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生态建筑设计越来越为人们所关注。建筑室外空间布置作为建筑室内与室外环境之间的过渡区,能起到气候控制和调节的积极作用。本文以某幼儿园室外气候控制为侧重点,从总体布局、平面设计、立面设计、自然采光、建筑热工设计等方面探讨了关于建筑生态设计的一些策略。 【关键词】生态;气候缓冲区
1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幼儿园建筑设计特征
1.1托、幼建筑应满足“四化”,即绿化、美化、净化、儿童化的要求。
1.2要创造良好的卫生、防疫环境。
1.2.1婴、幼儿处于发育、成长时期,其肌体抵抗力弱、易感染,他们生长的环境应安静、卫生、无污染、易防疫。
兰彻斯特方程
1.2.2托、幼建筑从选址到设计应创造阳光充足、空气新鲜、满足卫生、防疫要求,利于儿童
健康、活泼成长的好环境。
1.2.3为使幼儿学习简单的知识和生活技能,幼儿园会安排少量的上课时间,为此,应创造舒适的睡眠和良好的室内外活动环境以适应婴、幼儿生活规律的要求。[1]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建筑总体布局:
本项目用地位于道路交叉口东南角,地块北、西、南均临路,东侧与住宅楼相邻,成三角形。入口选择在场地北侧,主体建筑沿地块西南侧长边布置,成阶梯形,将地块分为两部分,从而形成东北侧的全员活动场地和西南侧的班级活动场地,使用方便。而建筑本身空间交错,体型也较为活泼,充满活力,又保证了良好的日照、通风、采光要求。
3、建筑平面设计:
3.1幼儿生活用房:
hbn由活动室、寝室及辅助用房组成,模块化、标准化的设计便于施工与降低造价,生态内庭院的引入把绿注入到建筑中来,作为气候缓冲区明显改善了建筑的自然通风及采光效果,进一步降低了建筑在使用中的能耗。
武当一阳指
幼儿生活用房为需要安静的场所,但是本项目距离城市主干道较近,外部噪声主要为机动车噪声,道路噪声中125~500hz范围内声压级最高[3],因此,应对外部环境进行有效降噪以保证幼儿生活用房的安静环境。降噪的基本原理为噪声由声源发出,通过一定的传播途径,最后到达接受体,根据声音传播的特征,确定噪声控制策略时必须考虑声源、传播途径、接受体三个环节,即根治声源噪声;在噪声传播途径上采取控制措施;在接受体进行防护[2]神户人工岛
。本设计根据在噪声传播途径上采取控制措施的原理针对幼儿生活单元寝室区进行了室外声屏障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