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寒地住区公共空间设计研究论文

阅读: 评论:0

长寒地住区公共空间设计研究论文
长寒地住区公共空间设计研究论文
摘要:随着城市及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于生活品质的
苯甲酸苄酯要求也有了明显的提高。由于寒地特殊的地理及气候因素,居民在
冬季对公共空间的使用频率更是大大降低。对住区内公共空间的设
计进行研究,创造具有寒冷地区文化特的友好公共空间,为居民
提供一个良好的社会交往环境
关键词:寒地;友好交往;住区;公共空间别笑 我是高考零分作文
一、引言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国内对于城市住区公共空间的研究领域主要是从住区规划、环境设计、交往空间等方面,而基于地域气候视角下对于住区公共空间
的研究,也只是从宏观的角度来阐述了气候因素对于城市公共环境
设计的影响。因寒地气候区,冬季长、气温低、寒风冰雪天气较多,受这些因素的影响,且现有的大多数住区内公共空间设计存在诸多
问题也面临更多困难,直接影响到住区公共空间的使用效率问题。
二、影响因素
商业地产运营模式
1.地理环境因素。寒地城市位于北半球北纬45°以北的高纬度
地区,特点是冬季漫长,日昼及日照时间较短,季节变化明显。尤
其东北地区,由于每年有一半的时间处于严寒、降雪、寒风等恶劣
气候状态下,造成住区公共空间的使用率下降,出行不便等状况。2.行为模式影响。人的行为模式主要分为:必要性活动(是指为了满
足最基本的日常生活需求而不得不进行的一些活动;自发性活动
(只有在时间、地点等条件允许下,并且人们有参与其中的意愿的
情况时才会发生;社会性活动(指在公共空间中有赖于他人参与的
各种活动。从这三种活动类型可以看出,人们在公共空间的活动会
受到各种各样因素的影响,其中物质环境是一个主要因素。当户外
环境的质量欠佳时,就只能发生必要性活动;当户外环境质量较高时,在发生必要性活动的基础上,户外活动时间具有显著的延长性,同时自发性活动发生的概率增加,伴随着自发性活动质量的提高,
自然地社会性活动的概率也会逐步增加。
三、问题研究
1.设计思想忽视人的社会性。城市空间具有相应的社会属性,住
区也应该是物质性和社会性的有机结合。某些住区在空间环境设计
多源
上缺乏对居民日常生活的调查研究,设计中对人的社会性关注不够,不能很好的满足居民的行为活动需求。造成很多方案虽然在设计图
纸上严格符合规范要求,采光、通风、间距等都很有理、很美观,但
是建成环境和居民使用反映却差强人意,尤其体现在寒冬季节。2.
空间可使用时间短。地处寒地城市住区公共空间设施的使用受到季
节及时间影响较大,而由于不少住区的空间环境设计片面注重空间
环境设计的形式化,往往不能很好的为居民在各个时间段的使用,这
实际上造成了公共空间的浪费。没有创造出方便、温暖的交往场所,使住区公共空间没有承担应有的社会角和功能属性。3.地域文化
的缺稀。当前的住区设计定位不同程度的存在追逐时髦等倾向。不
考虑气候和地域文化的差异造成“千城一面”的公共空间,这种没
有识别性的城市住区也难以使居民产生归属感和亲切感,无法促进交往。4.住区舒适度降低。住区公共空间的`活动设施、活动类型的缺乏,导致冬季住区公共空间长达三分之一的时间都是无人问津的惨状。住区内部陈设简单的健身器材、儿童娱乐设施,对于寒冷气候
的冬季,也只是住区环境中冰冷的摆设,却没有真正地考虑到住区
使用者的需求。因此,对于住户的需求,我们可以进行适当的调整
与设计,创造出适合寒地城市住区冬季公共空间的适宜场所。
四、冬季又好理念的住区公共空间
对于寒地住区在进行公共空间的设计时,应着重寒地气候因素与其他环境因素综合考虑的基础上,一方面改善住区公共环境能抵御
寒风的气候,创造出适合居民在冬季进行户外活动与社会交往的公
共空间;另一方面,注重冬季气候环境,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人文
关怀,创造出适合寒地气候的住区公共空间。1.增加文化活动。在
冬季,居民除一些日常工作和生活事务,如上班、买菜等,大多数时间在室内度过,因为住区室外环境是寒冷的,无法提供良好的、热舒适的室外空间,因而要想吸引居民冬季在室外环境进行正常的生活活动和社会交往,通过改善住区的气候环境,创造出防风、防寒的热舒适的公共空间。既促进里邻里交往,又提高了居民的生活品质,使住区充满生机。2.优化气候环境。保证自然环境与人工环境之间相互协调、相互渗透,改善冬季寒冷气候因素对住区公共空间的影响,提高住区整体热舒适度的微气候,减少冷风对居民的日常生活与交往的影响。随着冬季寒冷气候因素的影响,要保证其铺装、材质、设施的可持续循环利用并合理的种植枝叶茂密的高大常绿乔木和低矮灌木,可以抵挡冬季冷风的
侵入,优化住区内的气候环境。3.营造人文环境。居住区公共空间是居民生活重要的交流纽带与生活润滑剂,只有以人为本的设计才能满足当代社会应该具有的人文气息,在寒地这一点更为重要。通过对住区公共空间的研究分析,提出适宜寒地气候的住区冬季友好的公共空间的设计策略,从而创造出满足人们日常活动需求与社会交往的住区公共空间,对于长春市住区公共空间的阶段性的调研成果,希望以后有机会能够更加深入研究,并希望能够将成果应用到实践项目中,用实践来检验理论的可行性。希望通过各方面的深入研究及实际建设,将长春市住区的公共空间建设更加舒适宜人。
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及污染防治技术政策五、结语
针对寒地住区公共空间的设计与研究,通过对必要性活动空间的优化设计,使得在这里进行必要性活动的人们通过空间的优化来进行一定的交流与沟通。当人们的内心需求得到满足时,也为下次进行愉悦的必要性活动奠定良好的基础。周而复始,我们相信这里的必要性活动空间会转化为社会性活动的空间,为在冬季的人们提供舒适宜人的友好交往的公共空间提供可能,这也是研究的最终目的与美好希望。
参考文献:
[1]杨德昭.新社区与新城市——住宅小区的消逝与新社区的崛起[M].中国电力出版社,2006.
[2]张京祥:《西方城市规划思想史纲》,东南大学出版社,南京,2005.

本文发布于:2023-07-06 20:46:3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xueshu/18012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空间   活动   住区   环境   气候   居民   设计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369专利查询检索平台 豫ICP备2021025688号-2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