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芳;吴志明;陈方芳
【摘 要】蟳埔女是汉族的一个特殊体,其服饰结构简洁.为使蟳埔女传统服饰文化及制作工艺得到更好地传承、发展,基于服装设计学原理及相关文献研究,按类别对实物进行测量、分解和复制,将蟳埔女传统服装结构和工艺用图文并茂的方式记述下来,并结合蟳埔文化,总结蟳埔传统服饰结构表现出的功能性.研究表明,蟳埔女传统服饰结构采用几何造型,设计充分满足人们对服装的实用性、卫生舒适性要求,其结构符合当地人生产劳动需要.
【期刊名称】《江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卷),期】2018(003)004
【总页数】6页(P330-335)
【关键词】结构;工艺;大裾衫;宽腿裤;红衣;仗仔
【作 者】陈芳;吴志明;陈方芳
【作者单位】江南大学教育部针织技术工程研究中心,江苏无锡214122;江南大学生态纺织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江苏无锡214122;江南大学教育部针织技术工程研究中心,江苏无锡214122;江南大学生态纺织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江苏无锡214122;江南大学教育部针织技术工程研究中心,江苏无锡214122;江南大学生态纺织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江苏无锡214122
【正文语种】中 文
【中图分类】TS941.7
蟳埔女生活在历史文化名城泉州,位于中心市区东南部的一个渔村,其传统服饰特显著,蕴含了闽南地区特有的风俗、宗教、美学文化。蟳埔女服饰结构与其劳动需要相契合,注重“美用一体”[1]。近年来,随着现代都市化建设的推进,蟳埔女的主业从滩涂养殖变换为其他社会工作,对蟳埔女服用传统服饰的环境和心理产生影响。目前对蟳埔女传统服饰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造型、审美及风俗,而针对其服饰结构方面的研究较少。蟳埔女传统服饰结构内含着蟳埔人生活习惯和文化,对解析闽南文化有着深刻意义。文中从服装设计的视角,对蟳埔女服饰大裾衫、红衣、宽腿裤、仗仔等的结构及功能进行阐述,以期为蟳埔女服饰的传承与发展发挥一定作用。
1 蟳埔女传统服饰类别
蟳埔女传统服饰在闽南服饰文化中独具特,是蟳埔女劳动生产的结晶,是区域文化族识别的符号。蟳埔女传统服饰主要特征为:大裾衫斜襟掩胸右衽,立领贴边;宽腿裤以黑为主,搭配白或蓝腰头,裤身肥大且前后一致,无正反之分;讨蚵装的对襟外套整体呈黄赭,短小简洁,衣身无装饰图案,称之为“红衣”[2];下装仗仔由薯榔汁液染制,与红衣配套,款式独特,呈对称式结构,另有普通仗仔是由青黑棉布直接裁剪缝制而成,拼接白或蓝腰头,裤口内侧偶有装饰蓝滚边。 1.1 大裾衫
1.1.1 大裾衫结构特点 大裾衫如图1所示。蟳埔女所穿大裾衫造型为斜襟掩胸右衽,结构是传统服饰典型的十字平面形,沿袭传统十字形、整一性、平面体的总特征[2]。大裾衫衣身与袖身连裁,肩部不破缝;袖为接袖结构,长至人体小臂位置;门襟滚边宽约2~3 cm;衣身两侧开衩;下摆、侧缝、大襟、领圈内贴边;长度在人体腰臀之间,可遮盖腹部。其结构主要特点表现在衣身横、竖的拼接[3],即“出手”(衣袖)1/2处的垂直拼接和左、右襟水平拼接,其中前身拼接左侧比右侧高约2 cm。就大裾衫而言,其拼接结构主要是为方便易磨
图1 大裾衫Fig.1 Daju shirt
腹膜后1.1.2 大裾衫结构分解 大裾衫前后胸围线设有横向切割线,因此大裾衫衣身主要结构可参照右前片上半部衣片A,即以A裁片(里襟)为制图基础,有序展开其他部位制图。衣身A片结构如图2所示。在对折好的面料反面确定好A片衣身主要部位尺寸并作图:衣长37 cm、袖长26.5 cm、胸围24 cm、袖口宽17 cm,修正缘边时注意过渡应自然。衣片B与衣片A连裁,在衣片A尺寸的基础上,以肩线为对称轴,向上对称画A片的形状,从前中心线延长8 cm做横向垂直线,画衣片B。按照画好的轮廓线将A,B衣片裁剪出来,肩线不裁开。
图2 衣身A和B片结构Fig.2 Clothing body A and B structure of Daju shirt
大裾衫衣身其他衣片结构如图3所示。参照衣片A,在剩余面料上画门襟弧线,上凸下凹,可得到衣片C的结构(见图3(a));以衣片B作对照,纵横向分别向上、向右2 cm,1 cm绘制大身左侧上半部衣片D的结构(见图3(b));用第2种面料制衣片E和F,将裁剪后的衣片D作为参照,得到衣片结构图E(见图3(c)),最后,再以C片为对照,作延长线并修正,画出衣片F(见图3(d))。
《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
g4猪流感
图3 大裾衫衣身C,D,E,F结构 Fig.3 Clothing body C,D,E, F structure of Daju shirt
大裾衫采用传统接袖方式。参照A片袖口宽度,选取合适大小的面料,绘制长30.5 cm、宽26 cm的接袖袖身G,具体如图4所示。大裾衫的领圈贴布是指沿领圈用其他布料贴缝于衣身内侧的环形贴布,贴布的运用有助于领圈部位的定型,起到抗压耐磨的作用,满足生产劳作的需要。领圈贴布H结构如图5所示,取一块其他颜的零星布料,沿丝缕方向对折并熨烫,画长23 cm,宽11.5 cm的矩形,在长边对折线中部位置再绘制出长16 cm、宽5 cm的矩形,沿内外矩形画弧线,得到衣片H;立领结构可直接取长36 cm,宽7 cm的矩形;侧缝贴边为2片宽3 cm的矩形,门襟贴边为一条宽3 cm的矩形。蟳埔女家务颇多,衣裳也多为自制衣,简单明了的服饰结构既美观舒适又能满足其快速成衣的要求。
图4 接袖结构Fig.4 Jiexiu structure of Daju shirt
图5 领圈贴布结构 Fig.5 Neckhole structure of Daju shirt
1.2 红衣
1.2.1 红衣结构特点 蟳埔女在讨蚵时所穿对襟外套即红衣,具体如图6所示。红衣具有鲜明
的结构特点,整体呈对称式,简洁工整;立领对襟,前后衣身连裁,前后中破缝;袖为接袖,袖身上半部与前后衣片连裁,袖中不破缝,袖身合体;红衣斜插袋既深且宽,有装饰效果。蟳埔女不仅能够在袋中放置小剪子、绳结等杂物,还能放置捡拾的海物,既解放双手,又能高效率作业,充分体现了“备物致用”[4]的造物观念;红衣衣长小于袖长,下摆与胸围同宽,衣摆起翘弧度小,整体呈箱形。2012上海中考数学
1.2.2 红衣结构分解 衣身A和B结构如图7所示。图7中红衣前后衣身相同,裁剪时可把准备好的面料熨烫平整,沿经向反面相对对折,再沿纬向对折,折叠后上下共4层;取衣身长54 cm、宽24 cm,肩袖长36 cm,留取合适的纵横向尺寸,画左前片结构,四周留取适当缝份,沿前中线将面料破开,裁取衣片A;参考衣身A的袖口宽度,可绘接袖B的结构,接袖长29 cm,袖口宽12.5 cm。
图6 红衣Fig.6 Hongyi
图7 红衣衣身A和B结构Fig.7 A and B structure of Hongyi拉伸性能
红衣插袋C的结构制图较复杂,插袋结构如图8所示。图8中插袋尺寸为宽18 cm,高15 cm,
因袋口较大,为保证袋深,修正袋形轮廓时底座起翘弧度要大,以此缩小袋口直径。立领衣片可直接绘制一条长40 cm、宽7 cm的矩形。领圈结构如图9所示,红衣的领圈贴布E一直延伸至门襟处,可参照领围弧度绘制,领圈从后至前由4 cm向6 cm逐渐加宽,正中打剪口对位。门襟处贴布与领圈贴布衔接,可通过衣身边角料进行弥补,裁出2条宽3 cm的衣片D。在剩余面料中选取适合的位置裁出一条6 cm宽的搭门,缝合时采用内包缝法将缝份嵌入贴布与门襟之间,辑明线缝合。
图8 红衣插袋结构 Fig.8 Pocket structure of Hongyi
金花瓶1999图9 红衣领圈结构 Fig.9 Neckhole structure of Hongyi
1.3 宽腿裤
1.3.1 宽腿裤结构特点 蟳埔女日常所穿的长裤称为宽腿裤,如图10所示。宽腿裤展平后,其形态变成直筒型,前后相同,在穿着的自然状态下呈“A”字型[5]。宽腿裤裤身由两个裤片拼合而成,较为肥大,劳作时为避免海水打湿裤身,可将裤腿挽起。宽腿裤结构特殊之处是其插裆设计,裆部拼接的三角插片增加了裆部活动空间,便于渔女捡拾海物、挑担行走。
宽腿裤腰头为双层面料,高度可遮盖腹部,腰头不收省,长且宽,穿着时需将腰头向腹部拉拢折叠,再用两侧的细带系紧,因折拢产生的褶量会遮住裤裆插片,故常被误以为无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