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节能策略引发的建筑空间设计思考

阅读: 评论:0

由节能策略引发的建筑空间设计思考
作者:黎平俊
来源:《科技创新导报》2011年第19
        :本文从建筑节能的角度出发,探讨了建筑空间设计如何适应气候性因素展开系统化、人性化的创新实践,氢氧化钾溶液对建筑节能空间的规范化引导发挥了积极重要的作用。
王永炎简介
        关键词:节能策略空间设计建筑
        中图分类号:TU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1)07(a)-0029-01
        1 前言
        信息化、现代化社会全面发展的环境下,新时期的建筑设计行业实现了跨越式提升,实践中人们更加注重对空间结构与功能技术的完善诉求,因此空间的功能性已成为建筑设计行业目前广泛关注的重要内容。事实上建筑空间设计的最终目标便是充分满足人们在建筑中的活动行为需求。而同时人们的行为活动又与社会活动、城市关系及结构功能技术、可持续发展理念密不可分,因此这也进一步导致了建筑空间设计的全方位、多元化发展。目前,基于低碳、
节能、环保、绿的建筑设计策略已深入人心,在市场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展开对建筑空间的节能设计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2 建筑空间节能设计的气候适应性分析
        与结构技术局限下的传统建筑空间封闭性、孤立性设计相比,新时期现代化的建筑空间设计更具有截然不同的功能性、艺术性与环保性,体现了空间中的流动美与多元美。而另外一方面,现代建筑设计中对气候适应性问题的研究却涉及甚少。随着全球性气候变暖因素的不断升级,人们开始更加关注建筑空间设计在地域性、季节气候性因素影响下是否能体现出充分适应的节能优势,因此这也给现代设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发展目标,即如何继承传统建筑设计的完善经验并创新的融入气候适应性设计理念,从而使现代建筑真正展现节能、持续、健康的服务模式。在现代建筑的创新发展中,不乏继承传统、开展建筑空间气候适应性设计的成功典范,例如目前广泛流行于温带地域的建筑表皮双层幕墙,便利用了传统玻璃幕墙的空腔式构建理念。不同的地理位置、不同的地域其气候适应性的建筑空间设计必然有所不同,在我国南方的气候温湿地带,传统的建筑居民设计多以进深围院式进行空间布局,并展现了与北方经典四合院建筑空间及尺度设计截然不同的适应性特征。众所周知,南方的夏季多为多
雨湿热气候,而冬季的天气则较为温和,因此,传统的建筑设计无论从整体的空间布局还是从单体的建筑空间设计均能充分注重对房屋的防热与通风适应性设计。他们在建筑的空间落中以紧凑的梳式布局为主,并合理的通过组织空间设计实现建筑通风及遮阳的综合功能。而在庭院的结构布局上,设计者主要以收窄的空间作为尺度控制标准,并结合贯通理念形成纵向进深式冷巷设计,使建筑在空间中构建了防范湿热天气的良性系统空间,体现了庭院与冷巷错落有致、纵横有序、融会贯通、点面结合的良好防热型微气候节能性能。在这一完善的防热空间中,建筑被作为系统核心,充分反映了其空间形式对气候的适应性策略。
        3 新时期建筑节能策略规范下湿热气候的创新空间设计探索
        3.1 节能策略规范下的合理建筑空间设计策略
        新时期,随着建筑设计实践的不断深入,建筑技术及其设备给人们的行为活动环境营造了更加丰富、舒适与节能环保的发展可能。同时,聚氨酯薄膜高科技的建筑技术也给建筑环保设计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越来越多的空调、暖气、排风通风设备系统将建筑武装的严严实实,褐变度农业生产资料监督管理工作暂行规定这进一步加大的建筑为了调控内部空间气候而需要的巨大能源消耗,由此可见在众多可持续发展与生态建筑环境拥护的呼声中,建筑空间适应气候特点的节能设计将具有无限的广阔发展
前景。在建筑的空间设计实践中,我们应充分关注气候调节的科学原理、完善机制及综合效能,将其宏观的布局及微观的构造看做是一个相关联、相持续的系统,使众多科学理念引入设计实践中,如仿生学、生物学、艺术美学等。同时还应完备的引入腔体概念,将不同层次的建筑空间寓于整体环境之中,充分挖掘建筑微气候的真正内涵与精髓。本文中我们将建筑空间的节能适应性设计分为建筑的表层空间及内部空间系统两个层面,并以湿热气候为例,展开对建筑直接接触环境的表面及内部微气候环境建筑空间节能设计的创新探索。
        3.2 建筑表层空间的科学设计
        依据湿热气候环境下,建筑对防热及通风的科学要求,我们先从防热环节设计的表层空间入手做进一步探索研究。参照前文所述的双层幕墙结构原理及复合表皮的全新设计理念我们在相对有限的建筑空间面积中,采用纵向的叠合式设计方式,并充分利用空间的特点诉诸建筑设计的合理采光性、视线宽广性、有效的遮蔽阳光性、合理部位的导光功能、流通的空气换气功能及合理的对太阳能等绿能源进行吸收、储存、利用的综合功能。我们可通过在建筑空间结构设计中选用水平与垂直向综合结合的遮阳板将建筑外空间形成一个具有完善保护功能的外表空腔,并通过在空间设计上的合理布局,有效的实现建筑的遮阳功能。同
时还应依据湿热地区夏季高温、多雨及风力较大的气候特点进行综合性建筑外表皮的科学构造方案设计。为了使遮阳板在遮阳功能完备的同时更具艺术美观性及满足人们对视线广阔功能的需求,我们可采用特殊带有字母L形状的穿孔铝板与水平向的遮阳板组建成建筑物的复合形式遮阳表皮构造,糖化酶从而有效的实现多方位、不同角度的建筑结构遮阳处理功能。同时,我们还可在建筑的南面与西面将遮阳板的角部指向西南方向,同时东面也依照此操作进行,从而有效的实现建筑对直射阳光的大面积遮挡,还可利用遮阳板的垂直里面形成对阳光的选择反射作用,以满足建筑的良好采光要求。另外该L形遮阳板还兼具美观、洁净、实用及抗风功能,可有效的减少强等级风沙对建筑的立面吹袭效应,同时使东西方向的立面兼具导风的完善功能。

本文发布于:2023-07-06 20:16:3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xueshu/18004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建筑   空间   设计   气候   功能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369专利查询检索平台 豫ICP备2021025688号-20 网站地图