的工作,也采取了各种的技术手段,但至今仍然有许多岩画的年代无法确认。具茨山岩画遇到的问题也一样,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宋豫秦、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周昆叔研究员,曾用地层学的方法,对具茨山南坡一山坳,压有岩画的全新世地层进行初步的认定,将具茨山岩画年代确定在距今3000年—8000年之间。这在国内岩画断代方
正丙醇
面也不失为一个可用之方法。今天我们不妨再用考古类形学的方法对具茨山岩画的时代作以概括性的比较,或许会对岩画内容与时代的认识会有帮助。
具茨山的岩画,内容相对单一,但其数量比较大。尤其是凹穴岩画是我国乃至全世界较古老而且延续时间较长的题材之一,在国内外许多地方都发现过。如我国的北方草原地区的乌兰察布、宁夏贺兰山岩画中就有刻成单或多个凹穴状的。在东北的辽宁北部、内蒙乌兰布、赤峰夏家店、敖汉旗城子山、青海天峻卢山、西藏、新疆托克逊县库普加依,也都有凹穴和沟槽岩画。在我国的东南沿海凹穴岩画与沟槽岩画发现的也较多,如福建华安县高安、漳浦县大荟山、广东、珠海、香港、澳门、广西靖西县岩杯山、江苏连云港锦屏山将军崖以及台湾万山等地区也都有类似具茨山凹穴和沟槽岩画的存在。还有邻近我国的韩国、日本、印度、蒙古、俄罗斯、哈萨克斯坦、阿塞拜疆的凹穴与沟槽岩画也有着诸多相似性。在更远的英国西约克郡、英格兰奥尔梅戈、苏格兰艾尔郡,美国犹他州、夏威夷岛,美拉尼西亚、西班牙、瑞典、法国、德国、丹麦、埃及西奈半岛、爱尔兰、阿根廷、津巴布韦、南非、马尔他、墨西哥、玻利维亚、澳大利亚等国家与地区也都普遍的存在凹穴或沟槽岩画,有的分布密集,还有的是把凹穴研磨或刻凿在独立的岩石上,或是墓葬的石板上。
以上岩画的年代多数从旧石器早期到新石器时代或再晚,但以史前时期为多。日本学者三浦孝一把日本发现的凹穴岩画称为“杯状穴”,分为两类四期,第一类的前半期,为绳纹时代,绝对年代为公元前2300—前2800年,第一类后半期杯状穴,持续到弥生时代。朝鲜半岛的“杯状穴”发现有12处,庆熙大学教授黄龙浑参证岩画附近的新石器时代遗址推断为“公元前1000年。居住遗址遗物的14C测定数据是25909±150BP。”马尔他岩画定为新石器时代,津巴布韦奇弗布瓦河(chifubwa)岩画中的凹穴图案被确定在6300年前,南非网状岩画定为距今7700年,印度中部摩德雅·普莱达士被称为“会堂”的洞穴遗址凹穴图案和生产工具认定,为阿舍利文化,年代测定为距今29万年的旧石器时代早期。印度中央邦达腊奇——查丹地区所发现的498个凹穴图案,上面叠压着阿舍利文化地层,所以也被认为是旧石器时代早期文化。英格兰诺森伯兰郡的波拉姆湖(the Bolamlakce)附近的凹穴岩画,14C年代为公元前3700年。国内的连云港将军崖岩画所反映的文化面貌,“其时代与我国四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相当”。认为是“'少昊之国’的文化瑰宝”。福建漳州仙字潭人体形像中散布着各种图案和杯状穴(凹穴)岩画的上限定为新石器时代,第二组,即较晚的岩画年代也不会晚到商代以后。又如台湾万山孤巴罕峨、祖布里里、莎娜奇勒娥三处凹穴岩画,凿刻年代可能追朔到4千年前,下限不会晚到公元一世纪。1958陈公哲先生在《考古
学报》刊出《香港考古发掘》一文,推测香港包括凹穴在内的岩画为距今3000至5000年前的作品,认为是史前石器时代百越族的遗留。澳门岩画,陈兆复先生认为“那些小凹穴”与漳州地区云霄县仙人山岩刻中有关图形“完全有着互相一致的风格”也就是说澳门凹穴岩画亦当产生于新石器时代。大量的凹穴岩画,也包括河南具茨山凹穴岩画,汤惠生先生基本认定在旧石器时代,有的可能晚到新石器时代。另文又认为:“具茨山的沟槽和凹穴岩画图案将我国岩画的最早年代上溯到旧石器时代。”
以上所见国内外凹穴与沟槽岩画的部分年代可知,凹穴和沟槽岩画的年代从久远的旧石器时代,可能一直延续到新石器时代,有的甚至再晚到青铜时代。这些可资类比的年代对于具茨山岩画年代的确定无疑都是非常重要的。具茨山的凹穴与沟槽岩画,有研磨和刻凿两种,这些采用不同的工具和不同的制作方法,似乎表明具茨山岩画年代曾经历了约从旧石器时代,一直到新石器时代晚期或再晚的漫长岁月。
具茨山凹穴和沟槽岩画它代表的是什么样的文化内涵,其寓意何在?又有如此广泛的世界共性又说明了什么?我们认为,远古时代人类生活活动的主体是生存,要生存就必须解决生产问题,而生产问题所涉及的有两个方面,其一是物质生产;其二是人类自身的复制和
繁衍。我们认为具茨山岩画也正是围绕着这一主体而开展的相关活动,从而给后人留下了久不磨灭的印记。单从凹穴岩画而言,其寓意与文化内涵,大致有以下几种不同的认识:
岩画中的“凹穴”,朝、日学者称“杯状穴”,并一直赋予它以生殖崇拜的含义。日本学者三浦孝一先生对一类前期“杯状穴”性质的考证,认为与韩国学者黄龙浑先生在《韩先史时代的杯状穴考》中所称的单纯“性穴”相当。它的意义在于“母胎归元”即人的的“再生”意识。如以黄龙浑教授为代表的韩国学者十分肯定地论断杯状穴是“性穴”,是原始先民生殖崇拜的表现。日本加川流域史学会会长、国领骏先生进一步提出自然磐石上的“杯状穴”的“祭祀”意义及其表达了处于“石器时代”,甚至是“旧石器时代晚期”的凿刻者对“猎获物”、“繁殖”的愿望,并“推定”“杯状穴”所在地是祭祀场。我国学者李洪甫先生则认为:“杯状”穴大量出现在各种图象(包括“天神”、日月星象、人面、动物乃至农作物尤其是社神)之间,除了对人畜兴旺的期盼之外,它的反映各种生殖意识以及对农粟丰收之祈求的祭祀含义是比较突出的。李先生不但也有生殖崇拜的认识,还根据共存的其他岩画内容,又赋于了先民还有社祭祈求丰收活动的性质。与凹穴经常同出或共存的同心圆和涡纹,美国考古学家金布塔女士还把涡纹称作“新石器时代”生殖女神的象征。新疆大齐克其企克的曲线沟槽岩画是与凹穴共存,调查者称“水流图”,这一题材即凹穴与沟槽可以说是伴生图案,具茨山的凹穴与
沟槽图案,它们在性质和功用方面当是一致的。在印度中央邦岩画中也有线形沟槽与凹穴同时存在的。如果说凹穴与生殖崇拜有关,沟槽岩画也应当与这种活动有某些内在的联系。

本文发布于:2023-07-06 21:50:5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xueshu/18034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岩画   茨山   沟槽   凹穴   时代   新石器   认为   先生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369专利查询检索平台 豫ICP备2021025688号-2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